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做好实事才能走进群众心里
——洛川县朱牛便民服务中心朱牛村第一书记郭亮
    ●郭亮(左一)和村民把南瓜装进礼盒
  通讯员 杨桦 雷蕾 本报记者 朱佳雨
  9月26日,当记者来到洛川县朱牛便民服务中心朱牛村,丰收的南瓜整齐地码放在广场,高过人头的南瓜堆足足有上百米长。
  “今年我们村的南瓜丰收了!又大又好吃,市场反应很好,比预期卖得畅销。”朱牛村第一书记郭亮介绍说,“明年,我想把南瓜装进礼盒,卖出翻几倍的价钱!”
  “郭书记刚来的时候斯文白净,戴着眼镜,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一点架子都没有,跟自家娃娃一样。”“郭书记是个实干家,整天在村里忙活,人都晒黑了!”“别看郭书记年龄小,人家见多识广,头脑活,是我们村发展的好带头人!”……
  在朱牛村,提起第一书记郭亮,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5月底,35岁的郭亮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洛川县朱牛便民服务中心朱牛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从市区机关到200多公里外的农村,除了工作性质的改变、环境的不适应、语言不通的交流障碍,还有偏瘫在床的老人、上小学的女儿……种种现实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既来之,则安之,郭亮藏起了对家人的牵挂,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年后,朱牛村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党员活动室里能看书、学习,广场上能锻炼、跳舞,大家的生活品质都提高了!”村民们都说,没想到这个城里来的领导不光能在农村待下来,还踏踏实实给大家办了很多实事,现在的村党支部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村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了。
  看到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们乐在脸上,喜在心里。
  做好村里的“知情人”
  “城里来的领导,能在咱这穷村子待得住?”“肯定是做几天样子!”一开始,郭亮就遭到村民的质疑,但他只是笑笑,没有解释一句,然后埋下头默默地做。
  刚到村子,郭亮人生地不熟,对农村工作又完全陌生,该怎么办?为了尽快和村民熟悉,做好村里的“知情人”,他每天戴着红袖章挨家挨户“串门”,和村民拉家常、嘘寒问暖。一个月后,郭亮就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村民也都记住了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
  2017年6月中旬的一天,郭亮发现,村里的水龙头出来的水像“咖啡”,询问村民得知,村里的水源不够用,每年旱季都会有20多天要么是泥水,要么断水,村民既无奈却又习以为常。
  “长期饮用这种不健康的水会得病的!”郭亮一听就坐不住了,随即请两名村民带路,到沟底去寻找水源。川道里的荒草滩高过人头,一去就是一整天。天气炎热,郭亮腿上、胳膊上被荆棘划出一道道血印,被蚊虫叮出许多红包,但他毫不在意,只是一门心思地找新水源。
  朱牛村是典型的苹果产业独大的村庄,地理位置偏远、苹果技术落后、产业单一、玉米歉收等成了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郭亮与村“两委”在研究后,提出了“苹果为主,提质增收,长短结合,特色发展”的思路。
  “今年春季正值苹果花期,忽然来了两场倒春寒,有些果农几乎绝收,这更坚定了我们长短结合、发展特色产业的决心。”郭亮说道。
  为了保证村民收入不受影响,郭亮和村“两委”一边带领全村稳定发展苹果产业,落实产业补助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组织苹果技术培训,实施精细化管理,拓宽苹果销售渠道。一边不断寻找合适的新产业,尝试利用坡碱地和川道地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发展艾草特色种植101亩,南瓜特色种植143亩等短期产业。其中,贫困户参与种植有34户,达到贫困人口的60%以上。 
  “之前不敢尝试,郭书记就给我做工作。他说在苹果幼园里种南瓜,投资成本小,技术难度低,不伤果树,还能享受政策补贴。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了5亩,不成想没怎么管,竟然丰收了,而且市场价格也比预期好,明年我还要继续种!”贫困户贠景文高兴得合不拢嘴。
  发展特色产业,既不影响主导产业,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在南瓜、艾草都试种成功后,郭亮也开始和乡、村两级谋划,在不适宜苹果种植的川道地区,将特色产业进行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干好实事走进村民心里
  “郭亮这个人没问题,和我们同吃同住,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见到记者,贫困户贾晓军迫不及待地说,“郭亮来了以后,我们村的通村路、主巷道全部硬化了,村民出行方便多了!”
  提起道路,勾起了郭亮的回忆。他说,有一次进村走访,还没进村口就被20多名村民围住,给他反映情况。“马上就到了苹果销售季节,村里的砂石路损毁严重,今年的苹果怕是卖不出去了!”
  大家怒气冲冲,脸上“写”满焦急。郭亮立即沿路查看,待了解情况后便向大家保证,马上解决道路问题。
  第二天,郭亮便驱车到洛川县城相关部门协商修路事宜,经过多方奔走,最终从县交通局协调争取到4万元。
  “资金较少,打问遍县城内的工队,没人愿意接活,只好托人求情,请来外地工队,最终赶在苹果销售季前,把修复平整的道路交付给村民,为大家解了燃眉之急。”郭亮介绍道。
  此后,郭亮办公室里串门的人多了起来,村民们时不时会来找他聊天,平时在路上碰见郭亮,都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经过此事,郭亮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多干实事,才能走进村民心里;生产路就是致富路,路修好了,村子才能发展起来,村民的光景才能红火起来。
  于是,郭亮便与村“两委”商量,将道路建设列为朱牛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头等大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协调解决。在郭亮的多方协调下,朱牛村的入村道路、入户巷道都已全面建设完工。村民们打趣地说,他们从之前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
  与此同时,郭亮还积极协调争取建设资金34万元,对村党建室活动阵地进行全面改善,维修了内室的漏水问题,购置了办公设施,硬化了院落,修建了水厕……
  “前年冬天,雪下了一尺多厚,郭书记招呼着村干部拿着铁锨、扫帚,到村口扫雪。大家一看这情景,都主动扫起了雪。”村民贾振红动情地说,“还是郭书记有号召力!像这样全村人齐上手扫雪,村里好多年都没有这样的场景了。”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郭书记是个热心人,也是我们村困难群众的贴心人!”谈起郭亮,贾振红有说不完的话。
  “我们队的贫困户贾员平就是由他包扶的,贾员平妻子办残疾证、儿子申请助学金,他都跑前跑后。前一段时间贾员平生病了,郭书记跑前跑后,又是给钱又是给物。”“郭书记从自己单位申请的1万多元,表彰奖励了我们村的优秀学子、务果能手、好媳妇、好婆婆,激励大家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说起郭亮这几年做的事情,村民有说不完的话。
  看到村民日子过得艰难,郭亮也非常难过。去年,郭亮听到贫困户贾全民因病脊柱严重变形,压迫到心肺,已经无法站立,又买不起轮椅。
  郭亮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为老人购买轮椅,让他在贫病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当郭亮去市里为老人联系买回轮椅,兴冲冲地跑去告诉老人时,家属惋惜地告诉他,老人已在前一天去世了。
  “从此以后,我暗暗发誓,能给群众办的事一定要尽快办,早日办好,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不能留下遗憾。”
  采访结束时,郭亮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对农村生活有着厚重的感情。作为扶贫第一书记,我更注重扶志,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和贫困户拉拉家常,想方设法引导贫困群众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的不如意,挺起脊梁,凭着努力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