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教育兴县,且看洛川如何做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和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共同为洛川中学“清华附中创新班”揭牌
    ●洛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屡获殊荣
    ●安民中学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认真创作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洛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精品课程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近年来,洛川县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推进“教育兴县”战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将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全县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城乡无差别
  11月30日,在石头镇中心幼儿园笔者看到走廊里、楼梯上,处处都是老师和孩子们的绘画、手工作品。教室里多媒体设备、各种玩具、音乐舞蹈器材一应俱全,和城里幼儿园没有什么两样。
  “新建的幼儿园硬件设施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所有教学楼抗震等级都在8级以上,每个教室面积均超过110平方米,融洗漱室、休息室、衣帽室、活动室于一体,教室内钢琴、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县教育局局长吉录怀介绍道,像石头镇中心幼儿园一样,全县所有的公办幼儿园硬件设施全部按标准化建设,而且都是免费的,孩子们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各种优质资源。
  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消除了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全县学前教育达到城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群众一样满意的目标。
  “2010年以前,全县只有县城两个公办幼儿园,只能容纳1500多名学生,而全县共有适龄儿童1万多名,‘入学难’问题十分严重,就算找县上领导打招呼,都进不去。”吉录怀说。
  2011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该县抓住机遇,立即行动,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洛川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此《计划》,全县将建成省定幼儿园11所,县级自筹幼儿园13所。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该县“钱紧先让教育花,事急先为教育办”,采用“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挤出一点,建设单位垫支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保证了幼儿园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该县已新建成幼儿园22所,实现了公办幼儿园对乡镇、社区的全覆盖。
  按照新建成的幼儿园“开办一所、必须办好一所”的要求,从2011年起,将县城三所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一批业务骨干、优秀教师充实到了乡镇幼儿园的管理岗位,从管理队伍上为乡镇新建公办幼儿园的开办及早准备。几年来,共为乡镇新建中心幼儿园、社区幼儿园选聘正副园长42名,并通过省招、县招、特岗教师等途径招录幼教专业教师365名,转岗培训中小学富裕教师125名,各公、民办幼儿园自行聘用保教人员800余名,满足了新建幼儿园的师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网络,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体系,坚持每年邀请省、市幼教的专家,对全县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参训率达到100%。
  不仅是坚持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和城里的幼儿园一个标准,所有的乡镇幼儿园都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精心编排,使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与城市里同样品质的学前教育。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2595名,幼儿教师1188名,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8.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6%。该县被省教育厅命名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获得全省“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县”荣誉称号。该县成为全省首家创建乡镇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县区。 
  义务教育:积蓄中迸发
  2014年,该县提出了基础教育质量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召开了全县提升教育质量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提升教育质量工作的意见》《关于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优先发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部门、乡镇教育工作职责,形成了抓教育、提质量的共识和合力。
  位于县城东安民村内的安民中学建于1969年,曾经是一所与县城关中学不相上下的乡村中学,因为没有抓住改革的机遇,生源不断流失,教学成绩等综合考评经常排在全县靠后位。从2013年起,这所学校在短短三年间迅速崛起,一股清新雅致、敬业乐教、拼搏进取之风扑面而来。这里成了一所学生放飞梦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乐园。
  “我刚调来这所学校任职的时候,校门口的路是一条很窄的土坡,一下雨娃们根本不能走,而且校园建设陈旧,这么大个学校里也不过100多名学生,教师们工作态度也不积极,当时压力真的是太大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校长孟昌斌脸上仍旧挂着一丝凝重。
  2014年,学校迎来了新的春天。县政府和教育局出资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了学校主要区域,修建了中心花园、塑胶操场、教学楼、多功能报告厅和学生餐厅,安装了现代化的微机室,改造了综合楼、办公楼、公寓楼、实验楼。实现了校园的亮化,完成了班班通工程,多媒体、电子白板使用常态化,理化生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等部室齐备,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和办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入学的秋季,学校学生迅速增至800多名。
  县上主管教育的县级、部门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分析讨论学校办学困境,指导研究办学出路,积极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先后为安民中学充实名优教师5人,业务骨干12名,又通过乡镇抽调、特岗招聘等形式招进一线教师16名。目前,学校已有8人参加并完成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3人参加并完成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派二十多名教师参加清华附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等。
