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当好主人翁 迎接党代会
  发展路上看延安
  “互联网+”托起圣地百姓致富梦
  ——我市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实习生 高小娥
  市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抢抓“互联网+”机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总体呈现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创业热情高涨、模式业态多样、应用普及加快的良好态势,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日趋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县电子商务孵化(服务)中心12个,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1000余家,应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业务的酒店、餐饮等服务企业2500余家,各类电商平台注册的网店、微店超过2万余户。 
  电商平台为发展插上“云”翅膀
  “仅10月10日这一天,我们公司在建行‘善融商城’上单日销量就近400箱,通过电子网络渠道能达到这样的一个销售规模,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洛川县泉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暨第九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建设银行总行、省行、延安分行和洛川县支行四级联动,充分发挥金融企业商务平台的作用,作为唯一一家金融企业代表协办会议,提前邀请洛川县塬美丰、美域高等当地6家龙头果企入驻“善融商务”电商平台,为采供双方搭建平台。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举办了互联网+革命老区电商发展峰会,获批8个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1.6亿元,电子商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
  为搭建集中展示营销的线上销售平台,我市在淘宝、京东、1号店、苏宁易购四家主流电商平台上建成“特色延安馆”,目前,入馆电商40余家,销售产品650余种。除此之外,中国网库入驻延安,建立延安苹果产业带,与30余家苹果销售企业建立线上合作关系。全市10家外贸企业入驻阿里巴巴B2B平台,其中洛川圣嘉果业有限公司与印度IAB水果公司签订了600万斤洛川苹果的出口订单,开启了跨境电商服务。 
  本地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现在有了电商,开始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小米、荞面、香醋、羊肉等农特产品,随着这股互联网热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名气越来越响,销售路子越来越宽,大家的钱包也开始鼓了起来!”说到近年来涌现出的电商创业群体,吴起县五谷城镇桐寨村小杂粮合作专业社负责人张彦财十分兴奋。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目前,市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孵化电商企业达到23家,培育了乐村淘、山里夫妻创业梦、黄帝赐福等一批电商企业及电商品牌。与韵达、圆通等快递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孵化中心电商快递费用降低至5元/每单(5kg内)。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电商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本土电商企业延创优品淘宝店铺日均访客量2000人,活跃粉丝8537人,日均发货量500单,半年网上交易额已达到400万元。本土电商平台“黄帝赐福”业务开展迅速,发动分销商策划了“万人拼团”活动,单日订单突破13000单,定单遍布全国各地。
  此外,黄土情、峁圪垯、延川锦春等传统企业纷纷开展电商业务,店铺逐步进入发展期,网上销量、知名度快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1000余家,应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业务的酒店、餐饮等服务企业2500余家,各类电商平台注册的网店、微店超过2万余户。
  为营造电商企业聚集发展的环境,我市积极建立市级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制定运营目标考核制度,完善了电商入驻、人才培训、创业孵化、仓储发货等工作流程及任务目标。由市电商孵化中心组织实施,在甘泉、黄龙、洛川等6县开展了“回延安——延安农产品上行电商培训巡讲”活动,培训微商学员1000余名。
  物流仓储让包裹准时“跑”起来
