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发展蘑菇养殖业 本报讯(通讯员 刘峰 梁晓鹏)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黄陵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针对不同乡镇、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户逐人制定相应配套产业,让他们走上富裕路。贫困发生率也由23%下降到4%,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进入冬季,该县桥山街道办翟庄村村民赵怀亮在大棚里忙碌起来。但在两年前,他不仅没有地、没有资金,除了靠打些零工挣钱,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生活似乎永远看不到希望。该县扶贫办了解到赵怀亮的情况后,根据翟庄村发展起来的产业特色,为赵怀亮租了2座温室蔬菜大棚,6座弓棚。同时,还给予他产业补贴3800元,去年又免费给他提供了2000元的蔬菜苗木,去年他的两座大棚一下就收入了2万多元。收入高了,他干劲儿更大了。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租赁大棚、免费供应苗木和技术帮扶等形式,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逐步脱贫。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除了依靠低保之外,还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来增加收入。阿党镇梁河村村民温瑞红是村上的低保户,原来一直住在年久失修的窑洞里,夫妻俩常年患病,家里仅靠几亩贫瘠的玉米地维持生活。依托精准扶贫的移民搬迁政策,温瑞红一家从原来的川道地搬到了崭新的新型农村社区,住进了二层小楼,家里原来的几亩玉米地也通过土地流转变成了现在的苹果园,同时,镇上还聘用他照看果园苗圃,一个月能拿2000元工资。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梁河村34户贫困户于去年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在梁河村,通过精准扶贫重新改变生活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该县通过对像梁河村这样地处偏远的川道村进行整村搬迁,彻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县上又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将所征的430亩地,用于建设农业产业园,让村民从中受益。目前,该县尚未脱贫的贫困村有18个,贫困人口1476户3568人,其中纳入兜底保障的671户1088人,有劳动能力的805户2480人。县上已针对不同乡镇、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户逐人制定相应的包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配套产业,确保全县的贫困人口能在2017年年底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