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代表策论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美丽延安
——聚焦党代会报告“五大战略”之生态环境提升
  本报记者 程浩楠
  “生态环境提升”是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5年我市发展战略之一。《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市坚持重保护、促治理,率先在全国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新造林36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4%,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治沟造地列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累计造地36.7万亩。延河综合治理城区段初见成效。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这一战略如何推进,参加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生产建设围着山转、绕着水走
  前不久,新华社有一则报道显示,近年来,生态产业的迅速发展,让绿水青山逐渐转变为“金山银山”。目前,我国已建立了791个国家森林公园、1425个省级森林公园。这些森林密集区不仅是天然“氧吧”,而且伴随着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美丽延安,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而通过发展生态富民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样是我市各级政府和群众努力的方向。《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让所有生产建设围着山转、绕着水走。
  “生态就是政治,也是产业,更是民生。我们需要改变过去守着青山绿水却‘望洋兴叹’的局面。”黄龙县委书记任高飞代表的话道出了过去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让生态环境得到提升,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更好地相互依存,结合本县实际,任高飞认为,要做好“四篇文章”:做好“山的文章”,就是护林防火;做好“绿的文章”,就是把“绿”从山上搬到人的身边,让森林搬进城市,通过绿化改变人居环境;做好“水的文章”,留住天上水、拦住地表水、保护地下水,实现洪水、涝水、供水、节水、污水“五水共治”,通过“水文化”建设提升旅游设施建设,放大水的效益;做好“土地的文章”,杜绝土地污染,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合利用相同步。同时,将自然生态建设成果向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延伸,通过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建设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社会生态,通过四级党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建设服务党建、精准党建、智慧党建,建设与自然生态相匹配的政治生态,建设生态美丽、百姓富裕、政治清明的新黄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的高度统一。
  宜川县林业局局长李东林代表认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是将宜川建成“陕北的后花园”的必由之路。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黄龙县三岔镇党委书记李晓民代表说,通过近几年的生态建设发展,当地群众已经逐步改善了过去的生活状态,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让乡亲们的生活环境越变越好。他表示,结合《报告》谋划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环保意识的教育,持续加快旅游乡村建设步伐,加大农副产品检测检验及畜牧养殖无害化处理。
  宜川县秋林镇党委书记赵鹏娟代表说,有很多城市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几年强调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其它建设,大家学会了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文明的发展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她认为要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宣传,让百姓认识到危害。要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置垃圾回收点,进行集中清运处理。可以设立公益性岗位或志愿者,设立专项资金,增设保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