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6日
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记黄龙县三岔镇四条梁村党支部书记常建立
  记者 杜音樵 通讯员 刘玉蓉
  驱车行驶在黄龙县三岔镇四条梁村塬上,一排排庭院整齐划一,一片片果园块垒分明,一条条村道纵横延展……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着四条梁村的山乡蝶变。
  然而在40多年前,环境差、吃水难、产业弱、出行不易才是四条梁村留给大家的印象。
  谈起这一切的变化,总是离不开一位“兵支书”老常。
  老常名叫常建立,从部队退伍后因为能干踏实,经过村民选举,于1981年成为四条梁村村干部,1996年正式接任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以来,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邻里关系暖起来,用行动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一定要留在家乡”
  在新疆吐鲁番当兵时,常建立干过通讯员,也当过班长。表现优秀的他在部队服役期间连续5年获得嘉奖。战友们说起他,都竖着大拇指直夸奖。
  四条梁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1979年常建立退伍归来,当他看到村里的老百姓住的是土窑洞、点的是煤油灯、吃水要到几里远的沟里挑、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又缺吃少穿的现状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留在家乡,带领大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自从当上支书后,他深知肩上的担子之重、责任之大,脑子整天想的都是村民的事、村里的事。每年他都会为本村及外村的困难群众联系良种和化肥,抢墒耕种,解决困难群众的难题,被一些群众称为“及时雨”。
  1996年,恰逢全县号召调整产业结构。常建立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他立即动员全村上下大上核桃。但对于种惯了小麦、玉米的农民来说,突然让栽核桃树,大家根本不愿意,抵触情绪很大。
  为了让村民相信核桃是致富果,常建立率先在自己的口粮地里栽植了新品种核桃3亩84株。2006年收入1200元,2007年收入3000元,2008年收入1.8万元,短短3年他家种植的核桃收入翻了10倍多,群众从他身上看到了发展核桃的前景。
  同时,常建立还动员其他村干部和党员每户栽5亩,然后挨家挨户算账、对比做工作,又将自己家的实物抵押给群众免费分发树苗,终于说服了部分群众,大家跟着行动起来,在全村掀起了核桃生产的热潮。当年全村新栽核桃500亩,成为全县核桃种植示范基地。
  管理好果园,关键在技术。由于缺乏技术和市场意识,四条梁的核桃种植虽然面积大了,但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群众增收缓慢。为此,常建立更加认真钻研,自学核桃管理技术。2005年,他成了核桃技术员,在自家办起了辅导班,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给群众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27名农民取得了县科技局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资格证》,1名群众还取得技师资格,全村8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核桃管理的基本技术。

  带头成立全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圣地红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支部+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种植加工销售模式……通过10余年的努力,四条梁村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800余亩,成为“全国核桃示范村”,也成为全县核桃长廊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常建立还动员群众在适栽地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目前,该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200余亩,使核桃、苹果共同成为四条梁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85万元,较1982年的500元翻了整整37倍,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群众的事,要干一件成一件”
  近年来,由于党的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出台,群众切实尝到了种地的甜头。然而,围绕土地的纠纷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干群关系造成了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常建立清醒地认识到,不解决这个问题,产业发展、群众致富、构建和谐社会都是空谈。
  “2011年左右,咱四条梁自然村有户村民,因为长期不交纳村里的土地承包费,又拒不交回土地,村民们反响很大。”常建立告诉记者,对于农民来讲,土地就是“命根子”,土地问题也是农村最敏感和最棘手的问题,稍有不慎,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往往被一些干部视为“禁区”和“雷区”,不愿处理此类问题。
  但为了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常建立决心趟一趟这个“雷”。刚刚进行调查,当事人便“放话”要“修理”他。常建立只说了一句“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和与村民广泛接触,他耐心地向当事人宣传政策和法规,严肃地对他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最初,当事人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他就把当事人约到自己家,摆酒炒菜进行招待。那天,从不喝酒的他为了向当事人表达决心和诚意,一气连喝十几杯酒。看到这种情况,当事人深受感动,连向他赔不是,当场打电话让家人送来了欠款,并表示今后绝不违反协议。事后,“老常杯酒收欠款”的故事在全乡传为美谈。
  2001年,四条梁村在全县率先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但故土难离,当时群众都不愿离开自家的“老窝”。常建立带头第一个搬迁,并和镇、村两级干部一起成立了宣传队,挨家挨户做工作,从开始的仅有两户到后来的整村推进,工程竣工后他赢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和群众的称赞,四条梁村更是被评为“全省移民搬迁示范村”,群众历史性告别了土窑洞。
  随后的日子,他跑项目,争资金,四条梁村相继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巷道硬化、路灯安装、广场建设、村庄绿化、果园灌溉等系列工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真正实现了“住有其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性发展。
  可老常还是闲不下来。“群众的事,要干一件成一件。那时候虽然大家的居住条件改善了,但后续的配套设施完善还是不能放松。”
  “九科塬组位于四条梁村最南端,全村出入靠一条砂石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不仅影响群众出行,苹果、核桃等农作物也难以运出;喜乐组虽然毗邻国道,但是村间巷道一直没有硬化,常年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受阻;锁子头组是村支部驻地,巷道为砂石路,需要继续提升质量……”常建立对每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状况都一清二楚,他积极争取资金,将村组道路进行硬化提升,使群众出行有了新变化。
  “这两年咱村道路也硬化了,巷道也改造的更好看了,环境卫生也提升了不少,农民精神不一样,出来就扬眉吐气了,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了。”四条梁村九科塬自然村村民小组长张治帮激动地说。
  推进厕所革命,家家有了卫生厕所,铺设排水管道,环境有了新面貌……老常用实际行动办好大家的“居住事”,让群众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在新征程上再冲锋”
  2020年,三岔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带三区四提升”格局,其中“四提升”即四条梁公路沿线的曹家塬、喜乐村、小南沟、锁子头按照“一村一策”进行综合提升,常建立心里又紧张起来,如何做好各村规划、最大限度普惠村民群众,成为老常心里的头等大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们还要继续向着乡村振兴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征程上再冲锋。”
  他白天各家跑调查,晚上开会做研讨,最终决定重点打造小南沟乡村振兴示范村。四条梁村在沿线12公里道路两侧新建苹果园800亩、间伐250亩、核桃高接改优400亩、涂白和农业配套设施全覆盖。小南沟组发展苹果树认领150棵,群众性经营特产商店2家,设计农产品展馆1处,以村集体经济圣地红果业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对接工业园区产业强镇标准化厂房建设冷气库项目、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和干果公司,整合村属气调库和核桃烘干厂,做实7.5公里经济带5000亩苹果、8400亩核桃存量,延长产业链,做成黄龙农产品直供基地。
  “产业有了,房子新了,环境美了,生活好了。”看着村子如今的模样,回想起原来的村子,常建立如此感慨道。
  近年来,在常建立的带领下,四条梁村成为全县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小康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示范村等称号,村党支部被授予“先进村级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常建立本人也被评为被“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各家有各家的事,各人有各人的烦;为群众服务,要有真诚的心,婆婆的嘴,毛驴的腿,橡皮的肚。”这是老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连续担任村干部超过40年,他仍保持一颗炽热的心,凭着一腔对乡土的热爱、一股为民干事的担当和不服输的韧劲,带领四条梁闯出梁上一片好风光,续写着山乡巨变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