用好红色资源突出圣地特色 强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魏恒

版名:理论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都对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提出了要求,强调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作为延安精神发祥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更好释放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和突破的重要课题。
   一、延安旅游资源定位
  1.“两黄两圣”是基础。“两黄”是指黄河文化和黄土风情文化;“两圣”是指中华民族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
  2.红色资源是主导。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在这里,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留下了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在这里,陕甘宁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实验区,被誉为新中国的雏形……延安有革命旧址445处,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这些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彰显着延安在中国红色旅游中最为突出的地位。
  二、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更加突出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是一件特殊的产品,由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基本要素构成。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也融入了新时代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延安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种类少,相对单一,市场吸引力不够,不能满足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群的需求。用好用足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更加突出的旅游产品,显得十分必要。
  (一)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这一特殊的商品也是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一般认为,旅游产品由景观(吸引物)、设施(交通等基础设施及食宿等旅游设施)和服务三类要素构成。其中景观(吸引物)是指自然实体和历史文化实体(包括文化氛围和传统习俗)所组成的中心吸引物,是引起旅游动机的直接诱发因素。延安旅游资源呈现出以延安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为主导,以人文初祖黄帝陵和黄河壶口瀑布、甘泉大峡谷、黄龙山、黄河蛇曲地质公园、洛川黄土地质公园、乾坤湾等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集合。经过近40年的接待旅游向市场旅游艰难迈进,初步形成了城区景区融合发展业态。延安旅游产品整体谋划上,以景区与景区串联为主,没有与市场化运作紧密结合,经济产出与延安旅游丰富的资源现状极不相符,可挖掘开发的潜质巨大。
  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涉及面广,13个县(市、区)均发生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吴起县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之地;志丹县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13日一度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地,也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奠基人——刘志丹将军的故里,也有刘志丹建立党支部之地——永宁山;子长市1935年11月7日至1936年6月21日曾是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也是以谢子长将军为代表的著名将军县;洛川县有著名的洛川会议旧址,此次会议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黄龙有瓦子街战役旧址及烈士陵园;宜川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富县有直罗镇战役旧址和纪念馆;甘泉有劳山战役旧址及烈士陵园等等。这些重要革命旧址可挖掘的价值极高。就旅游产品的功能而言,也存在着基础型产品(陈列式)、提高型产品(表演式展示)、发展型产品(参与式互动)等,比较分析,延安旅游产品的层次还未达到提高型产品,并且众多资源未得到整合利用,乃至被搁置,红色旅游仅限于延安市区内几个点,造成产品资源浪费。整合资源,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红色旅游产品迫切而重要。
  (二)突出红色主题,进一步创新旅游产品
  产品创新不仅是对延安旅游资源的再认识、再挖掘、再开发的需要,也是把握旅游市场规律、满足游客消费心理的需要。试想延安旅游市场多年来以旧址参观为模式的主要旅游产品,这对消费者是多么大的遗憾?没有符合时代感、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新产品出现,其市场吸引力能有多大?可以说,延安旅游产品的创新是推动延安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延安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黄土地貌、黄河峡谷的自然景观,陕北民俗、风情、歌舞等神奇魅力都足以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个亮点。但就延安整体资源状况来看,延安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来看,红色是中国的底色、是中国人的信念、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从国际化眼光来看,红色旅游中国化与经典产品国际化具有世界魅力,所以,着力打造红色主题这个品牌,仍然是最有吸引力、最具有感召力的选择。
  延安旅游应当坚持以“红色”品牌为主导,以红色为背景色,以黄土、人文、风情、景观、黄河、瀑布、峡谷景观为色彩的大旅游格局,形成既有主色调又有辅助色彩,既有骨骼框架支撑又有健全的“四肢”相匹配的资源共存、共享、共用的和谐旅游资源配置局面,真正实现百花齐放、一枝独秀,百花争艳、红色独领风骚的良好局面和红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品种多样的旅游格局。
  (三)坚持特色主导,进一步打造红色加特色的组合产品
