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9日
当江南烟雨遇上陕北青岚
主持人宁滢
延安宝塔山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旧址
延安新区    记者 祁小军 摄
陕北说书演出现场
延安羊蹄
主持人剑兰
无锡灵山大佛
无锡太湖鼋头渚
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
《二泉映月》演出现场
无锡排骨

  音乐《东方红》响起。
   宁滢:延安、无锡的听友们大家下午好,一曲名震华夏、传播太空的《东方红》,开启了我们本期特别节目——《当江南烟雨遇上陕北青岚》。我是延安交通音乐广播的主持人宁滢,此刻,我在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旅游之都”——延安,向大家问好,无锡的亲戚们,你们好!
  剑兰:宁滢好,延安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好,我是无锡音乐广播的主持人剑兰,我在江苏无锡向大家问好。宁滢呀,今天带给我们的第一首歌太延安了,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杨家岭的早晨、枣园的灯火、南泥湾的歌声,这首家喻户晓的《东方红》可谓是延安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宁滢:说得太对了,这张名片是一首很延安、很陕北、很有代入感的经典红色歌曲。《东方红》在几代人的心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抵抗侵略、奔向幸福的缩影,也是人们对那个火红年代的一份珍贵回忆。所以说,《东方红》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个时代的背景音。今天我们就是要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剑兰:今天,我们将用歌声诉说延安与无锡的兄弟情,用歌声促进两城文化交流,用歌声赞美家乡、祝福祖国。虽然从太湖明珠无锡到黄土高坡延安的距离是1700多公里,但在26年间,我们彼此支持、彼此牵挂,早已是老朋友、好兄弟,希望这期特别节目可以使延安无锡两座“千里结亲”的兄弟城市,心贴得更紧,情变得更深。宁滢今天第一首推介家乡的歌曲《东方红》,再次告诉我们,延安的底色就是红色!
  宁滢:对,就是这一抹东方的鲜红,照亮着一个民族坚定的方向,也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东方红》是红色中国的象征,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
  剑兰:太有感召力了,要不怎么说,去延安补足精神之钙。那么,相比较延安炽热的底色,歌声高亢激越,那我们无锡就是温婉柔情,歌声优美缠绵、充满温情和水的特色了。无锡地处太湖流域,长三角腹地,自然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是人杰地灵的江南名城。不管是思想学术、工商经济、文史艺术,还是科技技术、文化教育,从远古以来,无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思想学术上,明代时,无锡出现了著名的东林学派,他们强调实学,提倡学以致用,将讲学与修身、治国紧密联系。在工商经济方面,晚清至民国时,杨宗濂、杨宗瀚兄弟,薛南溟、薛寿萱父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周舜卿、祝大椿等无锡大批工商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业绩斐然,为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文学艺术方面,无锡同样在历朝历代名人辈出,文风颇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代的《悯农》诗家喻户晓,其作者李绅正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还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名句的南宋词人蒋捷。近现代以来,钱穆、刘半农、钱基博、钱钟书、杨绛等无锡人,在文学、历史学、图书馆学等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耕耘印记。在美术史上,无锡同样人才辈出,从古代的顾恺之、倪瓒,到近现代的秦古柳、徐悲鸿、吴冠中,无锡秀美的山水滋养了太多画坛名宿。在民乐方面,华彦钧、刘天华、杨荫浏等用民族乐器筑就了江南民乐高地。在科学技术方面,以荡口华氏为代表的铜活字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锡山、惠山、雪浪山、太湖……灵山秀水的自然环境为无锡文化的生发提供了温床。对于我们无锡来讲,也有属于自己的一首无人不晓的佳作《太湖美》,在2019年,该曲还获得“歌声唱响中国”最美城市音乐名片。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这首柔情似水的《太湖美》。
   音乐《太湖美》响起。
