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9日
集团化办学,各美其美,延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这里可见一斑。
东关小学“变形”记
    课间操气势非凡
“博士课堂”科普教育活动正在进行
目送学生上下学,也是教育的仪式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延安,面对新时代的呼唤,毅然走上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作为延安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与宝塔区东关小学、甘谷驿学校组成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以“一套班子,三个校区,深度融合、合作共赢”办学新体制,构建起“资源共融、文化共育、互动共赢”的集团办学教育发展共同体,以新城校区做优,东关校区做特,甘谷驿校区做全的办学方向,努力打造新时代宝塔山下的精品教育。
  理念:以爱立人,爱育红娃
  东关小学,又叫兰亭小学,加入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后,它在继承和发扬延新一小“以爱立人 爱育初心”办学思想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确立了“以爱立人爱育红娃”的办学理念。
  “立人”就是立身、做人,就是“成就他人”。“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就是用爱的智慧去成就他人的志向、能力,扩展人的发展的可能性。爱育红娃,就是要解答我们要用爱培育什么样的人?只有志在宝塔,才能天天向上;只有情系延河,才会步步超前。星星火炬,代代相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娃就是具有红色基因,忠诚祖国、灵动创新、大气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自加入集团化办学以来,在总校长王红霞创立的一面红旗明方向、一路引领做榜样、一身正气勇担当、一生奉献逐梦想、一项使命育栋梁——“六个一”红塔党建品牌的带动下,加强阵地建设,筑牢“红色堡垒”;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红心向党”;夯实师德建设,实现“红色赋能”;强化队伍建设,争当“红色先锋”;践行全人教育,构建“红娃课程”;丰富文化建设,培育“红色头雁”。致力于建设一支引领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旗帜团队,培养一批忠诚、灵动、大气的延安精神传承者,形成“教师向上、学生向美、人心向善、红心向党”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成为延安市宝塔区集团办学的示范窗口学校。
  我们要办的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关注个体,面向未来的新生态学校。学校着力开发基于红色教育的全员育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思维训练,基于身心健康的健体工程,基于个性发展的审美体验,基于生活实践的常态劳动,着眼于“健康人”“全能人”的培育,构建“红娃课程”育人体系,打造“生态课堂”,探究“协同教学”模式,形成全程全员全面的健康发展评价系统,使教育教学实践真正符合“知、行、思合一”的三重境界,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在特色实践体验中实现动态发展育“全人”。
   行动:顶层设计,五大改革
  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从环境改造、课程统整、课堂变革、教师发展、评价改革五个方面入手,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呈生态发展,真正占领未来,以回答“教育强国,教师何为?”这一时代之问。
  学校改造校门,创设安全入校通道,解决了出入校安全问题;建立家长接待室,解决了家校沟通问题;开设师生灶,解决了师生就餐难的问题;改造卫生间,解决了师生如厕难的问题;回收门面房,解决了学校部室短缺的问题;改造办公室,解决了教师集体教研难的问题;粉刷教学楼外墙,解决了外墙破旧脱落的安全问题;进行资产清查,积极完成资产报损,解决了报损物资积压问题;积极打造以“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在已有的文化基础上与教师形成新的共识,让传承看得见。
  学校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课程育人体系,以国家课程作为基础型课程,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作为拓展型课程,学校特色实践和品牌活动作为发展型课程,来实现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统整实践,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领导力,形成“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课程价值导向。
  通过跟岗学习促进教师梯队建设,储备优秀的教学人才。借助三校教研,互动研讨,示范引领,结对帮扶,共享文化盛宴。借助教学节、青训营等活动展现教师风采,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积极构建“三三”培养体系,开展全员继续教育、学科课堂实践、个人订单培训“三种培养方式”,落实教科室、名师工作室、教研组的“三级校本研修”,促成优秀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梯发展目标”,有序开展九大课型的研讨活动,利用“开学推门课”“新聘汇报课”“挂牌交流课”掌握教情了解学情,通过“骨干示范课”“名师送教课”“成果推广课”做到榜样引领示范带动,依托“学科行政课”“青年赛教课”“培训移植课”进行骨干培养梯队建设,打造教师成名课,开展课堂革命,鼓励年级授课走班制,用一课一得让教师体验成功,彰显个性,激发内驱动力。
  学校倡导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从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开展,确立学生评价的价值标准为诊断激励,而不是甄别选拔,以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纵向评价、面向全学科核心素养的横向评价、阶段化个性化项目式的增值性评价来实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
