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产业兴起来 农民富起来
——市农业农村局助推乡村振兴走笔
    ●大闸蟹养殖户李喜军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刘卓
  ·阅读提示·
  ■产业转型:去年我市苹果产业后整理成为全国全省创新亮点,建成56条智能选果线、102万吨冷气库、331个品牌直销店,苹果产值增加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产业扶贫:去年1.09万户3.55万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实现脱贫,693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1249个村实现集体收入破零,占比超过70%。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时值初春,市农业农村局紧锣密鼓安排部署着今明两年的工作。记者在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中了解到,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后,市农业部门把握新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落实,在全市经济转型中更好地发挥“压舱石”和农民增收“稳定器”的作用。
  加快特色产业转型
  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产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建成380万亩优质苹果、40万亩优质瓜菜基地和1382个规模养殖场,创建了两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在子长县马家砭镇德铭果蔬专业合作社里,种植户师有泉带记者参观了他的油桃大棚。大棚里,一个个油桃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去年收入3万元,今年我准备扩大规模,4月中旬就能上市,预计能突破5万元。”据了解,近年来,子长县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绿色蔬菜产业带,全县樱桃、油桃、蔬菜专业村达到30个,蔬菜面积3.21万亩,实现总产值13.4万吨。
  有产业,还要有技术。近日,全市各县区农技员们纷纷走进田间地头,为种植户送技术、谋发展,为今年的农业丰收保驾护航。
  在宝塔区枣园镇温家沟村的大棚里,技术员杨路正在给大棚种植户张振国讲解预防病虫害的相关知识。“以前一棚草莓能卖6、7万元,我觉得挺好,去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我种了无公害草莓,一下卖到13万元,真是喜出望外。”种植户张振国高兴地说道。
  同样,在宝塔区柳林镇的果树地里,技术干部也正和农民在一起挖防冻坑,储备防冻物资。“去年用了这个防冻坑点火熏烟,苹果都没有受冻,收入了6万元,今年我打算多挖几个坑,保证收成。”宝塔区柳林镇赵庄村村民马梅英说。
  “果树管理重点就是前生产和后整理,技术员给农民培训防冻、修建、清园、刮老翘皮,让果园管理得更加科学。”市果业管理局局长路树国介绍,“去年我市苹果产业后整理成为全国全省创新亮点,建成了56条智能选果线、102万吨冷气库、331个品牌直销店,健全了品牌标准体系,在遭受冻灾、产量下降的情况下,苹果产值增加18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巩固产业扶贫成效
  在产业扶贫方面,市农业农村局按照“户户过硬、村村过硬”要求,精准配置稳定增收产业,启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推动产业技能全覆盖。去年1.09万户3.55万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实现脱贫。多措并举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合力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核查、认定及登记编码工作,693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通过盘活农村资产、组建合作组织、挖掘资源潜力、创新经营方式等多项措施,1249个村实现集体收入破零,占比超过70%。
  近年来,黄龙县依托生态水质优势,不断发展扩大闸蟹养殖基地。在崾崄乡白城桥村,一块块平整出来的养殖塘,让大家有了新期盼。
  李喜军是黄龙县大闸蟹养殖大户,他有8个池塘,年均收入15万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不忘将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并自愿将自家池塘定为村上的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示范基地,带动群众通过入股增收,帮忙销售。
  “我有5亩地,一共入股2000元,跟着李哥一起搞养殖,也享受一把村上的红利。”村民谢加飞笑着说。
  “我们养殖基地一期50亩已经建成,正进行后期整理和蓄水工作。二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年底建成投用,预计收入150万元。”崾崄乡人大主席朱道星说,“我们从120亩的养殖基地中划出60亩作为村集体经济,为脱贫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今年我局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整合优化‘三农’职责,明确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努力推进现代农业扩面提质,贯彻实施全省‘3+X’工程,构建以苹果产业为主、设施农业和现代养殖业为两翼、地域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一主两翼多元’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湛鸿说,他们将通过市场倒逼和效益助推,让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村集体在产业链上各自作贡献,全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