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一村发展带来“核裂变”
——高桥镇打造脱贫攻坚的“宋庄样板”
    ●高桥镇的水果受游客青睐
  通讯员 康靖华 本报记者 朱佳雨
  初秋时节,走进群山环绕的高桥镇,目之所及,蔓延翠绿。百里苹果园,遥看共长天一色;万顷大棚,点缀于青山之间;集散交易市场,似花园别有洞天。一幅生机盎然的产业画卷徐徐铺开……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令人啧啧称奇。
  这些变化得益于高桥镇按照短期能脱贫、中期能巩固、长期能致富的思路,积极推行一村发展、多村联动的扶贫开发模式,以宋庄村为核心,就像核裂变中的中子,在它的作用下,带动了沿线高桥、闫桥、郭砭等4个村随之释放巨大能量,汇入致富圆梦的时代潮。基本实现了贫困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致富目标,走出了一条产业由弱到强、销售模式从零散到统一、群众收入由少到多的新路子。
  做好棚栽产业文章
  “2017年,我依靠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建了大棚,种植了辣椒,遇到春节的行情好,目前已收入7万多元。”郭砭村贫困户王志刚笑着说。
  宋庄村发展棚栽产业时间久、基础好、销路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高桥镇按照“产业为本、多措并举”的发展思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利用3年时间实施了川道村大棚全覆盖行动。在宋庄村的带动下,高桥、闫桥、郭砭等4个村共发展温室大棚596座,其中草莓、小瓜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0棚以上。
  “截至目前,省道303沿线5个村共有43户贫困群众种植大棚,棚均年收入达10万元,成为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高桥镇副镇长吴文雄说。
  吹起市场带动号角
  “2014年,镇上在我们村建立了集散交易市场,结束了马路边零散销售的情况,我的西瓜和小瓜在交易市场很抢手,80%在交易市场进行统一销售,其余都是预定销售。”宋庄村贫困户马增福说。
  针对群众在马路边销售不安全、大棚外销售不统一的现状,2014年,高桥镇筹资120万元,建起了宋庄集散交易市场。今年,专门为村里的贫困群众免费划拨了6个销售摊位,可供12户贫困群众同时进行销售农产品,有效解决了该村农产品销售的难题,真正实现了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的目标,同时,也为沿线5个村的水果销售搭建了平台。“2018年上半年,集散交易市场实现销售额600万元,占全村大棚销售总额34%。”宋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春俊说。
  徐清政村的贫困户田起峰,妻子患有子宫癌长期卧病在床,无法外出务工,家中2个孩子正在上学,种植30亩果树无人打理。为了增加像田起峰这样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收入,高桥镇优农尚品农业产业开发公司和他进行协商,将区扶贫局资助他的长效产业发展资金1万元入股到公司,每年公司按照固定比例进行分红,由此持续增加了他家的收入。“8月28日,公司给我们进行了分红,我领到了2000元,可以给孩子多买点学习资料了。”田起峰乐呵呵地说。
  去年,该镇抓住区委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政策机遇,注资成立了农业产业开发公司,注册了优农尚品品牌,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开超市、经营农家乐和休闲垂钓等,把全镇31户收入不稳定、家庭拖累大、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吸纳到公司,每户向公司入股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每年低保底分红2000元,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系上了“保险带”。
  拓宽就业帮扶道路
  宋庄村的贫困户李兴锋,患有多种疾病,干不了重活,而且花费较大,有一个儿子外出打零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今年,镇上让我打扫村里的卫生,每月700元,保证日常开销没有问题,现在和上班的一样领工资。”李兴锋说。
  面对无长效产业的贫困户,高桥镇拿出专项资金,为沿线村庄设置了环境卫生保洁岗、市场秩序管理岗、产品质量监督岗、产业技术指导岗等21个公益性岗位,其中吸纳贫困户就业16人,实现了无长效产业户家家有1人就近就地就业。本着以产业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思想,3年来,沿线5个村共有40户贫困群众建起了大棚产业,有50户贫困群众建起了苹果产业,有32户贫困群众发展起了养殖产业。
  脱贫只是起点,全面小康才是终极目标。按照农村更美、农业更兴、农民更富的思路,高桥镇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培育,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努力让群众的钱袋更充实,生活更幸福,农村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