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走出贫困 共赴小康
——写在我国第五个扶贫日到来之际
   本报记者 刘小艳
  “我都65岁的人了,昨晚竟然激动得睡不安稳。”家住富县交道镇梁家河村的顾富财怕耽误事,早上7点钟就来到富县监军台安置小区院内的分房仪式现场。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监军台安置小区是富县6个安置点之一,此次分房仪式上,416户住户将拿到钥匙。享受移民搬迁政策的群众每户每人只需出资2500元即可分得25平方米住房面积,1万元封顶,也就是说,一个4口以上(含4口)的家庭只需自筹1万元即可分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一套。
  用心扶贫、用行济困。精准扶贫以来,我市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累计实现15.75万人脱贫,在册贫困人口减少到1.75万户、4.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3%。
   提高度:把脱贫攻坚当做头等大事
  “今年实现高质量脱贫,是我们向党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坚决兑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做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延安政治地位特殊,今年实现区域性高质量整体脱贫,备受中省及社会各界关注。精准扶贫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及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强化“四个意识”具体行动,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
  为确保扶贫工作务实、扶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效真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方案》《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行“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1784名第一书记扎根一线,1546个工作队驻村,3.74万名干部联户帮扶……
  年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带头先后深入延川县、吴起县、志丹县住村调研,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查实情、出实招,拉开了全市领导干部扎实有效地住村蹲点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的序幕。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其他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市级领导、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驻村干部驻村调研脱贫攻坚成为我市一项改进调查研究之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制度性安排。
  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我市逐步构筑起完善的顶层设计体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全市上下一心,脱贫攻坚出实招见实效。如今,崭新的硬化路通向乡村,干净的自来水进入寻常人家,敞亮的住房里传出欢声笑语,果树下、大棚里、养殖场内,到处闪现着忙碌的身影,新生活在向全市人民招手。
  重精度: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施策。
  我市紧密结合实际,围绕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怎么脱”四大问题,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采取因户施策等举措,着力推进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让老百姓心里有了底、脱了贫。
  南沟村是安塞区高桥镇的一个偏僻小村庄,曾是省级贫困村。穷则思变,南沟村按照“三变”改革的思路,将贫困户的土地统一进行流转,建起了生态农业示范园,农民以土地入股,到示范园打工,既解决了短期收入问题,还激活了土地资源,现在,全村每一户的年收入都在两万元以上。
  “村子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还成了景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这一年算下来,就有2万多元呢!”47岁的王开门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村里的变化让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2017年,乾坤湾镇抢抓旅游扶贫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筹措资金480万元,给全镇16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各注入30万元启动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与延川县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结对帮扶协议,将启动资金投入穿越黄河旅游项目,双方签订入股合同10年,每年给16个村各保底分红5万元,一次性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突出问题。
  古里村和全镇其他村子一样,今年2月份分红的5万元就到账了。村党支部书记冯世明说,“村上有资金,发展就更加有底气和动力。”
  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我市今年计划退出的有劳动能力的1.02万户、3.36万人扶贫对象全部实现产业全覆盖,落实发展苹果产业4393户,棚栽业1122户,养殖业2854户,特色种养、旅游、光伏、劳务等其他产业1899户。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十三五”计划实施的17291户56320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任务,规划的11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建成113个。年度计划脱贫的易地搬迁户共4950户16857人,安全住房达标率为100%。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409户,目前已全部竣工、入住并完成资金兑付。
  此外,我市还针对实际创新扶贫方式,通过光伏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措施,不断为群众脱贫提供发展动力。
  从山区乡村到黄河沿岸,从产业基地到搬迁新居,厚重的黄土高原上,辛勤劳作的百姓笑了,郁郁葱葱的山沟塬峁间升腾起新的希望。
  看实效:让黄土高原结出致富硕果
  “梅花鹿全身是宝,鹿茸、鹿血、鹿鞭、鹿胎膏等,都是上好的滋补药品……”说起梅花鹿,赵阳阳总是滔滔不绝。
  今年30岁的赵阳阳是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村民,父亲早逝,家境非常贫寒,初中毕业后就被迫辍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则关于梅花鹿养殖的报道,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为了买到纯种的梅花鹿,他先后到银川、榆林、北京、东北等地进行考察,有了一定的技术,赵阳阳说干就干,他的创业之路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2015年9月,通过安塞区就业服务中心区,赵阳阳拿到32万元小额贷款,从东北吉林成功引进51只梅花鹿,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养鹿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赵阳阳从一个养殖梅花鹿的门外汉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鹿能手,年收入达三十多万元。尝到甜头后的赵阳阳看到村民们的思想仍旧局限在传统的农耕思维里,就想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贫困群众看到赵阳阳通过养鹿确实有了不少收入,也愿意加入。赵阳阳就和镇政府谋划,每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一万元加入他的养殖场,每年可领1200元。
  “我很有信心把养鹿这个产业发展壮大。我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村里的贫困户走上致富路。”赵阳阳说。
  夜幕降临,延川县乾坤湾镇小程村的乾坤大舞台上,陕北民歌高亢嘹亮,不远处,村民程秋燕、郝世斌家的烤肉店生意正火。
  别看现在日子过得红火热闹,三年前,他们家还是贫困户。尽管每天辛勤努力,可家中四个老人有三个瘫痪在床,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
  程秋燕自小就在黄河边长大,乾坤湾景区刚起步那几年,她便和丈夫郝世斌在景区挑着担子,卖起了凉粉、面皮。
  2016年5月,在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帮助下,程秋燕和郝世斌不仅拿到了8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还在景区广场有了自己的固定摊位。9月,景区管委会又找到程秋燕和郝世斌,让他们经营景区的超市,主要售卖陕北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等。
  伴随着伏羲码头、红军东征纪念馆、碾畔村民俗博物馆等景点的建设完善,景区人气一天比一天旺。2017年,程秋燕和丈夫一合计,带着两个孩子开了一家烤吧。夫妻俩白天开超市、卖凉粉,晚上就帮儿子招呼烤肉店。
  “去年纯利润收入近三十万元,买了车,还在县城全款买了房。”程秋燕说。
  从贫困户到小老板,从山窝窝到新住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我市脱贫攻坚也写下了厚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