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2日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记黄陵县阿党镇太贤村党支部书记刘延陵
  记者李星棋
  当兵很苦,当兵也很累,可正是这种苦与累才锻炼出军人坚毅果敢的意志,培养出优良的作风。在黄陵县阿党镇太贤村有一位“兵支书”,在部队时,他做事雷厉风行,回到村里,他说话掷地有声,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奋勇向前,不断带领村民奔富路。他就是黄陵县阿党镇太贤村党支部书记刘延陵。
  用实干担当诠释军人本色
  1981年12月,19岁的刘延陵光荣参军入伍,成为甘肃省武山县兰州军区某部的一名战士。
  刚到部队时,紧张的训练和新的工作环境,使从未远离过家乡的刘延陵感到各种不适应,时常想家。然而一段时间后,每天有规律地训练和学习,刘延陵渐渐习惯了部队生活。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刘延陵发挥在校所学,办起宣传报栏,帮助战友们理发,成为战士们非常喜欢的一名新兵。
  在刘延陵眼中,部队就是一个“大熔炉”,不但身心得到了锻炼,还让他见识到了更大的世面,养成了较强的时间观念。“令行禁止”“说干就干”都成为他身上的标签。
  1985年,刘延陵光荣退伍并回到家乡,但退伍不褪色,此后他一直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91年,29岁的刘延陵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村民认可被选举为黄陵县阿党镇程村村主任,2008年1月担任程村村支部书记。
  刚刚担任村主任时,刘延陵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农用电网改造的推广。
  由于个人要出资一部分,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电网改造后,咱们的电费会降低,晚上也能供电,以后粮食加工使用机器也更方便……”刘延陵一边挨家挨户给群众做工作,一边到处筹钱,为群众垫资用于电网改造。
  在刘延陵的动员和帮助下,最终全村150户村民用上了新电网。“延陵给大家办了好事啊,电网改造后,原来的木电线杆子也换成了水泥杆,家里的电再也不会说停就停,最重要的是一天想什么时候用电就什么时候用电。”说起当时的变化,村里的老人们竖起大拇指直夸赞。
  2016年3月,响应国家撤乡并镇要求,阿党镇太贤村、程村、备村、瓦梧村合并为太贤行政村,刘延陵深得群众和干部的信任,被选举为太贤村合并村党支部书记。
  合并之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把四个村的民心合在一起。刘延陵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集体、一个班子,没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无法带领群众更好地发展。他首先从“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入手,强化班子成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及班子成员思想觉悟。他和村委会共同建立健全了村委会班子工作规则、工作制度,并在各村民小组设立党小组,合理安排各村村委班子人员分布,对村委会成员任务进行了详细分工。
  合并后的太贤村,有人口512户2130人,其中党员93名,村子面积大、人口多,村情复杂。对此,刘延陵进村入户开展了大量调查走访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随时掌握村户发展实情,形成了一本本厚实的民情日记。
  “春节,在郑敏龙家了解窑背维修情况”“为刘浩峰、白转成等11户灾后重建户落实贷款”……每走访一户村民,刘延陵都会把问题记录下来,并逐一落实。
  在精准扶贫期间,太贤村有39户贫困户。村民郑敏龙父亲残疾,孩子上学困难,产业发展滞后;村民刘广印家土地少、媳妇患病,家庭困难……刘延陵按照政策开展分类帮扶,先后为郑敏龙家协调优质果品树苗发展产业,为刘广印联系外出务工机会……
  2020年,太贤村全村39户村民顺利脱贫,走上幸福小康路。
  太和村的“大家长”
  不仅帮助贫困村民,刘延陵还结合村子发展实际,多次组织村委会围绕产业和精准扶贫工作调研座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在村民眼中,刘延陵就是太和村的“大家长”。
  2022年,黄陵县推广五新果园示范种植,刘延陵看到新政策的好处,便积极动员村民们参与发展五新果园,在他一遍遍耐心的解释下,村里36户村民很快发展起了120亩五新果园,如今,新果园的防雹网、渗灌器等硬件设施已全部安装完毕,在不久的将来,村民们就能看到新果园带来的新希望。
   近年来,刘延陵带领太贤村先后争取108万元扶贫资金注入黄陵县百草丰菌草种植合作社、太贤村程村组养肉牛养殖繁育基地、黄陵县百一天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湖羊、黑山羊和西门塔尔和安格斯肉牛养殖,每年可收入6万余元,加上土地流转收入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1万元。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4780元。截至2022年12月初,全村农民家庭人均收入16560元。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多年来,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政治素质、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刘延陵围绕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全村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村民入股养殖场增加分红收入,为百姓排忧解难,深受村民好评,多次被县、镇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村干部、先进工作者,所带领的党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为群众谋增收、为乡村谋发展、为产业谋振兴的“领头雁”。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作为一村“大家长”的刘延陵一直“活跃”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为了确保村民们能正常生产生活,今年60岁的刘延陵第一时间组织当地网格员、护林员以及“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对全村在外人员情况进行摸排,摸清在外学生以及务工人员底子,特别是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学生及务工人员,做到底子清、针对性强,并按照防疫政策及时落实居家隔离政策。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刘延陵不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迅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遏制疫情传播蔓延,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他的带领下,村委会一边向群众宣传新型冠状肺炎预防知识,一边上门动员村民积极参加全民核酸检测,先后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微信发送信息1500条、广播宣传30次,为太贤村全体村民的健康构建起坚强的防线。
  以身作则带动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乡风文明的提升需要有良好的家风,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深知这一点,刘延陵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走在实处、干在前列。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他也坚持从我做起,成为全村人的表率。
  “我公公(刘延陵)是全家的顶梁柱,他的品行在全村都是数一数二的,也是子女们学习的榜样。以前我们的爷爷奶奶在世时,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给老人挑水劈柴、做饭洗衣,老人生病时更是日夜守护在身边照顾。”在儿媳妇崔群利眼中,公公刘延陵就是个踏实质朴的孝子。
  崔群利的丈夫几年前去世后,刘延陵一家人便把崔群利当作女儿来看待,一直在生活、工作中予以关心和帮助。每周放假孙子回到家里,刘延陵不但照顾得无微不至,还通过下象棋、推荐图书等,与孙子沟通交流,言传身教给孩子教做人的道理。
  良好的家风传承,使刘延陵家庭在2018年被评为“孝德模范家庭”;2019年,崔群利被评为县级好媳妇。
  刘延陵相信,通过自己家风教育的影响,也必然能带动更多村民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亲相爱,共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风、文明社会。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兵支书”刘延陵脱下军装转战农村,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但在他看来,作为村支部书记还任重道远。“2023年我们村将建起200只的梅花鹿养殖场,再过两年,我们村集体将年均增收60万元。”说到今后村里的发展,刘延陵眼里充满了希望。
  刘延陵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站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自身思想觉悟,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战场”再立新功,把太贤建设得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