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日子再难,也得好好过下去!”
——记甘泉县劳山乡杨庄科村贫困户王树春
  市委通讯组 王强 刘晓媛
  “什么时候把账还完了,把丈母娘扶上山,儿子能自立了,我就能松口气了。”近日,甘泉县劳山乡杨庄科村贫困户王树春笑着说起了自己的心愿。
  从杨庄科村部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沟道一直向前走,没多远,就来到了王树春家中,院内四孔窑洞整齐地一字排开,鸡舍、猪圈、玉米楼,这些庄户人家该有的应有尽有。听到有人来,王树春赶紧出来招呼。眼前的这个汉子,中等身材,黝黑结实,布满皱纹的脸上挂满憨厚的笑容。一家7口人,一个耳目残疾,两个智力障碍,一个80岁的老人,一个6岁的孩子,二十几万元债务,全都靠他一个人。苦难却没有压倒这个朴实的陕北汉子,他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用笑容诠释着坚韧和顽强。
  “即使再难,也要把这账还了!”
  2006年,王树春从粮食系统买断工龄下岗,回到了杨庄科村,重新拿起锄头开始务农。面对下岗失业、大儿子残疾、二儿子上学的残酷现实,要强的王树春并没有气馁,他和妻子开始了在地里刨食的日子。经年累月的忙碌,光景渐渐好了起来,小儿子学校毕业找到了工作,大儿子娶了媳妇,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辛劳过度的妻子却患了不治之症撒手人寰,让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再次遭受重创,妻子的去世还给王树春留下了28万元的债务。埋葬了妻子,王树春感觉自己再也撑不住了,可是想想借的钱还没有还完,一家的老弱病残都需要照顾,他抹了把泪,默默地告诉自己:“日子再难,也得好好过下去,还有老人娃娃要照顾了。”于是,王树春又开始在地里忙碌起来。
  王树春的日子,因为精准扶贫有了转机。2015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承包了三座大拱棚开始种拱棚菜。拱棚菜是温室大棚菜下架,陆地菜尚未上市之间的一档补空菜,为了种好每棚菜,王树春和儿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大棚里忙活着。五六月的棚像蒸笼,衣服脱光汗还流,浇水、施肥、打掐、挂秧……三棚菜忙得一家人团团转。
  到了上市时间,王树春将一筐筐西红柿装满小三轮,凌晨1点多骑上三轮,和村上到延安早市卖西红柿的三轮车队一起去卖。由于杨庄科村的西红柿施农家肥、泉水浇灌,品质非常好,深受广大批发商青睐,经常被抢购一空。兜里装着钱的王树春返回杨庄科村,再次钻进菜棚开始忙碌。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光景也慢慢好了起来,三年时间他已经还了13万元的账,“借人的都是好钱,即使再难,也要把这账还完。”王树春为了还债,继续在忙碌着。
  “你就在这家里好好待着,有我吃的一口就有你吃的一口。”
  虽然光景不好过,可是王树春依然满怀信心地干着。2013年,丈母娘家的土窑洞成为危房,他将80岁的老人和45岁依然单身智力障碍的小舅子,搬来和自己一起住。这又加重了他的负担,可是王树春,丝毫没有怨言,依然精心照顾着一大家子人。 
  王树春刚结婚的时候,就和丈人、丈母娘一起住,后来在老人住的附近修了新窑洞,一直照料着老人和小舅子。老两口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可是老人却一直喜欢跟王树春住在一起。结婚四十多年来,王树春从来没有和老人大声说过一句话,老人经常说,“树春比亲生女子、儿子强多了!”2008年,老丈人生病住院,王树春更是在身边一直伺候着,直到老人病逝。
  随着年龄的增长,丈母娘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住了几次院,王树春总是寸步不离地守在跟前。老人出院后,身体越发不好,王树春一边忙着种大拱棚、种玉米,一边照顾一家人,更要变着花样给丈母娘做吃的。他每天都抽空给丈母娘量血压,随时观察丈母娘的状态,到处跑着买药、看病。然而,丈母娘神志越来越不清楚,儿媳、小舅子智力有障碍,经常吵吵闹闹,王树春还得不停地给调节矛盾。
  最近,丈母娘总是嚷嚷着要带着小舅子搬回老房子去住,王树春死活不同意,以为自己做错什么了,让老人不高兴,再三追问下,老人终于哭着说出了实情:“我看你一个人伺候着一家老小,病的病、残的残,太不容易了,我不能再拖累你了。”
  王树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说:“你是我妈,不好好照顾你我心里过意不去,你就好好在这个家里待着,有我吃的一口就有你吃的一口,啥时候我把你顺顺当当扶上山了,我也就没有遗憾了。”
  “就想着让儿子多学点务农的本事,以后能自己照顾自己。”
  看着王树春的家,虽然破破旧旧,却窗明几净,炕上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地上干干净净,锅碗瓢盆也都各归各位,让人很难将这与这家人的处境联系起来。“今年,我还花了一万多元,把房子收拾了,以前坐在家里,头上的土直往下掉,现在一家人住着就舒适多了。”王树春笑着介绍着。
  王树春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大儿子一家,担心自己老了,儿子和儿媳的生活没有着落。所以从一开始种玉米、种大棚,王树春总要带上儿子,手把手给他教种植的技术。儿子的眼睛、耳朵有残疾,学得很慢,可是王树春不着急,“天天教,多教几遍,一点一点给教,他总会学到一点。”谈起教儿子,王顺春,从来也不气馁,总是很有耐心,也很有信心。
  慢慢地儿子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种植技术,儿媳也学会了简单的家务,虽然还不是那么熟练,但是王树春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眼前这个对生活满怀信心的陕北汉子,让人不由地肃然起敬,生活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韧。“现在赶上了好时代,一个棚一年收入一万多元,再加上种的玉米,还有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残疾补助等收入,我这账用不了几年就能还完了。”谈起未来,王树春依然满怀信心,“现在光景慢慢好了,就想着让儿子多学点务农的本事,以后能自己照顾自己,这样,就算我老了,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