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产业扶贫“富口袋” 精神扶贫“富脑袋”
——吴起县白豹镇创新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泰宝牧业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王砭村牛场
王砭村油用牡丹
沟门村大棚

白豹镇山地苹果示范园
泰宝牧业新美系三元仔猪
  通讯员 李元 本报记者 王锋
  金秋时分,走近吴起县白豹镇的川河沟道,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苹果园、牲口圈,大棚菜、油牡丹,一个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格局雏形正在形成。
  在决战脱贫攻坚新阶段,白豹镇立足于实际,紧紧围绕“内修人文提素质、外修生态优环境、主修产业铺富路”的工作举措,凝心聚力、夯实基础,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贫困户致富有产业庄稼汉成了“猪保姆”
  在郭克郎村,吕怀权正忙着给他的猪崽们喂食,见着记者一行的到来,他以山里人一种特有的热情,用自家种植的大西瓜招呼着我们。细心打量吕怀权,他看似身躯瘦小,却从骨子里体现出一种永不服输的精气神。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养着近百头的存栏猪,还管护着自家的46亩山地苹果树。
  2008年,吕怀权的妻子突然患病,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族陷入了困境。2015年,他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
  也就是这一年,吕怀权在镇上赶集拉家常得知,现在农民都不怎么种庄稼了,开始流行养猪赚钱。回到家,与妻子商量后,他决定也赶一趟“时髦”。
  2016年,他的猪就发展到了70多头,年底纯收益达到了2万多元,一举脱贫。2017年,为了巩固他的脱贫成果,镇政府通过相关扶贫政策,帮他建起了一座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百头养猪场,从此,吕怀权成了全村首个养殖大户,真正由一名庄稼汉变成了专业的“猪保姆”。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吕怀权还把46亩山地全部种上了苹果树。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这个苹果园成了我们村发展最好的果园了。”郭克郎村支部书记罗旺俊在介绍中说。
  “如今,妻子的病有所缓解,女儿今年考入渭南师范学院,儿子在上初中。自从开始养猪,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加上即将丰产的苹果园,我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的。”吕怀权对当前的光景还算满意,对未来更是充满憧憬。
  和吕怀权一样,在脱贫的道路上,白新军也是信心满满。
  在王砭村,村民白新军正在他栽植的苹果园忙活着。指着长势良好的苹果树,白新军信心倍增,“有了这8亩的苹果园、8亩的油用牡丹,再加上养的2头猪和靠跑运输赚钱的三轮车,我不相信,到今年年底我还脱不了贫。”
  据白豹镇党委书记袁军介绍,在脱贫攻坚中,为突出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做实“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品牌,打造扶贫创业基地,镇上已经形成了山地苹果、日光温室大棚瓜菜、小阿粮种植、中华蜂养殖、生猪养殖等创业基地,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全镇已建立7个互助资金协会,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搭桥铺路、互助协会垫底”的模式,先后为群众协调产业发展贴息贷款40多万元,推动全镇贫困户养羊、养蜂、养猪和羊牛驴等50多户,种植山地苹果、中药材等0.5万亩。
   企地联动促脱贫贫困户成了“新股东”
  6月26日,盛夏的吴起县绿意浓浓,瓜果飘香。
  上午,贫困户黄薛梅径直来到泰宝牧业院内,静静等候。过一会儿,村里的分红大会就要举行了,她说,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领取分红钱。
  当天,像黄薛梅一样,聚集在村子院子里等待分红的村民还有另外47位,他们将同黄薛梅一样共同分红211680元,每位可以领到4410元。
  “自己没养猪,还拿到了4000多元的养猪分红,连10块钱的零头都带回了家,这些好事,让我脱贫的信心倍增。”提起分红,贫困户宗云云十分高兴。
  山里的村民能够坐在家门口就享受分红,这还得益于白豹镇与陕西泰宝牧业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政府给每户注入资金3000元作为股金,不用喂、不用管,年底保底分红4410元。
  记者在交谈中得知,两年前,泰宝牧业就与贫困户进行联姻帮带,将长期在外居住、因病、因学已不具备回乡发展产业的党员、贫困户与企业党员结对帮扶,引导其他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注入到泰宝牧业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代养代管代销。
  在此基础上,泰宝牧业还与李桥村“联姻”,建立一个200头肉驴养殖场。
  “为带动全镇贫困户建立一个长期发展产业,我镇正在李桥建立一个200头驴场,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互助组织+贫困户’的形式,将所有建档立卡户入股泰宝牧业李桥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扶贫部门列支扶贫资金50万元投入该合作社后,由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入股协议,企业与50户贫困户签订肉驴养殖协议,每户8000元产业到户资金合计40万元,整合土地租赁费两年10万元(每年土地租赁费5万元),吸纳全镇7个贫困村互助组织资金260万元,共计360万元全部以入股资金投入到泰宝牧业李桥驴场,由企业集中代养、统一出售、按股分红。”白豹镇镇长梁学杰给贫困户们算了一笔账,“分红是两年为一个周期,分红比例为入股金额的10%进行分红(其中:红利的80%用于50户贫困户分红,20%用于7个贫困村的互助组织)。到2019年末,全镇50户贫困户每户预计可分红利13760元,使50户贫困户如期脱贫;7个互助组织预计分红利72000元,真正达到了‘资金变股金’的目的。”
  精神扶贫“富脑袋”激活“我要脱贫”原动力
  8月2日,即将走上收获季的白豹村民们在不停地各自忙碌着。
  “没想到勤俭过日子还能有这些好处。”就在这一天,白豹镇王沟门村许掌组的张永海、张永成兄弟俩凭各家积攒的10多个积分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分别兑换了一些生活用品。
  和张永海、张永成兄弟俩一样,这一天,还有110人从王沟门村“爱心超市”,共兑现价值2000余元的爱心物品。
  据了解,村民们的这些积分都是从平日里做一些好事、宣传扶贫政策、邻里帮衬、苦干实干等一些点滴小事中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
  今年以来,白豹镇探索开展“扶勤戒懒”积分制管理试点工作,建立“基础评分+奖励加分+物资奖励”积分制管理模式。同时开设“爱心超市”,贫困群众可通过参与村级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和“积分劳务”获得积分,按规定到爱心超市换取所需物品。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精神扶贫过程中,白豹镇通过开展“互看互比互学、明理感恩自强”“我脱贫、我光荣”等多种形式,让脱贫示范户现身说法,激励身边人,提振贫困户脱贫信心。目前,已在12个村开展了“十星组文明户”评选,在9个村举办了“道德讲堂”,5个村评选了“道德之星”。
  “以前,很多贫困户不愿摘掉‘穷帽子’,就等着干部入户帮扶。”贫困户这样的心态曾让袁军发愁。为解决这个问题,镇上从今年开始,积极发掘一些典型,大力营造“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和“我脱贫、我光荣”的强大气场,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袁军说:“现在看到其他村民脱贫了,贫困户会觉得当懒汉并不光荣。”
  “开展‘大宣传’‘大引导’‘大评选’等文化供给服务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搭建培训教育平台,就是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动他们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汇聚起贫困群众赶学先进、争相脱贫的信念和力量。”白豹镇主任科员袁洲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了产业作支撑,有了企地的联合,有了精神上的扶助,白豹的村民们定会早日走上富裕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