  如今的安民中学,学生人数从2013年的126名增加到2016年的1001名。“三合一”考试从2013年全县第9名提升到2016年的全县第二名。2014、2015、2016学年度各种教学质量抽考均名列全县前茅。三年来,学校先后通过了陕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验收、荣获延安市科普知识示范学校、延安市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有相似发展经历的还有一所小学,那就是石头镇的吴家庄小学。该小学也是目前全县保留的唯一一个村级公办小学,最红火的时候,有400余名学生。但在2000年前后,在校学生最少时仅有50多名。校长张增印采取了“公办性质,民办管理模式”,使学校的学生数量逐步上升到160余名。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才能留住好教师。在2013年时,该小学共有13名教职工,其中6名公办教职工,7名校聘教师,聘用教师每月最多只能领到1300元的工资。时任村支书张福财决定自己筹钱办学,他与村上几位有共识的人开始游说村民捐款助学。同时,成立了吴家庄村教育发展协会。2014年7月,吴家庄村村民自发集体向吴家庄小学捐款28万余元,用于改善学校教师待遇。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了充实,新聘了12名教师,保证聘用教师月工资达到2600余元。村民的捐款由协会监督,用于教师待遇的改善和部分硬件设施更新。县教育局出资为吴家庄小学建设16间教师办公用房。
  “我们计划以5年为一周期,准备5年内向吴家庄小学捐助100万元。”吴家庄村教育发展协会会长张明贤说。
  如今,在县教育局的支持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吴家庄小学不仅没有撤销,学生反而增加到了200多名,成为了当地一所颇有影响力的小学。
  2016年,该县中考成绩成为历年来最好的一次,在全市排名较去年提升了两个位次,以全市排名第六名的成绩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高中教育:借梯登高
  “今年,我的孩子上了洛中与清华大学附中合作创办的‘清华附中创新班’,省了我不少心。”学生家长马万宏说。
  近年来,县高中教育板块相对薄弱,许多家长都习惯把孩子送往外地读书,甚至流传着“一流学生下西安,二流学生上延安,三流学生市一中,四流五流上洛中”的说法。然而,送孩子在外就读的家长苦不堪言:不管是在学区租赁房子陪读,还是周末往返于洛川西安,不仅耗费家长的精力和时间,每年的支出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许多家长都抱怨:陪读就是“赔”读。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该县提出了“教育兴县”战略,狠抓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主动走出去,与各大名校寻求合作。今年4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来该县进行实地考察,与该县签订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与洛川县政府合作协议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秦汉学校与洛川中学友好学校协议书》,各项合作事宜落地生根。
  “清华附中创新班”落户洛川后,该县制定了全面、详实、细致的县域教育3-6年发展规划,力争通过洛中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秦汉学校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两校的资源优势,将“创新班”打造成省、市知名的改革创新示范窗口班级,以“创新班”带动全校,实现全县教育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8月初,该县80名初一新生顺利通过选拔考试,拿到了初中“创新班”的录取通知书;60名初三毕业生经过笔试、面试及全省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等综合选拔,被2016级高中“创新班”录取。
  该“创新班”在洛中开班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师生的努力下,教学工作开局良好,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创新班’的教师由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遴选的省、市、县名优教师和我校具有初中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他们在清华附中或秦汉学校接受培训后再上岗。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成绩突飞猛进,快速缩小了我校和秦汉学校的差距,个别学科已有超越。”洛中副校长史晓峰说。
  “要以办好‘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为突破口,到2019年,初中创新实验班中考500分以上学生达到20%,高中创新班91%的毕业学生能够升入二本以上院校,普通班23%的毕业生能升入二本以上院校,高考质量跻身全市前列……全力构建具有城市品质的农村教育,开创中国基础教育洛川模式。”县委书记彭安季说。
  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特点鲜明
  该县把“创新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教育强县的必然要求,以解决就业为切入口,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探索特色教育的新思路。
  洛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3年,属陕西省示范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行业培训、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为一体的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现有在校学历教育学生数3698名,教职工227名,专业带头人19人,骨干教师72人,“双师型”教师131人。
  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模式,推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与机制,围绕县苹果产业发展重点,优化职业教育与专业设置,积极开发打造了以苹果、畜牧、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教育课程,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质量、专业吸引力和市场就业率,使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洛川苹果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陕西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和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通过验收。共培养了26000多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8万多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省级“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等称号。
  创办于1995年8月的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集聋儿语训、智障儿童康复、文化课学习、职业技术培训与就业为一体的全封闭、全托式管理的综合特教学校,生源覆盖了延安市所有县区及榆林、关中部分县区,先后使200余名聋儿开口说话,540多名智障儿童康复回归主流社会,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运动健儿和艺术才子。学校被中国国学院确定为残疾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被省教育厅、省人事厅授予“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县”,被省教育厅评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特校的教师群体被洛川县评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是该县特色教育的一扇窗口。(通讯员 杨桦 李博文 李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