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1日
奚凌红:黄土高原播洒希望
    ●奚凌红在给孩子们上课
    ●郁心圃在询问患者病情
    ● 王志明夫妇在枣园里调研

  编者按
  延川、江阴,有一种情怀,源于使命召唤;有一种情节,跨越千山万水;有一种情谊,携手共同发展……
  一个在黄土高坡、一个在长江之滨,两地虽相隔千里,但始终同心同行。
  27年的“山海结盟”,一批批来自江阴的“三支队伍”走进延川、融入延川,拉进了两地的情感交流,也为两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出江苏江阴与陕西延川对口协作最动人的乐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跨越山河的那些人、那些事……
 

奚凌红:黄土高原播洒希望

  在延川县永坪镇第二小学,清脆爽朗的读书声回响在整个校园里。在六年级(3)班的教室里,支教老师奚凌红正在教孩子们学习文言文。
  奚凌红是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作为苏陕教育协作的一名支教老师,她的到来,为永坪二小增添了活力和生机。来到延川后,奚凌红深挖教材大纲,以学定教,因材施讲,在校内每一次的交流讲座,都深深吸引着其他老师的关注。
  “奚老师在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办学等方面给了许多好建议。她的影响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班级,而是一个群体,有效提升了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延川县永坪镇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拴平说道。
  永坪这片红色热土,承载着革命前辈为了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的精神。而以奚凌红为代表的苏陕支教团队,同样带着一份信念来到延川,他们以提升延川教育质量为己任,学习前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三尺讲台,以身作则,书写着江阴支教团队用爱普洒阳光的故事。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能够代表江阴来到延川,我内心深感荣幸。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创立了伟大的功绩,我们也必须在这里贡献我们所有的力量。”奚凌红说道。
  为了让奚凌红舒心工作,学校把奚凌红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在课堂上,奚凌红和孩子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下课后,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教材的教法、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的细节。
  “可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感到充实而又幸福。我相信,每位支教老师都会像我一样用自己所有的热情、所有的热血,为延川教育贡献全部之力。”奚凌红说。
  

郁心圃:真情守护百姓健康

  对比江阴,延川县医疗整体实力薄弱,尤其缺乏掌握先进医疗方法的学科带头人。
  今年4月,以郁心圃为代表的支医团队来到延川后,率先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以及无痛胃肠镜下微创治疗,包括胃息肉、结肠息肉及黏膜下病变的切除治疗,填补了延川该项治疗技术的空白。
  “之前,老百姓要到西安或者延安去做肠镜检查,我来了半年以后,带领两名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技术,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开展检查治疗了。”郁心圃对记者说道。
  郁心圃是江阴市人民医院主任医生,来延川后,他主动承担起了科室带头人的责任,一边上门诊,一边带领科室人员开展手术示教活动,结合自己的从医经验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手术步骤,帮助当地大夫们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理念。
  “我们医院没有新的肠镜和镜下治疗设备,郁老师和领导沟通以后,给我们引进了治疗设备,还悉心指导我们技术,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胃肠镜的治疗。”延川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冯慧花说道。
  

王志明、张红:山间奔跑的“夫妻档”

  在延川县农业系统,一对“支农夫妻”特别引人瞩目。
  丈夫名叫王志明,是江阴援陕支农队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三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延川的大小山村,在枣园、在田间,面对面讲授红枣管理技术,积极参与延川红枣销售工作。
  “我们在田间地头讲技术,枣农兴趣非常浓厚,学习特别认真。今年红枣丰产又丰收,我们也受到极大鼓舞,以后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为枣农服务、为三农服务。”王志明说。
  妻子名叫张红,是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在王志明的感染下,张红也加入到了苏陕协作支农队伍中。夫妻二人奔波于延川的田间地头,查看庄稼生长情况,为农户讲解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人感动。
  “以前我对延川一点都不了解,我先生每次从延川回来,就一直给我介绍延川,慢慢地我对延川也感兴趣了,然后就主动申请来的。”张红对记者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也方便,我跟新同事配合得比较好,工作也比较顺利,我越来越喜欢延川了。”(通讯员 杨澍张伟 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