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联创快评
“礼让斑马线”需要美美与共
杨朝清
  早在几年前,一些城市的交通运输等部门,曾发起过“礼让斑马线”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公交车礼让率逐步提升,其它车辆仍在斑马线上“直来直往”。“礼让斑马线”,成了一句听上去很美的口号。
  作为一种汽车文明,“礼让斑马线”不仅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也饱含“弱势补偿”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然而,在不少人看来,“礼让斑马线”虽契合追求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性,却不符合讲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理性。对于出租车和私家车来说,“礼让斑马线”作为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并没有强烈的、普遍的、持久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这恐怕也是一些车辆依旧“直来直往”的原因所在。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讲究效率、追求精准的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患上了“速度烦躁症”。时间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上紧了发条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租车司机为了多挣钱,一刻也不愿意停歇;私家车司机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也不愿意等待。在这种现状之下,“礼让斑马线”对于一些司机而言,就只是“说”的规范,而不是“做”的规范。
  事实上,“礼让斑马线”不仅是一种交通规则,也是司机与行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在人口流动迅速、异质性增强的现代社会,司机和行人通常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是,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正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对行人的出行,需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多一些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
  “礼让斑马线”的公众参与度不够,也并非都要把“板子”打在司机身上。在一个“快餐社会”,不仅司机患上了“速度烦躁症”,一些行人也同样如此。缺乏耐心、不愿意等待,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这些人“人有多大胆,马路就有多宽”,当无规则横穿马路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司机们的出行,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说到“成人之美”,市民也要学会礼让。
  同一条马路上,司机和行人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那就是让交通更顺畅,让出行更有品质。司机和行人只有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实现“美美与共”。突破“速度烦躁症”的束缚与捆绑,司机和行人都要懂得——文明出行表面上是一种约束,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多一些“放慢脚步”,生活中会多一些平安与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