   宁滢:好美的一首歌,飘渺空灵而又生机盎然的江南气韵扑面而来。音乐的魅力就是愉悦当下,又可以达到同样的情感共鸣。今天除了好听的地方音乐之外,我们还想好好给无锡的朋友们“拉一拉”我们延安。剑兰,我想用“红黄绿”这三种颜色来向无锡的听友展示延安的魅力。说起延安的颜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红色。行走在延安,随处可见红色历史遗存。445处革命旧址,每年吸引着上千万游客前来。一孔孔旧窑洞、一张张老照片用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圣地的荣光,让人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而红彤彤的延安苹果,则是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又一次“革命”,见证了陕北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延安的苹果果实鲜艳,含糖量高,吃过就令人难忘。红色是延安的灵魂,“延安精神”更是黄土高原上一抹亮丽的“中国红”。黄色,是延安的基因所在,是黄土高原给延安形成的自然色彩。这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中华民族的子孙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宛转悠扬、荡气回肠的信天游,奔放热烈的腰鼓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安剪纸……每一样都包含着淳厚的黄土文化。咱再说说延安的绿,20年前,一场绿色革命在这里开启。延安人民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退耕还林,修复生态,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如今的延安,全市森林覆盖率46.35%,林草植被覆盖率67.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882.3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2.65%,如今大地披绿,山河换装,是延安人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我觉得这样介绍延安还不给力,我们来一段陕北说书,听听延安人是怎么夸延安的好吗?
  陕北说书《唱延安》响起。
  宁滢:怎么样,剑兰,听咱大陕北的说书感受如何?
  剑兰:红火、热闹,有气氛,太陕北了,虽然有些唱词听不太懂,但是这唱腔和音乐的风格似乎都能听得出陕北人热情豪放的个性和陕北大地的自由辽阔,太特别了。
  宁滢:还有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的陕北说书也算是最早的说唱艺术了吧,你看他们都是即兴表演、自编自唱,陕北说书的曲调激扬粗犷,优美动听,以说唱相间的方式叙述故事,最典型的剧目有《刘巧儿团圆》《王贵与李香香》《李双双》等。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陕北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陕北说书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演出效果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刚刚听的这首《唱延安》,还有一首唱的是,20年前延安开启的一场“绿色革命”——退耕还林,让延安的荒山由“黄”变“绿”的故事,我们来听一段:
  音乐《刮大风》响起。
  宁滢:陕北跨界音乐人冯晓荣创作了一首歌,名字叫《刮大风》,这首歌是他通过二次创作,以一种非常创新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这首歌不但保留了它原有的说书风格,还融入了摇滚元素,深受年轻朋友们的喜爱。
  剑兰:感谢陕北跨界音乐人冯晓荣创作的《刮大风》,既有传统的魅力,又加入了现代的元素,我想这样的艺术作品受众肯定非常宽泛。
  宁滢:其实我们延安除了陕北说书,还有很多民间艺术,比如陕北道情、陕北秧歌,还有陕北剪纸等等。说到陕北道情,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陕北地区独有的民间表演艺术,展现着陕北民俗文化风貌,记录着陕北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艺术氛围。陕北道情,诉陕北之苦、说陕北之甜、道陕北之情,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和精神食粮,也充盈着陕北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正是陕北道情长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力量源泉。
   剑兰:对于无锡人乃至全国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有一首曲子那是必须要了解的,就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它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音乐《二泉映月》响起。音乐《翻身道情》响起。
