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果蔬鲜猪牛壮 日子甜
——记延川县关庄镇太相寺村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白成义采摘西红柿
●太相寺村大棚产业一角
  通讯员 张伟 高诚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延川的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也让延川的天气冷了起来。
  然而,在延川县关庄镇太相寺村的大棚内,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个红彤彤、水灵灵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像小姑娘害羞的通红的脸庞,阳光透过片片绿叶,照在挂满枝头的果实上,一股清香四溢开来。
  作为全村的致富产业之一,火红的西红柿映红了群众的笑脸。这些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太相寺村积极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这个产业有奔头
  一把剪刀、一个桶,一边摘、一边装……村民白成义正在和妻子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随着一个个西红柿被摘下来装进桶里,夫妻俩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今年西红柿市场紧俏,价格可观,他家的西红柿早早便被外地客商预订了。临近成熟,白成义夫妻俩日夜守护着“宝贝疙瘩”。
  今年的西红柿长势很好,而且价格也非常高。不光本地客商收,外地客商也过来收,基本上每天都有来收购的。虽然累点,但夫妻俩笑得很开心。
  “每斤是两块六七,今年的价格最高了。”白成义说道,“这两年,我的全部生活就靠大棚了,头茬儿种西瓜、小瓜,卖完之后再种西红柿,一年能收入十二三万元。”
  白成义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靠着搞大棚种植,不仅将借的贷款还清了,家里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太相寺村地处素有“米粮川”之称的青平川中部,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资源丰富。借助自然优势,太相寺村积极发展大棚产业,村内共建有蔬菜大棚自然棚54座,标准棚107座。
  为了让村民真正靠大棚致富,县蔬菜生产管理办技术人员从建棚到打药施肥全过程跟踪指导服务,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并在大棚外墙上,制作张贴蔬菜病情视频二维码,村民只需扫一扫便可将专家请回家。
  “今年蔬菜价格整体走高,农民的收入比往年提高两到三成,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延川县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白新林向村民介绍道,“好好干,这个产业有奔头。”
  这几天,白新林蹲点指导,帮助村民打造智能化大棚和给雨水窖,方便村民科学管理大棚。“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扩大机制增效,配备科技化、智能化设备,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白新林说道。
  如今,太相寺村的大棚内主要种植反季节西瓜、小瓜、西红柿、辣椒等农作物,品类繁多、质量上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村党支部和帮扶单位县蔬菜站的积极推动下,引进的新品种辣椒获得了较大成功,百米大棚均产可达2.5万公斤以上,产值可达8到10万元。
  ➡ 这个村庄有“钱”景
  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指引下,太相寺村在巩固脱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使产业多样化,致富多元化。
  作为村里的产业大户,村民张宝全所经营的泰泉养殖有限公司从主要从事饲料加工、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等,年营收额超20万元,
  “我总共养290多头猪,卖了40多头,现在还有250来头。前两年每头猪能赚六七千块钱,现在猪价下降了,刚刚能收回成本。”张宝全说道,“下一步,等猪价上涨之后,我准备扩建规模,增加老母猪,由现在的25头增加到50余头。”
  看到张宝全养猪致富之后,村里很多人都有了养猪的念头,贫困户张红兵就是其中之一。
  在政府的帮助下,张红兵靠着小额贷款建立起了养猪场。几年时间,不仅还完了外账,还致富了,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养猪效益让张红兵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现在不愁吃,也不愁穿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张红兵笑道。
  打造乡村致富带头人,推动产业发展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引导农户逐步融入致富产业发展,让产业发展更加有活力、有生气,太相寺村按照“川道大棚、沟道养殖、山地苹果”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以棚栽业为主导,养殖业、林果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成长为关庄镇现代农业示范村,产业大村,先后获得“孝道村”“大棚产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目前,全村有标准大棚107座,猪存栏数1200余头、牛84头。依靠红火的致富产业,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余元,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在未来,我们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立足本村实际,为棚区引进新品种蔬果,优化种植结构、提量增收,打造川道村连片蔬菜瓜果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引进发展电商平台。积极推动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集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太相寺村第一书记杨靖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