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4日
“曲艺老汤”香飘悠远
——安塞陕北说书专场演出真热闹
  记者 刘彦 通讯员 庞爱
  “弹起了三弦我定准了音,请起了众亲朋你仔细听,高不过的蓝天深不过的海,好不过是现在的这个时代……”春节才过,元宵又至,新年的喜悦在一阵阵古老的三弦调中悠远飘香。
  安塞,自古就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民间文化古城,从诞生之日起,曲艺之根便已深扎。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陕北说书”。《中国曲艺陕西卷》记载,“说书”一词最早见于《墨子耕注》。又载,说书要比唱戏早500年。
  沿门子、闹秧歌、转九曲、听说书,这几样是安塞人欢度年节少不了的民俗活动。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在安塞城区的广场上,每天中午前后,总能看到群众文化惠民演出说书专场,总能听到或激昂或婉转的三弦调儿。
  说书场上,说书人身穿白羊肚大褂,手执三弦,指戴“蚂蚱蚱”,腿绑甩板,节奏铿锵,连弹带唱,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优美,时而你唱我和时而你问我答,时而摇头时而跺脚,时而哭来时而笑,模仿惟妙惟肖。激扬粗犷的曲调,抑扬顿挫的节奏,幽默通俗的语言,引得场下听众不时哄然大笑。
  “陕北说书就是声音里的故事,说的征战书多出自历史演义,流浪书都是传统的赶考或寻亲故事,说男性勇武果敢,说女性有情有义。说书根据表演形式不同可分为坐场书和走场书,按照台口不同又能分成会书、家书、社书等,故事‘短为段,长为本’……”王大爷是个爱“书”之人,边听边给记者普及陕北说书知识。
  在一众随性自在、惬意悠然的大爷大妈中间,80后“听书人”李怀玉格外显眼。“我父母特别喜欢听书,所以给我和兄弟取名李怀玉、李怀珠,稍微懂说书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名字的来历,就是陕北说书代表性书目《五女兴唐传》中主人公兄弟俩的名字。”李怀玉说,受父母影响,自己从小就喜欢听书,有时候还学唱两嗓子。
  “书说团圆戏散场,一段故事算完成。收了三弦住了音,明天咱们再相逢……”日斜西山影更长,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3个小时的说书表演就要结束,说书人李师傅贴心地告知听众明天演出的时间和内容。
  “我们这个说书专场演出从正月初七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2点,有时会说新内容,有时会说一些传统书目,像今天说的《珍珠汗衫记》,就是昨天大家要求的,只要听书人喜欢,我们就愿意说。”李师傅说。
  听众尚虎林说:“正月里出来听听书,热闹热闹,感觉整个身心都松快了。咱陕北说书这碗‘曲艺老汤’,老是真老,香也是真香,听进去了还真撂不开,明天有空我要带着年轻娃娃们也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