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重于泰山(中)
    ●张思德像(木版画)
  1938年春,因工作需要,张思德被调离“荣校”,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警卫连工作,担任警卫班班长。在警卫班工作期间,张思德带领警卫班出色地完成了从西安押运物资回延安、护送“荣校”转移等重要警卫任务。
  1940年春,留守处警卫连调到甘泉下寺湾驻防。在下寺湾的时候,为了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在张思德的倡导下,部队自己动手修房。而当突然接到调防延安的任务后,他仍带动大家在开拔前突击修好房子留给群众,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从甘泉调防延安后,张思德被分配到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信班班长。在通信班工作期间,他勇于担当,带头完成好送信任务,是跑步送信的好手。当时的通信条件很差,传达命令、传递信件,既没有车坐,也缺少马骑,主要就靠两条腿来完成。张思德出生在山区,从小就习惯了翻山越岭,加上参加红军后几次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行军磨炼,可以说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这也是张思德常常先“抢”到送信任务的理由。一次来了急件,张思德“抢”过送信任务就立刻跑步出发了。半路上赶上天下大雨,为了不让雨把信淋湿,确保信完好送达目的地,他脱下了陕北老乡慰问时送的“老布鞋”,将信塞在鞋帮子里,又将两只鞋对口扣在一起,然后把鞋子夹在腋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前行。他就这样光着脚坚持不停歇地跑到了目的地,按时保质地完成了送信任务,尽管自己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在他的带动下,通信班成了先进班。
  危难之处显身手,正是张思德的英雄本色。前方打仗时是这样,后方工作中也是如此。1940年春天,中央决定在文化沟修建八路军大礼堂,警卫连的同志们轮流参加义务劳动。轮到张思德参加劳动了,他背石块、运木料,总是比别人多。一天,正赶上礼堂上大梁。在工人一根根吊装大梁的时候,由于一根大梁固定不牢,支架的一根木杆断了,导致整个架子晃动起来,大梁一直往下坠。眼看就要掉下来砸着下面干活的工人了。张思德发现了这危急的一刻,猛地丢下手中的工具,飞身爬上墙架,用肩头使劲一扛,把大梁放稳。然后从他人手中要过斧头,“啪、啪、啪”几下就把大梁的榫子对好了,稳住了大梁,从而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还有一次,内卫班接到了要将毛主席起草的重要公文送达有关部门的任务。班里选派好了人准备送公文。但由于当时突现雷暴雨天气,延河水涨,就无法像平常一样徒步涉水过河送文。大家都很着急。张思德知道了这个情况,就主动请缨,表示自己水性好,可以想办法过河。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他拿来一根长绳,将绳子一头拴在树上,又在绳上套个环,用细绳把公文绑在环上,自己拉住绳子慢慢下河,奋力蹚过了激流,然后拴好绳子,拉过公文,及时把主席的指示送达了有关部门。
  张思德不但自己是业务能手,工作和生活上还处处关爱战友,是革命的“老大哥”。在承担工作任务上,他拣急难险重的工作干;工作之余,他经常帮助战友打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补洗衣裳、采药防病。有一段时间粮食缺乏,饭不够吃,他常常饭吃到一半就借故走开,省下更多的饭给年轻的同志吃。张思德还注意在思想上帮助战友。在担任通信班长时,一次,从连里调来一个新同志。一到班里,这个同志就声称有寒腿病,送不了信。他就这样“病”了一段时间。慢慢大家心里都清楚:他的病多是“思想病”,是看不起通信工作。有的同志向张思德表达了要将新同志调走以免影响通信班集体的不满,但是张思德却不赞同这些意见。他耐心地给大家解释,还发动大家关心帮助这位新同志。张思德则自己带头热情关怀这位新同志,工作上生活上照顾他,思想上多与他交流,使新同志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渐渐转变了态度。接着,张思德进一步给新同志讲明“通信是党交给的重要任务,承担通信工作一样光荣”的道理,解开了他思想上的疙瘩。后来,这位同志在行动上有了很大转变,成了一名很好的通信战士。
  在张思德心中,人民最重。在革命历程中,张思德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还经常去服务周围的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扮演好“人民子弟兵”这一角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张同志”。他待群众如自己的亲人,绝不让群众的利益有丝毫受损。大生产运动中,他积极参加烧木炭、开荒种地、打草鞋等生产劳动,少领衣服鞋子等军需品,以减轻群众负担。他说:“我会打草鞋,我少要一双鞋,老乡就可以少做一双鞋。”一次背木炭时,路上遇到群众赶毛驴驮运东西。毛驴遇到生人突然站住,为避免群众牲口受惊,他主动背着木炭躲到路边,给群众让路。另一次,一个战士背木炭没捆紧,路过庄稼地时散落下来,压坏了一些庄稼,张思德严肃地对其进行了批评,还亲自去向群众道歉,晚上回来又召开班务会,和大家一起检查原因,吸取教训。后来背炭时,再也没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还有一次,张思德和战友一起去离延安上百里地的一个村镇买猪。在往回赶猪的过程中,路过一个村子休息,又给生病的猪治疗,然后趁着夜晚凉快继续赶路。过了好多里地,天亮时,张思德和战友突然发现了问题——赶错了老乡的猪。他立刻将老乡的猪分隔出来,又冒着烈日折返几十里地把猪安全送还老乡,他还向老乡致歉,受到了老乡的称赞,回去后又向组织作了检讨。
  张思德对党忠诚,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1942年部队整编,中央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并,成立中央警备团,照组织安排,张思德要由班长改当战士。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当普通警卫战士,问他有什么想法。他愉快地向组织表示“服从党的需要,干啥都是为人民服务”,就去站岗放哨了。张思德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体现——他的新班长是抗战时期才参加革命的同志,资历比他浅,年龄也比他小,可是他却很尊重班长,不但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处处维护班长的威信,帮助班长抓好班上的工作。为此,张思德还受到过领导的表扬。张思德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讷,其实他很灵秀,打仗智勇双全,工作肯动脑筋,因此才被挑选当通信员并担任中央最高领导的警卫。当时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有“钢盔团”之称,表示其战斗力强,装备精良。在毛主席身边的内卫班从事警卫工作,是每个警卫战士梦寐以求的愿望。1943年以后,中央书记处搬到枣园办公,因而内卫班的警卫战士也就有了“枣园哨兵”的美誉。
  (选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