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圣云家庭农场全景 集义镇辿里村发展的养蜂产业 丹州街道办降头村怕苹果喜获丰收 英旺川千亩香紫苏种植基地 丹州街道办三角村新建的千头舍饲养羊场 集义镇南庄村组织村民参加核桃技术管理培训 一场小雪结伴着严寒如期而至,霎时给丹州大地披上了银装。与田野外的萧瑟严寒不同,此时的英旺乡富庄村的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象,贫困户王建民和妻子此刻正忙着给开得正盛的草莓花进行人工授粉。提起这一年来的变化,王建民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笑着说,“要说这变化啊,那可是太大了,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政府不光帮我建了温室大棚,还教给我栽植草莓的技术。按照去年春节草莓的价格,我这一棚草莓差不多能卖四、五万元,致富虽说有困难,但脱贫应该不成问题。”
贫困曾是历史留给宜川的一份“特殊试题”。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该县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探寻破解之法。县委书记左怀理说:“摆脱贫困,实现宜川群众的致富梦,不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更是我们全体宜川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
“四个精准”作分析 为了精准核查,明确人口底数,该县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要求,严格遵照“九条红线”“八个步骤”和“四条线”,按照“全面、准确、动态”的要求动员县级领导牵头、乡镇书记负责,组织干部驻村入户,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了全面摸底核查,共核实贫困村77个,贫困人口3824户9306人。其中,位于该县南部林区的集义镇是全县最主要的贫困连片区,全镇先后通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核查贫困村27个,贫困人口933户2273人。在核查的过程中,有些自然村交通不便,包村干部就步行,当天无法返回,就住在村里,一家一户的核查、摸底,按照“一户一档、一人一账”的要求建立贫困档案,档案中注明贫困户人口底数、贫困原因、发展意愿和资源优势“四个清楚”,力求不把一个贫困人口给丢掉,同时严格杜绝虚假贫困人口上报。集义镇南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天宝说:“为了保障公平,村里的贫困人口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说了算,都是全村老少坐下来投票选出来的,都是村里日子过得苦的人。”
“治病救人找准病因是关键”,为了明确致贫原因,该县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分类,把贫困人口科学地划分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因缺资金致贫、因缺产业致贫、因缺技术致贫、因无劳动能力致贫、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因缺土地致贫、因其他原因致贫“十二种类型”。
家住秋林镇西庄村的赵军强属于“十二种致贫类型”中的因残致贫人口,为了帮助他尽快脱贫,包扶他的镇党委书记赵鹏娟根据赵军强的特殊情况,帮助他在镇上开起了一个电子商店,卖一些自家产的花椒、核桃、苹果等土特产,投资少,而且见效快,不到一年赵军强就脱了贫。精准定策,是扶贫的关键,为了在扶贫中做到措施精准到户,该县要求各部门单位和包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贫困原因、程度和每家每户情况,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研究提出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具体帮扶措施,做到了“四有四明确”,保障贫困户如期脱贫。
按照“全市2018年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全县整体摘帽”的总目标,该县结合延安市要求和县情实际,精准谋划,明确脱贫目标,确定了2016年脱贫7036人、2017年脱贫2270人的总体目标,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大保障”找突破 为了强化组织领导,该县县委书记、县长挂帅上阵,分别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第一组长和组长,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为便于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县上设立脱贫攻坚办、乡镇上设立脱贫攻坚工作站、村组设立脱贫攻坚工作室的“三级管理制度”。同时组织传达和专题宣讲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制订印发了关于分解落实中省脱贫攻坚有关政策的通知,做到了与中省市政策的无缝对接,并结合“十三五”规划,精心谋划了总投资351.1亿元的9大类284个重点项目。
袁辉是云岩镇二里半村的第一书记,见到他的时候,袁辉正忙着走访贫困户调查统计扶贫干部6月份的扶贫动态。袁辉告诉记者,“为了保障脱贫责任落实,我们专门与包扶干部签订承诺书,并给他们建立包扶档案,每月调查统计一次,确保包扶干部时时有动态,事事在扶贫。”为保障脱贫攻坚责任落实,该县推行了“345”帮扶机制和“321”贫困户包扶措施。即:制订了宜川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干部驻村包户实施方案、脱贫攻坚考核方案“三个方案”,建立了县级领导督导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县级部门包扶贫困村、科级干部包扶贫困户“四项制度”,实行了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乡镇、一个乡镇一个工作站、一个贫困村一个工作队、一个贫困户一名包扶干部、一名包扶干部一本工作手册的“五个一机制”;县级领导每人包3户、科级干部每人包2户、后备干部每人包1户,抽调1186名领导干部包扶2247户贫困群众,按照“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技术干部到产业村”原则,落实77个部门帮扶77个贫困村,选派11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县委、县政府年初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会,就全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委书记与各包乡镇县级领导、县长与各乡镇部门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形成了逐级负责、分级落实的责任体系。
