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返乡人员大量增加,疫情流行高峰与返乡高峰相交错,医疗救治压力显著增大。为科学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黄陵县组建“战时医共体”,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全力提升救治水平,为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黄陵县“战时医共体”由县医院为总院牵头,12个乡镇卫生院为分院,中医医院、妇保院配合的救治体系。由县医院统一采购调配药品、设备、床位及医护人员,目的是救治关口前移,把县级优质医疗救治力量下沉村组乡镇,杜绝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由于延误救治,出现重症,实现村卫生室治疗轻症,卫生院救治中症,县医院救治重症的分级分类救治体系。
连日来,在“战时医共体”的安排部署下,黄陵县紧急采购了蒲地蓝、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等19种药品,同时采购了1320余台套应急设备,包括除颤仪、呼吸机、指脉氧、制氧机等医疗器械。及时发放给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卫生室,提升基层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同时,县医院的专家团队下沉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指导新冠病毒救治工作,并对各村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推进医防融合。
“现在第一批医药及医疗器械已经发放到各乡镇卫生室,第二批在逐渐发放中,第三批也已经在准备之中。”该县人民医院总药师张小明说。
在店头镇车村卫生室内,县医院的专家团队正在与村卫生室的乡医进行业务交流、授课,现场指导新冠感染后怎样救治、如何保持呼吸顺畅,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讲解,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救治病人。
店头镇车村卫生室乡医文玲说:“县上给卫生室配备了制氧仪、氧饱夹和抗疫药品,县医院专家还对我进行了专业指导。目前,村民轻症不出村,重症及时发现,及时转诊。”
随着“战时医共体”的组建,黄陵县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甲等医院的医师诊疗,看病费用、各项支出也明显降低,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我们将发挥‘战时医共体’的作用,夯实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建设,随时调整救治方案,给群众提供一个价廉质优便捷的就医环境,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急危重症不出县,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黄陵县“战时医共体”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正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