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1版
发布日期:
党代会报告解读
弘扬延安精神 奋力追赶超越 努力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 2013-2014-2015 -2016
  A 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破解油主沉浮困局,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实施了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彩虹延安光伏玻璃等重大能源转化和非能产业项目,376户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苹果面积、产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接待游客和综合收入分别较2011年增长93%和106%,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占比分别提高16和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财力位居全省前列,年均向中省财政贡献166亿元。
  B 坚持强基础、促协调,城乡统筹取得重大成就
  大力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延安新区建设、老城改造快速推进,12万居民下山安居,彻底改变了线型城市发展格局,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四级城镇体系基本形成,29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59%。2+1”三城联创扎实开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包西铁路复线建成投运,延安至西安、宝鸡动车开通运营;青兰高速、延志吴高速、延延高速、黄延高速二通道建成通车;新增延安至重庆、广州、上海等直达航班,延安机场迁建工程加快推进;南沟门水利枢纽基本建成,黄河引水工程全线贯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C 坚持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先后推出市级改革方案98个,完成中省改革任务381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公车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安塞实现撤县设区。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首批6户市属国企改制顺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延安医疗集团组建运行,公立医院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延安样本”。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11家金融机构设立市级分支机构。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延安海关顺利开关,华电、华为、大唐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延安。
  D 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福祉大幅提升
  累计投入1222亿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精准扶贫统揽农村工作全局,35万人摆脱贫困,黄龙、吴起、志丹3个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宝塔、安塞、子长、甘泉4县区有望年底脱贫。7.4万因灾房屋倒损户搬入新居,移民搬迁和保障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实现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实现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9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和“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广泛开展“延安模范”评树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两说一联”经验在全国推广。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称号。
   E 坚持重保护、促治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率先在全国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新造林36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4%,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治沟造地列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累计造地36.7万亩。延河综合治理城区段初见成效。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F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了一批制度和实践成果。认真落实省委“三项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县乡党委换届风清气正,赢得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四个底线”目标顺利实现。推行重点工作“月通报、季讲评、专项观摩、督查约谈”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自我超越、相互赶超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内参片》自亮家丑,《百姓问政》问出新气象。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作用,巩固了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回陕、回延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大力实施“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奋力追赶超越,推动改革创新,增进民生福祉,从严管党治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努力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必须下大气力转方式、调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把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能化产业高端化,加快实施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推动能源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大幅提升高端能化对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和设施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引导更多农民从事加工、流通、营销,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开发五大旅游板块,形成全景式覆盖、全产业发展、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的新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文化创意、新型金融、健康医养等现代服务业,开发“互联网+”等新业态,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把园区作为主战场。明确园区定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市级重点开发经开区、新区和南泥湾景区,加快建设“三区九园”,强化配套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八大产业集群。全力抓好2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农产品加工园、6大文化产业园和17个现代物流园,使园区经济体量、承载容量、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把项目作为总抓手。重点实施化工、电网、电源和热源四大领域29个重大项目。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有机农产品供给,催生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博物馆建设、历史文物和大遗址保护等工程,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立足县区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和特色旅游示范村。紧盯产业发展方向,策划包装项目,招引实施项目,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把品牌作为助推器。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好延安金字招牌。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做大做强延长石油、延安卷烟等品牌,不断提升“延安制造”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整合提升苹果、红枣、核桃、蔬菜、小杂粮、地椒羊等区域性公共品牌,以小产品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提升革命圣地、黄帝陵、黄河自然景观、黄土风情等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延安革命纪念地、壶口瀑布、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乾坤湾、南泥湾、黄龙山等一批5A级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把环境作为生命线。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毫不动摇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想创业、能创业的人有舞台、能出彩。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延安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子长和黄陵撤县设市,构建“一主两副”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延塞一体化,推进甘泉撤县设区,形成“一城三区”中心城市圈。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及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等“十大工程”,持续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快开发新区东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城市。持续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的特色城镇。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现错位发展、互相赶超。搞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聚集。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镇,建好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品位,打造群众生活乐园。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全力加快交通、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建设。建成榆蓝高速延安段、吴定高速延安段、吴华高速延安段、安塞-子长-清涧高速、子长-姚店高速、包茂高速南出口-姚店绕城高速。加快蒙华铁路、西延高铁、延太高铁延安段等项目建设。建成延安新机场,加密和增开航线航班。加快建设陕北-武汉、延安-西柏坡等特高压直流通道。推进“信息延安”建设,实现与北京、西安国家互联网骨干节点直连。建成黄河引水、引洛济延、王瑶水库加坝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
  (四)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山水田林湖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绿化等工程,坚持封山禁牧不动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黄河、桥山国家公园,加速推进“陕北高原大绿化”。持续抓好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让老百姓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加快延河综合治理,建成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创新生态保护机制,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
  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不折不扣完成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功夫,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全面完成第二批市属国企改制任务,推动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设立产业基金,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用好国家支持贫困地区企业上市的倾斜政策,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加快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和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推出新产品。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安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延安大学科技园,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省内外高校研发机构在延安落户。发挥人才引擎作用,建立健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机制,借智借脑,借梯登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推进延榆一体化,主动融入“大西安”,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探索发展“飞地经济”。突出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紧盯发达地区,引进更多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延投资。发挥好延安海关、口岸作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为民取向,把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率先实现脱贫目标。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六个一批”工程,以“两区一带”为主战场,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强化县区党委主体责任,推动脱贫举措精准落地、精准见效。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扶贫更要扶志,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他们勤劳致富。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创办“全国一流、特色鲜明”高职院校,支持延大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实施健康延安行动计划,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提升健康水平,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养老、助残、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就业难、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
  创新社会治理。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现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良好社会风气。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七)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追赶超越正能量
  发挥延安这所“大学校”作用,切实搞好“大培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延安模范”评树活动,强力推进移风易俗,实现以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重点的多城联创目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具有陕北特色、延安特质的文艺精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延安形象,讲好延安故事,传播延安声音。 

  奋斗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整体脱贫,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追赶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越全国平均水平,产业转型、基础设施、民生福祉、党的建设全面提升。
   经济实力更强
  高端能化和全域旅游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层次、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民生福祉更多
  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均等覆盖,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城镇化率65%以上,人民群众享有更稳定的就业、更满意的教育、更优质的医疗、更舒适的住房、更便捷的交通。
   文明程度更高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人人都是延安形象大使。社会正气高扬,公平正义彰显,群众生活得更安宁、更舒心、更有尊严。
  生态环境更美
  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节水型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森林覆盖率达到5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省领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政治生态更好
  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选用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讲规矩、守纪律、崇廉洁成为自觉,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只见公仆不见官”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