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黄土情深
——画家刘文西的延安情结
    ●刘文西在安塞魏塔村采风时与群众在一起
刘文西作品年画《幸福梁》
    ●刘文西作品中国画《祖孙四代》
    ●刘文西作品年画《在毛主席身边》
  孙文芳
  惊闻刘文西先生仙逝,悲痛万分。回忆与先生相遇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挥泪成文,以示纪念,惟愿先生在天之灵安息,永远守望和护佑这片他毕生牵挂的黄土地……
  一位浙江人,八十六岁高龄,先后九十多次来到延安,创作了数千幅关于陕北的绘画作品,为延安的贫困乡亲捐款数百万元,他创作的毛主席头像印在了人民币上,成为13亿中国人每人都拥有的、“发行量”最大的“画作”……他,就是中国“黄土画派”的创始人、人民艺术家——刘文西。
  从2013年10月到现在,我先后十多次见到刘文西老师。他的朴素严谨,他对艺术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以及对陕北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让我打心底里敬佩和感动。正是这一次次的感动促使我提起笔来,记录下我所看到的那个真实的刘文西。
  2013年国庆前夕,在西安美院门口的荞麦园美术馆,我恰巧见到了刘文西,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当他听我说起2013年7月延安遭遇了特大暴雨,非常关心,说他想组织黄土画派画家去陕北采风,顺便给延安捐些款,帮助乡亲们灾后重建。
  我当时想,他是大忙人,这捐款的事情,大概也就说说而已,不一定能成。没想到时隔一个月,就接到电话,说他们于10月28日下午在荞麦园美术馆举行了书画笔会,为延安灾区募集到100万元现金,并将于近期送到延安。
  三天后,刘文西先生与黄土画派一行30多位画家来到延安,分别为宝塔区东二十里铺村捐款40万元、安塞魏塔村和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各捐3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工作。2013年11月2日下午,我们在宝塔区东二十里铺村举行了简朴的捐款仪式。刘文西先生亲手把三大捆百元现钞交到了东二十里铺村、魏塔村和鲁艺学校负责人手中。
  在捐款后,刘文西先生专程前往桥沟镇东二十里铺村,这里有他50多年前在村里写生时认识的乡亲:猴留、王琴、桃明、改改、任立宏、杨成录、杜程英……这些老乡们的名字,当年长的模样,还有他们之间说过的话语,发生过的有趣故事……他竟然都清楚地记得,他们都曾是他笔下的人物!
  刘文西先生刚一下车,就被东二十里铺村的乡亲们团团围住,大家喊着“刘市长!刘市长!”争先恐后,问长问短,挤得路都走不动。原来,刘文西先生1988年在村里采风时兼任老延安市(现在的宝塔区)的副市长,乡亲们都叫惯了他刘市长。
  人群中有位50多岁的中年妇女,一看见刘文西就激动地挤到跟前,握住他的手笑着、喊着:“刘市长!你还认得我吧?”
  刘文西一愣,仔细端详着面前浓眉大眼、朴实健壮的中年妇女,笑着说:“认得呀!怎么不认得呀!你是王琴吧?你小时候我画过你呢!” 
  此时的王琴激动得满脸彤红,拿出两双鞋垫硬塞到刘文西手中,说是她亲手纳的,一双给刘文西,一双让带给陈光健(刘文西夫人)。周围的人一片唏嘘,说这么多年没见,竟然一眼就能认出来,画家的眼睛就是厉害!
  刘文西一边和围在身边的老乡握着手、打着招呼,一边在人群中搜寻着,询问着乡亲们的生活状况。突然,他停下了脚步,大声问:“怎么不见任立宏和猴留?”当得知任立宏病重已不能说话和走路,在半山坡的窑洞里等他时,刘文西先生不顾大伙的劝阻,很坚决地说:“我一定要去!去看看任立宏!”
  我们一群人扶着已81岁高龄的刘文西先生向山坡上的土窑洞走去。还没进院子,刘老师就大喊着:“任立宏!任立宏!我来看你啦!”
  一位七十来岁,黑黑瘦瘦的老汉被家人扶出了窑门。刘文西趋步上前,一把搀起老汉,扶他坐在椅子上。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互相凝望,禁不住老泪纵横。那位叫做任立宏的老人,是原来东二十里铺村的村长,也是刘文西画的那幅《知心话》中的人物原型。当年那个画中的健壮小伙,如今已病得走不动路,也说不成话了。刘文西一手握着他的手,一手轻轻拍着他的脊背,不停地安慰他:“不哭,不哭……你要保护好自己!这次见你,比上次见你时身体差多了……不哭,你要快快好起来!”
