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礼乐承家训圣地好家风
——记“全国文明家庭”曹建成家庭
  好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至关重要,“忠厚勤劳,正派务实、和善守信、礼乐治家”就是曹建成一家多年来形成的家风家训。
  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曹建成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代表全家前去领奖的曹伯植刚一回来,全家人就迫不及待地聚在一起分享这份激动与喜悦。大家来到母亲呼玉梅家中,将表彰大会上获得的“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证书、奖牌、门牌一一拿给母亲看,并为其带上“全国文明家庭”的红绶带。
  “都坐到这儿来,我给大家讲一下当时的情况。”问候过母亲之后,曹柏植组织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给大家传达会议精神。他说,总书记接见大家时,自己激动地差点流下了眼泪。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曹柏植把总书记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礼乐传家远
  曹建成一家是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下佛崾村人,是一个响当当的“文艺之家”。曹建成夫妇育有四子两女,有五个是搞艺术的。长子曹伯植一级编剧;二子曹伯祯三级演奏员,后为专职文化经理;三子曹伯涛研究馆员;四子曹伯炎一级演员;大女儿曹雪娥是中学语文教师;小女儿曹雪琴一级演奏员;长孙女曹彬副研究馆员。全家39口人中20多人精通琴棋书画,14人从事专职或兼职文艺工作。逢年过节,曹家总是琴声悠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好好学习,好好往正路上走。”这是父母平时说的最多的话。在全家欢聚一堂的时候,回想起已经过世的父亲,曹伯炎不禁泪花闪烁。他告诉记者,父母都是农民,也不怎么识字,但是他们都务实,一直教导子女,先做人后做事。
  曹伯植回忆说:“从记事起,家里的生活就一直很艰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父母很重视我们的学习,特别是对我们艺术爱好的培养。那时父亲弹一斤棉花才赚一两毛钱,可他愿意花十四元钱给我买一面战鼓,我们这些子女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父母当年的培育是分不开的。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为曹家这个大家庭感到自豪。”
  2014年,曹家筹备的节目《合家欢》,以曲艺形式展示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在第七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15个优秀节目中名列榜首。2015年6月22日,他们为乡亲们举办了一场“感恩父母,回报乡亲”的专题文艺演出,现场几个老人感叹道:“曹家都是人才啊!”曹家在延安春晚演出的《过大年》被观众称赞为最好看的节目……
  忠厚传家久
  “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我非常高兴。我没什么文化,就是让儿女不能做坏事,好好读书,好好走正路。”曹建成妻子呼玉梅今年87岁,她说,“我们家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之一,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几句简单话,朴实家风尽显。
  曹建成当过兵,也揽过工。1955年到1984年间,他曾担任下佛崾村村长、村支书等职务。他和妻子都热心集体事业,一切为集体利益着想。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他们把自家的窑洞、新铺盖腾出来给下乡、驻队干部用;自己吃粗粮,细粮、好饭留给村里的教师吃;过年杀猪吃肉时把邻居小孩都叫来一起吃;有稀罕物、好吃的,也总要给邻居送一点。要饭的来了,都要满勺满碗给米给面,天冷还要留下来坐在热炕上和家人一起吃饭。
  “为什么我们都还饿着,却把饭给要饭的吃了?”曹雪琴小的时候不懂事,常常为此怪罪母亲。母亲总说:“娃儿,他们只是吃了我们的饭,又没吃我们的福。我们只不过没吃一顿饭,他们可能一天都没吃东西了。”
  现在,曹雪琴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她告诉自己的孩子,吃亏是福,同时,要懂得承担责任。
  曹伯植说:“我们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习《三字经》《弟子规》,但父母通过言传身教,从小就教会我们诚实、勤俭、助人为乐这些简单朴素的做人道理。”
  家和善了,社会就和善了。父母宽厚勤俭,子女同样传承。曹伯植家产丰厚,仍坚持坐公交,袜子补了三次,还让老伴再补,继续穿。有人会认为抠门,但他接济贫困户、搞非遗传承、建学校、建公益儿童剧院、办儿童艺术团等,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一点都不心疼。曹伯祯、曹雪琴办艺术辅导班,对有困难的学员减免学费;曹伯涛给音乐工作者或单位做音乐,经济条件差的减免或不收费;曹伯炎的表演出场费一般都在万元以上,但只要是公益演出,他坚决不收费……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子女教育好,每个家庭成员的素质都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素质也就提高了。”虽然曹建成老人在今年6月离世了,但他的言传身教使得其子女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现在,他们一大家人和睦相处,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实习生 方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