   创新:民主管理,家校互动
  学校贯彻总校“家文化微管理”工作思路,为教职工做了健康体检和缴纳互助保险,组织节日庆祝和集体拓展活动,以激发教师热情,凝聚教师力量。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积极筹备教代会,从制度入手,修订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依法维护职工权益,让民主管理深入人心,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实行年级负责制,行政领导深入一线,承担本年级学科教学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年级校长是年级管理第一责任人,实现扁平化管理。
  学校组建值周队和宣传队,以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档案意识,有专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日常检查和宣传工作,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学校无纸化办公提供平台。
  学校倡导终身学习,通过红色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学校管理机制改革的推进、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培养、“红娃”课程体系的完善、校外学习基地的拓展、学科社团和课后服务的融合、幼小课程和小初课程的衔接、主题教研活动的实践、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绿箩心理工作室的测评、特色课堂文化的打造、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葵园闯关学生评价的改革、部编版新教材的解读、课程标准的培训等一系列项目内容,践行了新时代教育理念,尝试基于项目管理的学校治理,以实现“扁平化”+“网格化”的学校特色管理模式。
  学校构建起以学校为核心,辐射家庭教育,拉动社区教育的教育新生态圈,形成家校社一体的新生态教育共同体。通过组建家委会,成立家长学校,借助“新主体成长训练营(一年级家长会)”“校长接待日活动”等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对“最美家长”和“六美家庭”进行宣传表彰,利用“家长开放日”增强家校互动,学会分享共赢,鼓励“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家长课堂”和“亲子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志愿者护校队,坚持每天早晨在校门口组织学生入校,为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家校微信平台的阵地作用,让每一位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收获力量,成为教育的主体,达成理念认同,与家长携手同行,实现家校社协同,让全社会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家校社一体化育人环境。
   成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外观明显改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模式已显成效。“家文化 微管理”的落实和扁平化管理的高效让老师看到希望,让家长感受到温暖,老师们的步伐也匆匆起来,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出现在各类领奖台上。学生文明素养也得到提升,校园垃圾和不文明行为消失不见,入校放学路队秩序井然,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学会赞美这三张名片也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学校启动了“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的阅读计划和写字计划,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战略目标,打造“书香校园”,写好两个“书”字。一是书法的“书”,通过开设甲骨文、硬笔、软笔等书法课程、书法作品常态展示、教师社团和师生过关测评让书法艺术真正扎根学校,开展全员书法训练。一是书香的“书”,大力开展全学科阅读,在校园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构建全场域阅读环境,努力把学校“变”成图书馆和书法馆。
  学校积极承担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教育联盟校年会任务,引进“博士课堂”,开展“科学小实验”和“STAEM课程”等跨学科学习,积极参与了总校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微论坛,通过集团校的互动平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回学校。学校的曳步舞社团在教体局举办的大赛中获奖;“红色小长征”徒步越野活动收获了家长、学生、老师的交口称赞;红故事比赛、书法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征文大赛的领奖台上也有东校红娃的身影,获奖人次已突破百人……这些成绩的背后有师生和家长们的努力,更有集团校的助力。
  聚爱成行,为教育立心。在新时代“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新实践中,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优质教育均衡从这里开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迫切需要,真正实现集团办学下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东关小学校区执行校长南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