  夕阳,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罩上一层柔和的光晕。这柔和的光辉,却刺得我们在场的每个人眼睛湿润。
  从老村长任立宏家出来,又去了桃明的家。桃明是当年村里的团支部书记,也是刘文西《陕北姑娘》的人物原型。一见面,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桃明大声地嚷嚷着:“刘市长!你还记得我们呀!”当看到桃明多年瘫痪在炕的爱人时,刘文西叹息着拍拍她的肩膀说:“不哭……不哭……不容易!不容易!”说着,他的眼眶便红了。
  离开东二十里铺村,刘文西一行人又急匆匆地赶到鲁迅艺术学校,去看望鲁艺的老师和学生。在鲁艺校史展览馆,刘文西一边认真地听着鲁艺学生的讲解,一边不时地掏出相机,颤巍巍地举起来,拍摄着鲁艺的发展历程。他说:“从老鲁艺到新鲁艺,学习环境变了,但精神是一致的!看了鲁艺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我很感动、很鼓舞、很受启发!我们要坚持鲁艺精神,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回报人民!”
  从鲁艺出来,下午六点,已是夕阳西下。刘文西先生一行连夜前往壶口写生。第二天一早,当我还在为前一天的长途颠簸,81岁高龄的刘文西先生身体是否吃得消而担心时,打开手机,却吃惊地看到了他的助手王美发的微信照片。照片上大家围坐在刘文西先生身边,坐在黄河岸边的山坡上安静地画着画。刘文西先生神情专注,他一边画着,还一边在给身边的年轻人耐心地讲解着……
  从西安到延安,从东二十里铺村到鲁艺学校所在的林校山,颠簸了一整天,顾不得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就踏上了从延安去往宜川的旅程。而此刻,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未曾苏醒,他却已经坐在黄河岸边开始写生……
  之后刘文西先生一行前往榆林采风,可他一直牵挂着任立宏、桃明和王琴的身体和生活。七天后,当他从榆林采风后途经延安,再次前往东二十里铺村,给任立宏、桃明和王琴每家送上了一万元,让他们看病。坐在桃明家的炕沿上,刘文西握着桃明老伴儿的手,叮嘱道:“好好保重身体、好好看病,有什么困难,给我打电话!”
  那情那景,我除了感动,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一位是誉满全球的著名画家——曾经的“刘市长”;一位是瘫痪在床的陕北老农,是什么,让他们的心贴得这么近,情牵得这么深?
  2015年3月3日,刘文西率黄土画派一行60余人第25次来延安过大年,这也是他第95次来陕北写生。
  刘文西这次来延安除了过大年还有一个重要心愿——想再去看看任立宏。听说任立宏病得很重,到延安第一天,他就直奔东二十里铺村任立宏家,并给他带了一万元,想让他好好治病。可任立宏已在半年前去世,这让刘文西心情万分沉痛。他哀伤地告诉我:“任立宏不在了……我很难过……”那神情,俨然失去了一位最为重要的亲人……
  第二天,刘文西一行又一次去了安塞的魏塔村,在寒风中画了整整一下午画。回到宾馆,他的手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疼得动都不敢动。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忍不住说他:“您这是何苦啊!您和陈老师现在完全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安心养好身体,坐享天伦之乐。画画也可以坐在家里画啊,干吗非得大冬天来陕北写生,一画就是几十年,您就画不厌倦吗?”
  刘老师目光凝重,缓缓说道:“我一生许多次来到陕北,每次来采风,看到大地、黄土、黄河、父老乡亲,就深深地感动……生活是无底洞、艺术是无底洞,要深入生活、融入百姓、情牵百姓,才能创作出反映生活、讴歌生活的好作品。我今天手痛风画不好,但对陕北、对陕北人民还是画不够!我今年83岁了,还想活到120岁,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来陕北,把我看到的美好的东西都画出来!”
  听着这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80多岁高龄的刘文西先生为什么能有如此的精力和激情——那是因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这块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和深情!
  正如《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和西安美院党委书记王家春所说的——什么叫人民的艺术家?人民的艺术家不是封出来的,是一步一步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只有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才能受到人民的爱戴,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历史已经证明,为人民的艺术而活着的人,历史将永远记着他!
  (孙文芳,笔名:闻方。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陕西省作协会员,旅游管理经济师。业余时间坚持文学创作,先后出版陕北女子诗文集《走过青春》、个人诗集《光囚》、配乐诗集《风中的歌者》。作品入选《新延安文艺丛书》《陕西女作家》《中国优秀领导干部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