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培养造就“四铁”干部
中共延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刘卫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校作为培养党员干部队伍的专门学校,要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始终坚持把“党校姓党”、从严治校放在党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为培养“四铁”干部提供政治合格的教师队伍
  党校作为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作为培养造就党员干部队伍的专门学校,必须把“党校姓党”放在党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党校姓党”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姓党,首先要突出主业主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党性教育作为中心内容,在各培训班次的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的有效学习时间必须在20%以上。所有班次都要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章党规列入教学计划,推动讲话精神和党纪党规,进学员头脑,进党校课堂。延安作为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块土地上培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要充分运用好这一独特优势,把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变成党性教育的好素材,进课堂、进教材。
  党校姓党,就要严格执行讲坛纪律。科研无禁区,讲坛有纪律。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党校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学员中,并能让学员从党校教师身上感受到理想信念的信心和力量。为此,党校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造就“四铁”干部,党校教师首先要做到“四铁”。要实行教师教案审查制、试讲制,学员评课制,确保党校真正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成为党员干部砥砺党性的大熔炉,决不允许传播违反中央精神的错误观点。
  党校姓党,就要从严治校,始终把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方针,通过严格日常的管理引导学员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把遵规守纪、自我约束固化为个人习惯。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而今天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首先必须体现在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上来,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不断创新学员管理方式,围绕学员请销假、到课、就餐等重点环节,检查和通报相关情况,问题严重的要将情况向学员所在单位和组织部门通报。
  二、始终坚持把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党校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培养造就“四铁”干部的质量与水平
  培养造就“四铁”干部,党校是主渠道、主阵地,而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教学质量是关键。所以提高党校教学科研水平始终是党校工作的中心任务。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没有这一点,办好党校就是一句空话。为此,要把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校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做,既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整体素质又要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要不断地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通过送出去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院校学习深造,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授课水平;聘任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和优秀县(区)委书记作为兼职教授,定期来党校授课;邀请全国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授,专兼结合、内外结合,壮大教师队伍。要实施名师名教工程,推出一批在延安,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名师名教,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和荣誉,真正使党校教师感受到做教师的光荣,使党校教师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同时在党校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要关心教师在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的进步,关心教师生活,帮助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追赶超越,只争朝夕的良好局面。
  提高培养“四铁”的干部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利用延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突出延安党校特色。就是要把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经验和延安精神作为一张名片和亮点,不仅要作为对延安本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教材,更要以此作为重要资源,把延安党校变成全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首选地。
  提高培养“四铁”干部的质量,科研是重要基础,离开科研作坚实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中楼阁。开展党校科研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把科研和资政紧密结合起来。科研工作一方面要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发挥党校科研在资政中的重要作用。要始终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推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校科研的重点和方向,把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与解决延安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研人员搞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党校科研上台阶、上水平的前提条件,而调动教研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科研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创新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打破专业和学校的界限,建立课题组,整合资源,强强联合、集体攻关。
  三、始终坚持把行政后勤建设放在党校工作的基础位置,为培养和造就“四铁”干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培养造就“四铁“干部,离不开必要的行政后勤保障。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办好党校就是要办好“两堂”,即食堂和课堂。党校要以教学为中心,但是教学科研必须要有行政后勤和充足的经费作保障,这是学员更好地学习和教职工更好地工作的必要条件。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行政后勤的各项规章制度。党校后勤工作覆盖面宽,头绪繁多,涉及到校内校外,必须强调制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二是积极争取党校办学经费,保证党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党校经费问题特别是一些县区党校成了制约党校发展或者是影响党校正常工作的瓶颈。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足额解决党校的办学经费问题。三是要努力改善党校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在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和杜绝铺张浪费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的办学条件和学员的学习生活条件。目前,学员在党校还是两个学员住一个房间,这样学员的学习生活均不方便,应逐步达到每人一间宿舍。特别是教职工和学员的就餐问题,更要放在与学习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改善和解决。
  四、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党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培养造就“四铁”干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党校办公和学习氛围及环境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学习热情和效果,加大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突显延安党校特色,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快中国女子大学和中央党校二部旧址的建设力度,改善党校周边环境,做好中国女子大学和中央党校二部旧址的资料收集和布展工作,使党员干部来党校学习时始终置身于历史上中央党校和中国女子大学当年的学习氛围之中,用当年学员们的学习精神鼓舞和激励自己。二是推进校史馆的建设力度,科学规划布展内容,特别是近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要作为重点内容。要组织好校史馆讲解词的撰写和讲解人员的培训。三是做好校园、办公楼、教学楼的美化工作。要将延安时期的历史照片,特别是中国女子大学、中央党校学员在延安学习、生活的照片,以及延安市委党校从办学以来的教学科研、学员学习生活照片制成大幅宣传版面悬挂出来,使广大学员一进校门就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气氛。
  五、始终坚持把主动争取上级党委和上级党校支持放在党校工作的关键位置,为培养“四铁”干部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
  党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培养“四铁”干部是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党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在党委领导之下进行。各级党委要把办好、管好、建好党校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校工作,协调解决党校的人员、经费、编制、科研项目、教师职称等具体问题。要支持和促进党校人员外派挂职交流,为党校教师挂职锻炼、教学社会调查提供必要帮助。要选优配强党校领导班子,要选拔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有实践经验、开拓创新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一大优势,要形成制度。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到同级党校讲一次课,每年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把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常性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要积极主动向上级党委和上级党校汇报工作,争取上级党委,特别是中央党校的支持,在课题立项、教师培训、图书资料、名师来校授课、中央党校旧址恢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党校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六、始终坚持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党校影响放在党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培养“四铁”干部增强党校的吸引力
  党校工作政治性强,影响面广,必须加大党校工作的宣传力度,为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了解党校、支持党校工作提供条件。一是继续办好《延安理论建设》,保证稿件质量,增强刊物的理论性、指导性、可读性。《延安理论建设》要办出延安党校的特色,要紧扣时代主题和延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要把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村七年知青生活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和宣传,突显延安市委党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扩大党校的影响力。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宣传党校。如举办全国第三届“红地标党校”理论研讨会、举办延安精神研讨会暨系列成果出版座谈会、举办全市党校系统教师及管理人员赴中央党校培训班、举办全市党校系统教师到兄弟党校学习交流等活动为载体,扩大党校影响。三是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延安电视台、延安日报、延安政府网、延安党建网以及上级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陕西党校报》等报刊杂志,宣传延安市委党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学方法创新与探索、名师名教和校内重大活动等内容,使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能够了解党校、支持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