  在市本级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的带动下,洛川、子长等8个国家农村电商示范县电商孵化中心已全面建成运营,除此之外,宝塔、甘泉、黄龙3个县区的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也建成运营,在市、县两级商务部门的推动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县电子商务孵化(服务)中心12个,建成仓储物流快递中心15个,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889个,开展电商人才培训310期,培训电商学员3万人次。开展了阿里年货节、春耕节、洛川苹果乡甜频道、延川狗头枣聚划算、子长小米村淘上行、甘泉土鸡蛋大促销等系列农产品线上销售活动。
  “现在邮政公司平均每天快递苹果在5000件左右,一个月的总量已超过11万件了。”黄陵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任俊虎说,“我们与县商务局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在全县各镇及部分村建立了15个邮寄点,最大程度减少果农投入成本和周转环节,果农在自家门口就能通过互联网卖苹果。”
  近年来,我市快递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注册登记了申通、圆通、汇通、中通、韵达、顺丰等品牌快递企业27家,快递服务网点162个,全市快递企业拥有各类汽车、电动三轮车599辆,其中各类邮运车辆83辆,快递服务汽车130辆,电动三轮车386台。 
  我的这五年
  周立虎:创业第一步,从电商开始
  本报记者 贺卓
  2011年,25岁的周立虎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做电商,立志要将黄龙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经过五年时间的学习与筹划,2016年7月,周立虎在该县界头庙镇政府的支持下,在西石林村电商中心建立了“四位一体”服务机制,并得到黄龙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定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周立虎团队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当地村民在网上出售新鲜核桃。同时,周立虎优先从当地精准扶贫对象和贫困户中收购核桃,价格也高于市场价,得到了不少村民的支持。
  “今年我们这里的核桃丰收了,正愁采摘和销售的时候,老瓜咀村做电商的周立虎解决了我的难题,他给我的价格比外地客商的收购价还要高出5毛钱,明年我还要和他合作。”界头庙镇红罗圈村民杜王锁告诉记者。杜王锁家共有15亩核桃园,其中幼园占到了一半,往年销售情况不是很好,卖干果要经过脱皮烘干等程序,不但麻烦,而且价格也不高。今年,县上号召农村“调结构、转方式、去库存”,杜王锁也想尽快出售核桃。
  眼看核桃已上油,个大皮薄仁多,嚼起来满口生香,如果能全部以鲜核桃出售,价格要比干核桃高出许多,也更受市场青睐。正当他犯愁时,周立虎找到了杜王锁。“按周立虎给的价钱,我今年核桃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比去年多卖了5000多元,最重的是能一次性把园子里的核桃销售完。”与周立虎建立了合作的杜王锁在今年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白天到各村收购鲜核桃,筛选包装,联系发货;晚间打理淘宝网店,为客户答疑解惑,处理打印订单。今年我们团队鲜核桃销量达6万斤,这是个很好的兆头。下一步,我要继续努力将电商做大做好,把家乡的优质特产保质保量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我也想通过镇上和本土电商的共同努力,带动更多村民创业,实现共同致富,过上好日子”周立虎说。
  未来五年我期盼
  李世科:电商起步晚,但发展势头猛
  本报记者 王雅
  李世科是延长县螺子山火焰山村人,原来是延安卷烟厂的一名工人,退休后回乡办了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近些年,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李世科将火焰山的红薯卖出了猪肉价。
  “以前,虽然我们村的红薯口感很好,但火焰山地处黄河边,离县城比较远,并没有什么名气。”退休回到村子后,他看到许多村民家里种的辣椒和红薯销不出去,心里特别着急。
  为了打开红薯等农特产品的销路,李世科注册成立了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已经注册的“火李湾”商标的红薯、辣椒为主的农特产进行推介和宣传,详细介绍农产品的产地、生产种植过程、食用方法、食用功效等。合作社先后在延长、延安、西安等地开起了农特产销售实体店和销售窗口。他还利用西安物流的优势,在西安开了一家“火李湾”延长农特产品销售网店,全国各地订购配货后搭乘快递,24小时送达目的地。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火焰山村农民种植的红薯以每斤5元到8元的价钱在市场上出售,网上售价更是高达14元1斤。即使是这样的价格,消费者依然热情不减。采访中,李世科接了好几个电话,他解释说:“电话是从外地打来的,都是要买红薯。现在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买红薯的电话,我们的红薯现在供不应求。”
  李世科相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离不开它,他充满信心地说:“相比其他发达地区,我们延安的电商起步比较晚,电子商务仍处在初级阶段,应用水平较低,交易环境有待改善。但随着政府的重视和老百姓的认可,电子商务发展的势头会越来越猛,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本组照片摄影:祁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