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2日
奏响“春耕曲”铺就“振兴路”
——宜川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村民们摆放菌菇棒

  记者贺秋平通讯员 武小丽
  不负好春光,春耕正当时。初春的黄土地,暖意融融,在宜川县大大小小的果园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清园、剪枝、刮腐烂病、技术培训……一年一度的“春耕曲”,正从孕育希望的苹果园奏响。
  在云岩镇多个村庄,一场浩浩荡荡的新优品种苹果改良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动员宣传、平整土地、技术培训,乡镇干部、果树专家及果农们聚集在果园里,聊规划、谈思路、谋发展。继去年打造了3个新优品种改良示范园后,云岩镇今年制定了在以辛户村为主的南塬,以永宁、堡定、曲洲村为主的北塬,率先开展集中连片挖改3000余亩,着力构建“两塬一环线”现代产业发展布局,示范带动全镇果业改良。
  “前段时间,镇政府带我们去咸阳、宝鸡、铜川等地参观学习了新优品种苹果示范园,这几天又邀请了市县果业专家教授来地里给我们培训矮化苹果管理技术,我是真正认识到了要靠苹果致富,必须跟上市场的脚步更新换代。”史村村民呼水平感慨道,“今年我打算把6亩果园都换成新品种,产量大、商品率高,苹果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苹果是宜川县支柱产业。2022年,全县苹果产量56.94万吨,产值24.1亿元。去年以来,宜川县在全县范围启动了“万亩果业新优品种改良工程实施方案”,16名县级领导包抓16个示范点、67个部门单位包抓67个行政村,完成1.37万亩新优品种改良示范园。该方案计划每年至少打造1万亩新优品种改良果园,连续实施5年,预计到2026年,实现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29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到30亿元,人均果业收入达到3万元。
  今年,宜川县将继续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的思路,以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优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提高苹果标准化生产水平,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现代果业体系,促进果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果业质效持续提升,农民富裕富足。在该县今年的农业重点工作安排中,“发展特色产业”是夯实农业基础的首要要素,加快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作为补充果业的第二产业,正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抓手。
  山上建果园,川道种香菇。在云岩镇史村山下的川道里,24座超大拱棚整齐排列,村民们正忙着从车上卸菌棒。“这是菌业中心今年培养出的第一批菌棒,各乡镇都排队等着呢,但被我先抢到了。”云菇合作社负责人王金鹏高兴地说。
  “我们镇吸纳了6个村的集体经济,投资200万元组建成云菇合作社,根据地形建了24个大棚相当于53个标准棚。镇政府给每个棚补贴2.8万元,自己承担1.2万元成本。”王金鹏一边整理香菇一边盘算,“菌棒也给补助了一半的优惠,一个菌棒2.5元,技术管理也有专人全程指导,这么好的政策,大伙都愿意入股。今年,我想购买20万棒,不知道能不能竞争得上……”
  经过去年后半年的试种和学习,云岩镇部分村民已经掌握了香菇种植技术,今年,云菇合作社提出了新发展思路——优先鼓励村民私人承包,剩下的合作社代种带管,盈利分红。不少在外打工的青年都纷纷返乡创业。
  “去年我在这里打工,学习了养菇技术,今年听说可以承包,我就打算承包两万棒试试,这活比果园轻松,香菇的价格也一直很稳定,家里部分果树刚换了幼苗,正好可以增加些收入。”史村村民王玉霞说。
  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去年,宜川县在秋林镇投资2159.66万元,建成了宜川县菌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被作为市级食用菌产业链主企业培育扶持。目前,该基地发展食用菌大棚445座,生产食用菌3020吨,产值3123万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宜川县成为全省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重点县。
  今年,宜川县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乡村振兴为统领,聚焦果、菌、椒、翘四条产业链,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蓝图已绘就,实干正当时。黄河岸边,春潮涌动,丹州儿女正奋楫扬帆,笃行不怠,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奏响着高亢嘹亮的乡村振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