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1日
陈叔亮

  到延安前
  陈叔亮1901年生于浙江省黄岩县峰江镇上陈村。他幼年家贫,用土布、破碗底、土颜料做工具和材料,刻苦练习书画,曾从师于乡里秀才王笠斋,十几岁时因写春联闻名乡里。陈叔亮小学毕业时,已经能画梅、兰、竹、菊,并且写得一手好字。中学毕业后,开始当小学教师。1928年1月,经林泗斋介绍,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林泗斋在领导农民减租斗争中被捕入狱,陈叔亮为避开险恶环境,到邻县当小学教师,并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29年,他考入刘海粟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鉴于国难当头,陈叔亮回到家乡,先在温岭县宗文中学任教,接着又先后在新桥私立扶雅中学、临海私立晓村小学、海门东山中学执教,同时积极开展党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海门东山中学执教期间,他组织了台州木刻会,辅导创作抗日木刻漫画,会员有贺鸣声、方正中等。同时还举办木刻漫画展览,在海门的码头、港口、城里设立名为“大家看”的小黑板报,将当日从收音机里收听来的消息画成图画,张贴宣传。他还在学校里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和自己创作的《保卫大中华》等抗日歌曲。每逢节假日,他带领师生散发抗日宣传品,自编抗日小调,以打花鼓、莲花落、唱道情等形式进行街头宣传,并先后组织“爱国剧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送郎上战场》等话报剧,自编《太阳旗下》《戚继光》《骂汉奸》等戏剧。他还组织“怒吼化装宣传队”,编写剧本和各种民间小调,以自己多才多艺的艺术创造才能,组织师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与其他进步教师创办了《怒吼》三日刊,创作宣传画《送君上战场》等,他还自费出版了“平型关大捷”等宣传画和抗日连环画小册子。
  延安时期
  1938年秋,陈叔亮离妻别子,带领两个进步学生奔赴延安,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由于陈叔亮美术基础好,第二年就留校教美术。1939年毕业后,他留校任美术系教员直至1946年。陈叔亮在鲁艺先后8年多的时间,他始终带着自己的速写本深入部队,画下了战士练兵、行军、生产及业余生活。他深入医院,画下了医生、护士为战士和百姓治病、打针等情景。他还深入到农村,创作农民生产劳动、军民团结一心的画作,记录下了延安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在学习、教学的同时,陈叔亮还参加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他放下画笔、木刻刀,扛起锄头开荒,进行纺纱,还参与制作布艺等。陈叔亮在劳动之余也坚持创作。他还开始学习刻木刻。
  1941年4月,陈叔亮把画稿初步整理,称之为《西行漫画》(前半部),送请毛泽东审阅。不到半个多月时间,便收到毛主席交来的题签和题词两幅手迹。毛主席的题词是转录宋代画家李唐所作的题画绝句:雪里烟村雾里滩,看山容易画山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赞扬了陈叔亮敢于走向为工农服务的新路,勉励他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1942年,陈叔亮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他喜爱民间艺术,在延安时编著的《窗花》,是我国最早的民间艺术研究成果之一。
  1943年起,陈叔亮深入边区农村进行民间美术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他还创作了许多反映解放区战斗、生活的书画、速写木刻、剪纸等专集。
  离开延安后
  抗战胜利后,陈叔亮于1946年担任山东《海滨画报》社长。1951年,陈叔亮担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发起召开“年画创作会议”,举行“年画初稿观摩会”,并发表了《上海新年画运动记》,为年画这种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打气。接着,他又为漫画这一战斗武器呐喊助威,发表了《对上海漫画检讨会的发言》。之后,他又发表了《从二十二篇批评来看今天的连环画问题》,提出要使连环画更好地成为人民群众的教育武器。
  1953年,陈叔亮从上海调到北京,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担任中央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中央文化部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兼任工艺美院副院长。不久,陈叔亮出任工艺美院院长。他倡导建立“国画研究所”,并提出参考名单,在文化部国画问题讨论会上发言《我的看法》,呼吁重视国画。他在担任行政领导和教学的繁忙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辛勤创作,先后发表过20余篇有关艺术的文章,并有《新美术运动及其他》《国画问题》《漫谈工艺美术》等10余种专著。他的书画作品有连环画《走向哪里》《叔亮书画》等专集。此外还有《花鸟画问题》作为教材;《为提高工艺美术的创作水平而努力》则是对这门艺术的探索;《为了美化人民生活》是提高工艺美术的目的方向;退居二线后,他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1958年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
  1980年,年近80岁的陈叔亮主动挑起筹建中国书协的重担。1981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陈叔亮被选为首届副主席,并被常务理事会推举为3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主持日常工作。此后,他主攻书法,常以鲁迅语录作书,他认为,艺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艺,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主张艺术离不开思想。1982年,意大利国家拍摄了电影《神笔陈叔亮》在国外放映。
  1991年7月22日,陈叔亮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