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6日
张贞黻
  人物介绍
  张贞黻 (1905年—1948年),化名周怡,中国大提琴家、音乐教育家,浙江奉化人,延安鲁艺音乐系教师、延安乐器厂厂长、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副团长、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副团长。
  到延安前
  张贞黻是浙江宁波奉化方桥镇西张村人,早年曾在上海立达中学和立达学园学习。1928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及钢琴,1930年改向舍甫磋夫(shevtroff)学习大提琴。这时,他已经25岁,经常被病痛困扰,但是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张贞黻患有肺结核、腹膜炎等疾病,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他总是自己用针管从腹部往外抽吸积水,其毅力之坚强,由此可见一斑)。经过数年的刻苦练习,他终于成为我国第一代大提琴家中的佼佼者。事隔多年,杜矢甲、李德伦都时常听到他们共同的老师舍甫磋夫对张贞黻的赞赏。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张贞黻经常要半工半读才能维持学习。其间,他曾离校就业,先后在江西南昌行营政训处管弦乐队、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管弦乐队和上海管弦乐团等乐队任大提琴师。1934年毕业后,1935年,张贞黻进入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1936年,他化名周怡到南昌在新生活运动分会工作,以音乐工作者为掩护,认识了关吉罡,二人同住一起,互谈救国之道。在志同道合的情况下,他介绍关吉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张贞黻由香港转赴重庆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任教,后又在重庆励志社管弦乐队、中央广播电台管弦乐队、国立音乐院附属管弦乐队、中华交响乐团等任首席大提琴家。
  延安时期
  1940年冬,张贞黻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他是三四十年代中国著名的大提琴家,解放区不少对小提琴和大提琴有所成就的人都得到过张贞黻的指导和帮助。
  延安音乐演出史上最有名的演出,是1942年1月鲁艺音乐系举行的“大音乐会”。1942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大礼堂落成,鲁艺决定在新礼堂举行音乐会,演出为祝贺郭沫若而谱写的《凤凰涅槃》(郭沫若诗)大型声乐作品,演出时伴奏就是钢琴,由瞿维同志即兴伴奏。在这次音乐会上,有“远东第一大提琴手”美誉的音乐系教师张贞黻,特意穿上了从大后方带到延安的演出服装——燕尾服,演奏了《匈牙利狂想曲》《幻想曲》等外国大提琴名曲。张贞黻的大提琴表演到延安后第一次在音乐会上出现,他的独奏节目也是有钢琴伴奏的。
  除从事演奏和教学外,张贞黻还经常为音乐报刊(如江西的《音乐教育》、延安的《民族音乐》等)撰写有关介绍西洋音乐知识的文章。他还致力于乐器制造事业。在延安物资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张贞黻创办了延安乐器厂,担任厂长。在中国音乐史上以音乐家而进行乐器制造的,张贞黻是第一人。他一有空闲就坚持做琴,即使在行军途中,他也扛着琴板和木料,潜心钻研乐器修理和制作,千方百计购买和制作生产乐器的各种工具。他最擅长制作提琴,经他制作的小提琴、大提琴,经常被用于交响乐队的演出。
  1946年,张贞黻与贺绿汀组织成立延安中央管弦乐团(中央乐团前身),担任副团长。1946年10月7日,他在延安参加发起“美军退出中国”运动。
  离开延安后
  1947年,张贞黻任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副团长,带病随部队坚持工作,终因劳累致病。当年秋,到石家庄市医治,最后转成腹膜炎。他临终前留下了一把刨子、一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叮嘱战友创办乐器厂,后人以此为基础办起了“新中国乐器工厂”,生产“星海”牌钢琴。
  1948年12月24日,张贞黻因腹膜炎病逝于河北石家庄。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