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致富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记市直机关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王贺
  本报记者 高娜
  王贺是市司法局的一名党员,2017年5月,他被派驻到宝塔区枣园街道办上砭沟村任第一书记,后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一年多来,他把自己当成上砭沟村的人,坚持想做事、能做事、敢做事的原则,团结上砭沟村全体村民,为村子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不断努力着。
  上砭沟村位于303省道沿线枣园街道办事处以西7公里处,全村共有220户680人,贫困户共5户,人均年纯收入8800元,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近两年来,在王贺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流转耕地683亩、退耕地1350亩,引进8家企业在村建厂,新建“九五式”蔬果大棚80座,村集体经济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年收入达15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分红达到3500元,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以“三变”为依托,干事兴业,做好致富的“领路人”,这是王贺驻村后的第一项工作目标。王贺将“三变”改革作为切入点,准备大干一场,但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很多村民有顾虑,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王贺没有因此退缩,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之后又带领三委会成员挨家挨户给群众做工作,算收入账,终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017年下半年,上砭沟村党支部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成立了上砭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时成立上砭沟“三变”改革政策宣讲小组,王贺担任组长。他带领组员多次入户进行政策宣讲,将全村的土地资源、人口数量、劳龄年限和资金投入全部量化到每个村民,使“改革”步入正轨。由于村党支部抓早动快,在良好的政策背景的引领下,上砭沟村一跃成为宝塔区“三变”改革试点村。
  如果说土地租赁是短期得益的发展模式,那么长期的支柱产业才是攻克贫困的利器。2017年下旬,王贺带领上砭沟村党支部紧跟“三变”改革的势头,在宝塔区党委、政府和枣园街道办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用争取到的400余万元扶贫资金,加上村集体投资的90万元,新建了80座“九五式”蔬果大棚,作为村集体发展的支柱产业。
  之后,他带领该村坚持“产业特色化、经营规模化”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大棚+沼气+养殖”的绿色循环模式,打造了高标准、高产量、绿色有机的蔬果种植基地。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种植,企业统一收购,着力形成有组织、有规划、有品牌的规模化型产业。预计今年6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大大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以基层党建为契机,加强组织建设,做真心实意的“贴心人”,这是王贺驻村后的另一个目标。为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力推进,他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载体,不断强化班子和组织建设,提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工合作、全力发展的意识,构建了一支乐于奉献、能干事、敢担当、有责任的“两委”班子队伍。
  “回顾上砭沟村从山沟沟里走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村‘两委’的不懈努力。”王贺说,他要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群众党员吸纳进村党支部班子,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打造了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责任心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村民信党、爱党、跟党走的自觉性。今年,上砭沟村党支部被评为宝塔区村级“党建红旗村”。“七一“前夕,王贺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陕西省果业集团的合作,将500余亩山地苹果条带全部租赁,进一步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同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利用旧村有山、有水、有田、有林的良好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及畜牧养殖、渔业等多种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收入。”王贺说,未来的驻村时光,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