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4日
科技赋能 以“智”取胜
——黄陵矿业实现“八个全国第一”的背后
  通讯员 苏雨 记者 孙艳艳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第一批第一个重点实验室在黄陵矿业公司正式揭牌,这是黄陵矿业公司在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实现的第八个全国第一。
  从最初的尝试探索到行业的示范引领,从单打独斗到制定行业标准,从常态化应用到建设智慧矿区……在智能化建设的道路上,黄陵矿业攻克了一个个堡垒,树起了一座座里程碑,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多年来,黄陵矿业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煤炭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的最前沿。
  2018年初,黄陵矿业正式提出打造“智能矿井 智慧矿区”发展规划,当时就把目标定为“十三五”末矿区要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同时要配套推进采掘智能化技术应用和辅助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而这一目标,在2020年就已经实现。
  进入“十四五”,数字经济时代全面来临,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势如破竹。
  黄陵矿业作为全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始终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勇立潮头、引领行业发展的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推进“智能矿井 智慧矿区”建设,以“巩固提升再创新”的思路,全方位、多触角地将智能化拓展延伸至生产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蝶变。
  百花齐放春满园
  此次承办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是对黄陵新形象、新风貌、新技术、新风采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一直以来,黄陵矿业始终坚持“实用管用好用”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不务虚名、不搞花架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智能矿井建设。
  推广应用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快掘模式,矿井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回采工效由每工82.15吨提升到110.85吨,掘进工效由每工0.24米提升到0.3米;应用智能装备技术,有效减少了岗位用工,采煤工作面由20人减少至3人,掘进工作面由13人减少至5人,智能辅助减少用工358人,实现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首创全国独有的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开创了人工和AI智能系统双重管控风险的先河,实现了岗位安全自主管理,杜绝零敲碎打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始终保持平稳态势,其中瑞能煤业安全生产周期超过17周年。
  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累计完成25个智能化工作面回采任务,智能常态采煤超过8周年,智能掘进累计完成17547米,成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最佳实践。
  硕果累累满枝头
  如今,在该公司煤矸石发电公司,已建成国内首套“采制输存化”全过程物料智能化系统,并在2×300MW机组成功“上岗”,可实现入厂煤验收、采样、制样、存查、化验全过程智能化、自动化管控,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煤样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满足供需双方科学、公正、按质计价的需要。前不久,煤矸石发电公司牵头申报的《火电厂无人值守型智能采制化设备在物料全过程管控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在全国1700余个科技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五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此外,黄陵矿业2×660MW在建电厂项目,作为该公司“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以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智慧电厂为目标,建成后可实现智能运行、智能巡检、智能决策,形成独具发展特色的“智能矿井+智慧电厂”的绿色联产模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进入新发展阶段,黄陵矿业将勇攀高峰,持续向无人区探索,向最前沿进军,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建设“黄陵模式”,为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黄陵方案”、贡献“黄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