   宁滢:还有一个非遗项目也不得不提,就是我们陕北的秧歌。陕北人喜欢闹秧歌,善于扭秧歌,每遇喜庆事、婚丧事、重大活动、重大节日,大型庙会都会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彩绸舞起来,花伞撑起来,秧歌扭起来,欢乐唱起来。可以说,大秧歌闹红了黄土高原的村村镇镇、沟沟洼洼,欢迎你有机会也来我们陕北感受一下秧歌氛围。
   音乐《扭起咱的秧歌来》响起。
  宁滢:今天非常有幸能够跟无锡音乐广播主持人剑兰共话两地情,很多小伙伴可能会好奇怎么打卡延安,我们陕北美味营养的杂粮美食久负盛名,炖羊肉、碗饦、洋芋擦擦、和杂面、粉汤、羊蹄、油糕等,这些传统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接下来呢,我准备了一首延安歌手原创的流行歌曲,带着大家去打卡我们延安网红一条街,希望能让无锡人民感受到延安人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厚道的民风。
   音乐《欢迎来延安》响起。
  剑兰:不错不错,这首歌里真能听得出浓浓的烟火气息,生活的味道。说到美食,南北差异一直是网友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生活习惯等不同,咱们两地的饮食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那我也想跟延安的听友安利一下我们无锡的美食。无锡排骨,又名无锡肉骨头,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无锡传统名菜。当你品尝无锡排骨时,鲜美的汤汁会立刻充满你的口腔,让你回味无穷。油而不腻,入口即化,这就是无锡排骨给你带来的独特美味。说到无锡美食,怎能不提无锡小笼包?这款以皮薄、汤多、馅嫩而著名的小笼包,已经成为了无锡的代表性美食。每个小笼包都包裹着丰富的汤汁和鲜美的肉馅,一口咬下,满口都是浓郁的美味。
  宁滢:爱了爱了,这谁能顶得住,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可一定得去无锡一趟了,到时候你可得做我的向导啊。
   剑兰:没问题,你也给我推荐一下吧,如果我去延安,必吃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宁滢:我觉得吧,一定是“宁让一人吃千回,不让千人吃一次”的炖羊肉。陕北人的饮食中,不能少了羊肉。早上起来喝碗羊杂碎,一天到晚精神好;中午吃一顿炖羊肉,下午上班有劲头。在这儿我也迫不及待地想给无锡的朋友“安利”一下“李老二”羊蹄,老店在二道街,精髓在蒜汁和醋上,一口软糯,从不吃羊蹄的人也会被这道延安美味折服。吃着热羊蹄,听着陕北说书,抬头就能看见巍巍宝塔,这就是我们延安人最熟悉的味道,稳稳的幸福。希望无锡的朋友也可以来到我们延安品尝延安美食。说到这里,必须得给咱们延安、无锡的朋友送上一首来自冯晓荣演唱的《陕北好招待》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陕北的热情好客!
  音乐《陕北好招待》响起。
  剑兰:真的太好听了,而且我大部分都听懂了,这首歌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感情也非常炽烈奔放,真想立刻飞到延安去。当然,我们也欢迎延安的朋友来无锡,美丽的无锡欢迎您!
   音乐《我的家乡美如画》响起。
   宁滢:在中国的版图上,延安,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城,提到延安,似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便会跃然脑海,大多数人对这片土地的认知似乎还是干旱贫瘠、满目萧瑟的黄土高原。确实,几十年前,沙尘暴肆虐,尘满面、土满身。大地就好像老电视剧里的场景一样,纵横的沟峁、光秃秃的山梁。但是现在如果你搭乘航班来延安,一定要在飞机上俯瞰一下这片黄土高原,你看到的将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鳞次栉比的高楼被深深浅浅的绿意环绕着;沟沟峁峁青、绿的底色中,烂漫着山花,摇曳着果实。这里是革命圣地延安,它不再是人们印象中荒山秃岭、漫天黄土的旧模样,正如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我的家乡美如画》中所唱道,绿水青山伴云霞,黄土地上开满了花。看到这两座城市都变得越来越好,相信每个人都会打心眼儿里感到开心,延安、无锡两市建立协作关系以来,我们已经携手走过了难忘的26年,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赢”,我们已经结下了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成为了牢不可破的亲密战友、达成了同心同向的发展共识。
   剑兰:我们也希望两市携手并肩把延安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把产业合作持续推向纵深、把共同富裕的美好追求变为现实图景,共同走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续写苏陕协作“新画卷”,打造苏陕协作“新样板”。感谢收听本期特别节目,再见!(编辑:赵晶 记者:白杨 折莉娜 冯一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