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三论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这是新一届市委直面我市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省垫底的实际,为实现加快转型发展,奋力追赶超越,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努力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而提出的战略性举措。它对延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县区、各部门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科学规划,以区域的城乡一体化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在人,手段是以城带乡。首先要在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最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舒适感。其次,城镇化建设不是只求速度罔顾质量的粗鄙城镇化,不是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的城镇化,不是只“摊大饼”而忽略乡村的协调发展,更不是简单的人口进城,农民被上楼,农村土地、房地产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核心是人,主要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不仅要保证农民进城,更要保证农民成为权利丰满的新市民,否则就是半城镇化、伪城镇化。因此,牢记“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城镇化才名副其实,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再次,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农民成为新市民,城镇化进程不可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速度不能慢。必须解决农民变市民过程中出现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险和子女教育等问题,要像对待市民一样对待农民。充分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契机,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聚集。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镇,建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品位,打造群众生活乐园。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在乡,措施是产城融合。市委书记徐新荣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延安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子长和黄陵撤县设市,构建“一主两副”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延塞一体化,推进甘泉撤县设区,形成“一城三区”中心城市圈。这是我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性意义。因此,把“一主两副、一城三区”作为现阶段我市城镇化建设的首要措施,这是依托我市现有的城镇化格局,立足现有的产业现状和人口规模,着力发挥中心城市圈的融合提升功能,引领和带动所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这对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一主两副、一城三区”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小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县区之间、部门之间铆足劲、比着干,实现错位发展、互相赶超,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出路是培育主导产业。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在规划建设时,坚持历史风貌与现代特色并重,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坚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机制,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的中心城镇。同时,根据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构建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城镇,从而发挥城镇和产业的聚焦效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