脱贫路上,资金保障是关键,为了保障资金投入,该县建立了以财政投资、项目捆绑、金融信贷、专项扶持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每年将财政收入的2%用于脱贫攻坚配套,且年增幅不低于20%。整合全县行业部门项目资金1406万元,集中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投放,协调金融机构继续扩大信贷支持,每年将扶持农业贷款的40%用于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县财政已列支76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配套,到位300万元;列支300万元信贷风险抵押金,为贫困户协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通过国开行协调争取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3亿元。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输不起的战役,该县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扶贫开发考核权重,提高了考核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了县级领导、考核部门、监察部门、督查部门、主管部门“五位一体”督查考核机制,对工作进展情况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估、半年一小结、年终总评比;在县电视台设立了电视问政栏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跟踪报道,按期完不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要求主要负责人在媒体向群众公开说明情况、做出承诺。同时,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将扶贫工作成效与政绩评价、干部选拔使用挂钩,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部门及个人进行奖励,考核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完不成包扶任务的干部不提拔使用,工作不力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
“六项措施”解难题 丹州街道办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把发展弓棚蔬菜作为川道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攻方向,采取项目补助、群众自筹、部门帮建的办法,筹集资金近百万元,扶持高湾、三角等川道村发展弓棚蔬菜瓜果253座100余亩。“我们村今年种植的豆角、辣椒、黄瓜、西瓜、香瓜、秋葵等蔬菜瓜果不用拉到城里去卖,在村口搭建的蔬菜瓜果市场上就很快能卖掉,棚均收益基本在8000-10000元左右,是种植玉米收益的8-10倍。”菜农陈德龙说。
其实,高湾村的脱贫模式只是该县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根据群众致贫原因和调研论证,该县围绕中央“五个一批”工作要求,按照“长期发展”与“短期增收”相结合、“设施改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扶技”与“扶志”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订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产业培育脱贫一批、教育保障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财政兜底脱贫一批的“六个一批”帮扶措施。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求,将2942户7060名居住在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区、危房危窑、高边坡地区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易地搬迁计划,整合危房危窑改造、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保障房建设、美丽乡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集中向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集中安置。位于秋林镇官庄村的移民安置工程共涉及4个贫困行政村,一次性搬迁安置贫困户28户83人,同时结合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了产业开发及发展乡村旅游,达到推进整村脱贫的目的。
产业培育脱贫一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思路,对1460户4289名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扶持、产业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鼓励发展特色种养殖、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增收产业,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依靠弓棚蔬菜种植已经脱贫的高湾村菜农姜玉州给我们算了笔账,“我这三亩多地原来种玉米,每年收入最多不超过5000元,后来政府产业扶贫,开始改建弓棚,我这一个棚240平方米,种西葫芦,一年两熟,差不多能产8000多斤,每斤销1-1.2元,算下来就是一万元左右,我这一共六个棚,一年下来收入少说也有七、八万元。”
教育保障脱贫一批,按照“多口进、一口出”原则,对904户1019名家庭困难导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贫困人口,在享受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十三年免费教育基础上,通过寄宿生生活补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国家奖学金等政策和社会力量资助等方式,帮助完成学业。
医疗救助脱贫一批,按照“补助就高、返贫最低”目标,对578户727名因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通过医务人员上门随访、免费体检、专家义诊、无偿发放药具、免费安排白内障手术治疗、住院分娩补助、门诊医疗补助、医疗保险和慢性病补助、财政代缴养老医疗保险、民政大病救助等政策,减轻经济负担。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按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方式,对366户1104名居住在林区的贫困人口,通过争取中省市支持,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和补偿性收入。
财政兜底脱贫一批,按照“兜底线、保基本”要求,对1577户2745名无劳动能力的二级以上残疾人和鳏寡孤独、老龄等贫困人口,通过叠加低保、五保、残疾人补助和集中供养等方式予以救助。同时,将政府投入涉农项目、互助资金协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资金,作为贫困户股金,实行入股分成扶贫。在享受以上政策后,年收入仍达不到省定标准的,由财政兜底,补齐差额。
“‘六个一批’脱贫人口的范围将覆盖我县90%以上的贫困人口和部分低收入群众,随着这些措施的有力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宜川的脱贫任务定会在我们承诺的时间内按期完成。”县长任建新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