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农产品销售有效解决 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安塞区沿河湾镇推行五项制度助力“爱心超市”建设
村民在“爱心超市”兑换货物
  通讯员 马志青
  “村里的‘爱心超市’真是太方便了。只要我们勤动手就能获得积分,消耗积分不用现金就能兑换到所需的日常用品,真是太好了!”6月19日,安塞区沿河湾镇高家峁村贫困户曹生龙谈起村里的“爱心超市”高兴地说,“我已经积了40分,再多积点分,就可以换一袋大米。”
  今年以来,沿河湾镇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小超市+大超市”、意见征求、贫困户农产品代售、个性化商品、垃圾银行+爱心超市的“爱心超市”五项制度,规范了“爱心超市”建设,吸引全民参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让“爱心超市”更有爱心
  沿河湾镇新窑湾小区的“爱心超市”——紫宇百货超市里,货架上各种货物琳琅满目。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里各种生活生产用品都用积分标注,从90分的大米到5分的酱油,各种分值的商品应有尽有。
  今年以来,沿河湾镇政府和镇上两家超市合作,推行“大超市+小超市”制度,解决15个行政村现有“爱心超市”货物种类较少的问题,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笔者在超市的“意见登记册”里看到,5月4日有群众说想要做洋芋擦擦的工具,5月6日超市便购回来。沿河湾镇党委书记房锡林说:“如果‘爱心超市’里没有大家想要的商品,群众可以给扶贫工作队提出心愿和意见,工作队建立意见征求台账,每周把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汇总,协调包扶部门和社会力量进行货物补充,满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物质需求。”
  “今年我没有去集市上卖西瓜,而是直接拉到镇上的‘小苏生活超市’代卖,非常方便和省事!”沿河湾镇方家河村贫困户张爱军说。今年以来,沿河湾镇推行贫困户农产品代售制度,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增加他们收入。同时,号召全体帮扶干部主动认领,帮助贫困户出售农产品,增加他们的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我们要让‘爱心超市’真正有爱心!”房锡林说。
  “爱心超市”激发内生动力
  “爱心超市”的设立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的生活压力,同时也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参加技术培训、村民大会每次可以挣5至10个积分;家里卫生环境好、具有示范作用可以挣2至5个积分;积极参加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可以挣5至20个积分;尊老爱幼、和谐邻里可以挣2至10个积分;荣登光荣榜奖励10分……”高家峁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振飞详细地介绍着村民获得积分的标准。
  房锡林说,积分是奖励,更是一种激励,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坐地等帮”的心理,引导他们树立、增强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意识。“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以劳动换取积分。到‘爱心超市’以积分换取商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斩断‘穷根’。”
   “爱心超市+垃圾兑换银行”
  助力乡风文明
  临近中午,沿河湾镇茶坊村的贫困户王喜娃带着刚捡的“垃圾”再一次走进了村里的“垃圾兑换银行”。5个矿泉水瓶积1分,50个烟头积1分……”在“垃圾兑换银行”,王喜娃累计积分60分。加上他家室内整洁,积极参与村上集体活动,他在“爱心超市”又累计30个积分,目前共积90分。他用积分兑换了两支牙刷、一盒牙膏。
  为实现改善人居环境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紧密结合,沿河湾镇把“垃圾银行+爱心超市”制度作为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群众根据规定,把可回收的生产生活垃圾在“垃圾兑换银行”进行兑换。同时,“爱心超市”再进行积分,鼓励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乡村。
  据了解,沿河湾镇根据各村的产业发展、村情实际,还推行“爱心超市”货物配置个性化商品制度。一些苹果专业村以果园管理的生产用具、苹果套袋、肥料、农药等为主,大棚专业村则围绕大棚蔬菜的日常管理进行商品配置,鼓励群众发展产业脱贫。
  “建立完善‘爱心超市’制度,就是想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同时,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让大家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房锡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