  打造红色品牌,不是仅仅去开发红色旅游,而是以红色品牌的知名度去实现更大市场利益化,这就要处理好红色品牌是主题,特色主导是基础的关系,打造红色加特色的组合新产品。
  产品组合有一定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宽度是指一个企业有多少产品大类,长度是指各产品线长度(即包含产品项目总数)的总和,深度是指产品大类中每个产品项目中所包含的事项的品种,关联性是指各个产品大类在最终使用中生产条件、分销渠道等方面的相关程度。延安旅游产品就其宽度而言,大致涉及红色之旅、黄帝陵人文初祖、黄河黄土景观、陕北民情风俗四大类产品。就其长度和深度而言,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从整个延安旅游产品的关联度而言,其关联度极强,表现在旅游线路的重合性、景点内涵的一致性。如延安红色之旅、走近母亲河之旅、祭祖康养之旅、石油发祥地之旅、黄土风情之旅。黄陵,黄帝人文初祖,中华民族一统的象征;壶口,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母亲,中华民族抗争奋进精神的象征;延安,中共中央的红都,中华民族革命的胜利之都;还有反映延安时期火热生活的大量信天游、剪纸、戏剧等都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和红色这个主旋律,这种旅游产品组合关联的紧密程度,为打造延安旅游组合性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这种以红色主旋律为灵魂、其他资源相融合的品质和内涵,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是独具特色的,也都可独立成章的。打造红色加特色组合产品不仅有良好的基础,也是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品质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打造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之后,我国旅游业竞争已演变为区域之间的竞争,采取区域合作,提升竞争能力,已是旅游业市场化发展到目前的必然趋势。在全国已出现了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合作、粤港澳大三角合作、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等模式。把区域内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降低旅游费用,有利于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要,也有利于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使旅游产品更具竞争力。强化区域合作,可以在同一旅游协作地区内制定一致的旅游规范和服务标准,建立起绿色旅游通道,使游客在此区域享受到相同、便捷的服务。这样也促进了旅游企业实行集团采购,为旅游资源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条件。
  “陕甘宁边区”红色旅游区地域跨度包括渭北高原一部分、甘肃庆阳一部分、榆林和延安大部分。延安、榆林两市实现区域合作将使中国革命在延安13年重大历史得以完整体现。两市应共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保障;共同加强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整合,强化市场营销,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共同加强区域内旅游要素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无障碍旅游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共同推进旅游企业紧密合作,加强区域旅游人才、信息、技术交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目标。这样,既可以达到整合陕北旅游资源的目的,也可以在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10个试点单位中,体现延安红色之旅的独特性和主导性。
  三、积极开拓创新,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延安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外,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旅游开放机制不够灵活,融资渠道狭窄等。对此,我们要深入研究红色旅游发展规律,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做到认识更加理性、措施更加有效。
  (一)创新体制机制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种合理的体制机制作保障,而这种体制机制也会促进旅游产业走向市场化。
  首先,要解决好景区体制与旅游规律不对称的突出矛盾。要实行政企、事企分开,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办法(即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旅游管理部门,经营权推向市场)。培育、支持民营企业尽快顺利进入旅游行业,尤其是景区、景点的经营管理。积极探索民营企业进入文物单位的经营模式,培育壮大旅游企业集团公司及混合型公司,实行统一经营、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要打破资源壁垒,通过市场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做大延安红色旅游这艘“航母”,最大化经营好每块资源,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
  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是解决体制问题的根本点,是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的出路所在,也是解决一系列表象矛盾的根本办法,所以要积极推进。解决“三权分离”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认准焦点问题。“三权分离”实施意见能否可行,核心在利益分配。二是维持现有利益格局。实施“三权分离”,一定不能触动所有权和利益分配,利益的最大化一定要留给地方政府和所有权单位。延安市及宝塔区应本着产业发展的大思路去整合资源。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产出效益是“三权分离”实施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权分离”后,投入主体增加,由单一的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变为中、省、市级财政,国家项目、民营资本、金融资金渠道也更通畅,投资总量会大幅提升。同时,经营机制变活,资源市场化效益提升,反过来又会促进“三权分离”运行模式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用好“两手调控”手段和方式
