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打造圣地延安美丽宜居宜游的新农村
——延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扫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深入黄龙县调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在延长县调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美丽乡村康坪村全貌
    ●延长县岭石山村秋景
    ●宝塔区万花山乡佛道坪村村貌
孩子们在宝塔区甘谷驿镇代家沟村玩耍
  本报记者 孙文珍
  盛夏时节,走进宝塔区甘谷驿镇代家沟村,但见绿树合围,鲜花竞放,村前一汪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村内排排楼房林立,一幅幅壁画装点下的村庄整洁美观,村民们悠闲地坐在阴凉处消夏纳凉,互相交谈着家长里短……
  漫步在这美丽宜居的村庄里,你也许并不知道代家沟这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几年前,这里还是全镇有名的烂杆村,200多户近700口人的大村子,一度连村干部都选不出来。村民们住在年久失修的危窑危房里,生活贫困,产业发展缓慢……
  代家沟的变迁,离不开全市脱贫攻坚的大力实施,更是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代家沟抓住了灾后重建的机遇,也赶上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的好时候。看着村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我们镇干部的心里都是自豪的。”甘谷驿镇镇长孙霞说。
  不只是代家沟,在延安市广大的农村,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农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如开在青山翠谷间的一朵朵花儿,美丽、宁静,透着质朴、清纯的自然之美。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全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完成投资已达36.68亿元,栽植树木816万余株,种花种草3.75万余亩;购买垃圾转运车735辆,配置垃圾容具(桶、箱)8249个,配备保洁员5447名,清运垃圾7.6万余吨,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91处;硬化道路2366公里;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7个;完成卫生改厕32787户,新建公共厕所950座;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1032处;完成702个村庄电网改造,安装路灯16476盏;完成危房改造9127户,民居提升改造19982户。整体工作推进明显,探索出了符合我市实际的一些经验和做法,2017年在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位列全省第一,取得了阶段性的治理成果。
  高度重视,高标准定位,抓早动快抢先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更事关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进步。
  2017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迅速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展开。
  在延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多次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市长薛占海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全市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和研究推进;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刘晓军先后多次深入县区开展督查调研,组织力量持续开展指导和督查。与此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见》《延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县区迅速行动,及时召开动员会议,成立组织机构,县、镇两级都制订出台了实施方案。市、县、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迅速有序推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延安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基于这一认识,市政府在确定目标上“高人一等”,在标准制定上“先人一步”,在机制建立上“快人一拍”。2017年年初便确定了591个生态乡村和24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目标,并明确提出,2017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达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清洁乡村创建率达到100%,生态村创建率达到30%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率达到10%以上,创建目标均高于全省水平;在全省率先提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具体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确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有章可依、对标看齐。
  因地制宜,典型带动,迎难而上全力推
  在延安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25万人口,而其中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北部白于山区、东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中部洛河峡谷地带,自然条件差、居住相对分散、交通状况落后等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大瓶颈,也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困难重重。
  2017年初,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延安以“七改三清三完善”为工作重点,(“七改”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厕、改圈、改灶;“三清”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物,“三完善”即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村组自我发展机制),建立了“双月报送、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和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统筹安排、示范带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牵头主管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首先从科学规划着手,聘请陕西省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针对各等级、各类型村庄,整合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专业人员,编制印发了《市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导则》,指导各县区有序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项工作。针对我市农村住房的特点,邀请市建筑设计院编制了《农村土窑洞危险性鉴定技术导则》《延安市农村房屋推广图集》,启动了《延安市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技术指南》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宝塔区、安塞区、黄陵县、富县、志丹县已经完成了《县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编制工作。
  在具体整治工作中,根据南部塬区、北部白于山区、洛河峡谷地带、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等不同的地理特征,结合乡村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建筑风貌、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等条件,对清洁乡村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生态的要求,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乡村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加大改厕、污水治理力度;对美丽宜居示范村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工作。2017年创建成全国保障示范村1个、全国绿色村庄16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申报全国传统村落17个。
  为了实现“17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洁乡村,每年3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乡村,每年1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目标,围绕“七改三清三完善”工作重点,结合季节特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逐月制定了工作重点,精心指导各县区有序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规划乡镇垃圾卫生填埋设施,坚持以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容村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启动了县域垃圾填埋场、垃圾压缩转运站布局规划,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转运设施。2017年7月份组织各县区前往宁夏灵武市考察学习改厕经验,进行了试点示范。推广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或县处理”“垃圾兑换银行”、卫生改厕、涝池恢复、垃圾收费、市场化运行、常态化监管等七种成熟模式。9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现场观摩推进会,认真总结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全面推行“五个结合和七个推广”(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村民自治、基层党建相结合),培育了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甘谷驿镇罗家湾村、冯庄乡康坪村、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洛川县交口河镇北安善村、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黄陵县隆坊镇官庄村等一大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典型,引领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深入推进。
   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整治工作有保障
  一是创新融资模式。提请市政府给予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将市级专项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垃圾处理、机制建立等方面成效突出乡镇及村庄给予了奖励补助。利用重点镇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注册成立了延安新型城镇化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搭建市级融资平台,目前已通过北京银行融资4亿元,全部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计划融资5亿元已与交通银行达成合作意向。二是优化创建标准。在全省率先提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具体《创建标准》,在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上增加了农户室内卫生、电子商务进村、社会综合治理等指标。三是细化考核办法。制定考核办法时,把一些考核指标百分率表述为直观的具体内容,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四是强化督查考核。提请市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并实行“双月报送、季度督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全年组织5次专项督查,对全市各县区、各乡镇进行排名,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助推了追赶超越。
  按照市级牵头、县乡落实、现场推进、群众满意的原则,市上制定了年度目标任务,印发了《延安市2018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示范区整治工作和农村垃圾治理百日专项行动,持之以恒抓落实。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庄卫生保洁制度,卫生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巷道长”等职责,加强村庄卫生保洁工作。开展“卫生文明户”“荣誉榜”“卫生庭院”评比活动和优秀村规民约评比,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觉维护卫生环境的自觉性,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保障了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
   全方位宣传,营造氛围,全民参与整治行动
  为了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舆论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标语、简报等传统宣传方式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坚持宣传与整治同步,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市改善人居办建立了市级工作交流微信公众号,印发工作动态30期,印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宣传册500份。并积极与延安市电视台对接,开设《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专题报道栏目,累计播出40余期,同时在《延安日报》开设专栏报道30多期。各县区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动态等刊物180余期,发放宣传手册、倡议书60万余份。将改变农村生活陋习、提升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浓厚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村庄规划编制步伐加快,累计完成了759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发挥了规划引领作用。二是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共建成垃圾填埋场47个,其中,25个重点镇建成了垃圾填埋场。行政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基本得到覆盖。三是农村卫生改厕取得新突破。按照塬区户厕入院、粪坑密闭,山区户厕干净整洁、粪坑密闭的办法,推广了“麦勒无水马桶+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500多户,破解我市农村厕所防冻、防臭、节水的难题。四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市35重点镇已建成21个污水处理设施;宝塔区甘谷驿镇代家沟村、罗家湾村,冯庄乡康坪村,洛川县凤栖街道办谷咀村等一大批村庄建成低成本运行的村级污水处理站。五是管护机制逐步完善。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各村组均制订了村规民约、保洁制度、卫生管理办法等长效机制。
  2018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局之年。按照“市政府主导、县区政府主责、住建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乡镇具体实施”的原则,延安将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政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目标任务,努力做好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绿化专项活动、“厕所革命”等工作,建设更多的天蓝水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让延安人民拥有更加美丽的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