  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要用好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调节和控制而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市场调控则是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通过市场的分配功能把社会资源配置到需要而又能有效利用的部门和行业,发挥出资源市场的最大价值化。
  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旅游、文物部门应积极争取中、省对旅游、文物的投资项目,旅游产业发展相关部门也应主动争取相关产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利用好国家、部委的相关政策,加大旅游项目立项工作,依靠项目,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完成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同时,也应加大市级、区级财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实现旅游产业全面优化还要运用市场调控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优化配置资源合理流动,打破延安旅游资源壁垒,实现资源整合。要依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创新产品,以更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培育、壮大、发展具有雄厚实力的大中型旅游集团、企业。
  (三)解决好意识领域和实操层面问题
  首先,解决意识领域的问题。一是确立旅游产业开发是党委决策、政府实施的思路;二是发展旅游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同时,解决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一是成立“宝塔区旅游领导小组”,人员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制定《宝塔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宝塔区旅游发展实施意见》,规划旅游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标准化体系,分解具体工作。二是成立“宝塔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中心”,开展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着重把红培、研学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力作为具体抓手。三是依靠《旅游总体规划》和依托《旅游总体规划》形成的《实施意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其次,解决好融合方面的问题。一是将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以及精神的固化的非遗的意识形态的资源用物质形态去呈现;二是将旅游与各行各业进行整合,形成“旅游+研学培训、数字文创、康养体育、工业、农业、医疗、林业”等融合发展业态。
  (四)做好科学决策和旅游新形象塑造工作
  1.制定《宝塔区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举社会之力,创旅游之业。制定《宝塔区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部署、落实旅游产业发展任务。《延安旅游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宝塔区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组织旅游专家,尤其是从事旅游实践、奋战在一线的专家型的企业家,研究确定全区旅游体制机制问题、资源整合问题、景区开发问题、旅游线路和产品创新问题、旅游营销目的地及营销手段等技术性问题,把需要做的各项工作,按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安排,形成《宝塔区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以此作为日常工作推进的遵循和依据。
  2.“宝塔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中心”要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站在培育、发展一项大产业的宏观经济领域高度,做好调研、科研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当好参谋,协调上下关系,督促产业发展进度,考核相关工作。
  3.塑造延安旅游新形象。一是树立延安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新形象。要贯穿红色中国、红色之都延安、红色领袖毛泽东这条主线,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探寻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之路;要贯穿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中华母亲河黄河这条“华夏文化”主线,吸引海外华人和台湾、香港、澳门游客寻根祭祖、祭拜母亲河。二是树立延安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全新形象。整合资源,创新产品,充分发挥延安旅游要素功能,实现延安旅游名牌战略。把延安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把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打造成走近母亲河、祭拜母亲河首选地,把甘泉雨岔大峡谷、志丹县永宁山、猫巷峡谷(雕岩谷)打造成黄土高原观光首选地。如同黄帝陵祭祖首选地一样,以红色品牌为龙头,舞动起串串耀眼的旅游明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4.树立宝塔区旅游新形象。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须与其他产业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释放更多的潜能。需要对宝塔区区域内资源内涵、结构、类型、特征和架构去研究,还要从旅游的“六要素”内部融合以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外部融合入手,提出符合延安市实际、宝塔区区情的旅游融合发展意见。要抢抓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延安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着近40年运行的发展基础,有着创建红色旅游示范区的有利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用好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一业兴旺带来百业振兴,使旅游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受益和宝塔区整体工作提升的重要产业。
  (作者单位:宝塔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