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1版
发布日期:
牢记重托 追赶超越
黄陵答卷
    ●黄陵县城全景图
    ●黄陵煤化工园区一角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三养门
特色养殖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扶贫干部对群众进行产业培训
苹果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这两年,黄陵以习近平总书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重要论述为动力,立足“一核两带四区域”旅游总体布局,加快黄帝文化园区建设步伐,黄帝文化中心和黄帝陵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开工并加快建设,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开园并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两年,黄陵依托黄陵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园区和上翟庄科技产业园区两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曹家峪煤化工区、白石煤电区、双龙煤电区、腰坪煤电区、上翟庄新型材料制造区等5个产业板块,初步形成“一基地两园区五板块”工业产业格局,黄陵西峪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并网发电,华泰汇丰黄陵2号瓦斯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这两年,黄陵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亿元,实施攻坚项目9大类1000余项,55个村6400多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42元,贫困发生率由11.5%下降到3.9%;同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零负担全覆盖。
  这两年,西延动车黄陵站及连接线、黄延高速第二通道、黄店川道快速干线建成通车,西延高铁途径黄陵并开工建设,黄陵迈入动车时代并融入西安“一小时生活圈”。
  这两年,黄陵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医改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县,迈进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十强县。 
  

转型在路上赶超正当时
 ——黄陵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回到陕西视察工作,看望了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并针对县区发展提出了“四个问题”,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黄陵在新常态下进一步贯彻“五大理念”、抓好精准脱贫、挖掘和弘扬黄帝文化、实现追赶超越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两年来,黄陵县始终牢记总书记重托,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作为,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县域综合实力在逆境中稳步攀升,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升级,民生福祉在发展中大幅提升,深化改革在突破中接力前行,党的建设在服务中全面加强,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态势。 
  问 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好县域经济发展? 
  答 产业优化提质、改革创新提效,全县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时值寒冬,寒风凛冽。但在黄陵县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建设场面还是街头行人,并没有被冬季万物的萧条所影响。从城市到乡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招商引资已结出累累硕果,民生改善让城乡居民喜笑颜开,处处洋溢着“春风化暖”的喜人气氛。
  2016年以来,黄陵县强力实施“生态文明立县、能源电力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扩投资、惠民生,大力推进“产业优化提质、城乡统筹提速、民生保障兜底、生态文明提升、改革创新提效”工程,突出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十件大事,全力办好惠民十件实事,全县经济工作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工业转型成效初显。通过转方式带动去产能、降成本,构筑“一基地、两园区、六板块”工业产业格局。依托黄陵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实施了2×66万千瓦店头电厂、华泰汇丰低浓度瓦斯发电二期项目。年产174万吨甲醇及20万吨LNG项目进入评估论证阶段。黄陵科技产业园区100万吨生态水泥项目顺利运行。黄陵煤电基地建设已与大唐陕西分公司、国电投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设置的8个电源点总装机容量2930万千瓦,占全市规划总装机容量73.25%。预计到2016年底,生产原煤3060万吨,原油9万吨,焦炭180万吨,化产27.5万吨,发电量33.5亿度,水泥65万吨,工业生产总产值完成118.2亿元。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黄陵县在塬区建成三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在川道建成七大特色种养基地,形成“三塬三川+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4.5万亩,苹果总产31.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新发展中蜂8160箱,种植食用菌80万棒、稻田1500亩,建成薰衣草、油葵、月季等花卉观赏园3500亩。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83亿元。
  旅游经济势头强劲。目前,黄帝文化中心、黄帝陵游客服务中心、秦直道古镇等重大项目雏形初显,黄陵国家森林公园、轩辕养生谷、万安禅院等连线景区建成开放,黄陵旅游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化、休闲养生、农业观光已然成为黄陵旅游的新亮点。成功举办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系列活动、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延安·黄陵旅游季”暨电影《大秦直道》开机仪式、延安市十大森林生态旅游基地授牌暨轩辕养生谷揭幕仪式、首届“创森杯”陕西省黄陵桥山山地户外公开赛等大型活动。与携程网、驴妈妈等合作开展线上、线下的旅游宣传营销,“黄帝赐福旅游大礼包”“畅游黄陵”巴士专线等旅游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双龙镇被评为延安市旅游特色名镇,刘家川、索洛湾村被评为创建延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县接待游客52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3亿元。
  民生改善共建共享。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亿元,实施攻坚项目9大类1000余项,实现18个村整村脱贫,统筹解决了群众吃水、用电、交通、入厕等问题,水、电、路、讯及科教文卫相关指标达到100%,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实现脱贫1270户3046人,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42元,较上年度增加842元,增长19.1%;贫困发生率同比下降到3.9%。2017年将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同时,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机制,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及时发放残疾人生活补助、优抚补助金和“阳光家园”、“居家安养”补贴。全年共核实城市低保272户598人,发放低保金217.0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865户2295人,发放低保金470.83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救灾救助、五保金、优抚补助等资金1921.34万元。 
  问 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老百姓生活?
  答 产业扶贫给力农民增收路费

  一排排中蜂养殖箱整齐划一,一座座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易地扶贫搬迁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农村逐步显现……时下,扶贫攻坚的号角响彻黄陵县川塬田野的每一个角落,全县上下扶贫攻坚正春潮涌动,步履铿锵。
  在黄陵县上翟庄村,大棚蔬菜、葡萄种植户赵怀亮逢人便说,“去年政府不仅给我租了两座温室蔬菜大棚、6座弓棚,还给了3800元的产业补贴,光两个大棚去年就卖了2万元,咱川旮旯的村民也开始富起来了!”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2016年初,黄陵县还有18个村1476户3568人没有脱贫,集中分布在县境内的沮河、淤泥河、葫芦河、洛(强)河流域。黄陵县根据贫困人口区域分布特点及致贫原因,绘制黄陵精准扶贫攻坚图,划分了沮河流域、葫芦河流域、淤泥河流域、洛(强)河流域“四个贫困带”,并采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贫困带群众产业薄弱这一“软肋”,黄陵县大力培育富民产业,扶贫谋出了特色,精准做出了产业。该县沮河贫困带涵盖双龙镇、店头镇、桥山街道办8个贫困村,在扶贫发展产业过程中,按照“一河两岸、旅游观光、产业带动、集群发展”的思路,发展沮河源头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试点村,壮大果蔬采摘、香草花卉、手工加工、特色养殖(稻田、中蜂养殖)四大产业,打造沮河川道脱贫示范点;葫芦河贫困带涵盖阿党镇2个贫困村,在工作中按照“整体搬迁、川游塬果、产村融合、多业增收”的思路,整流域搬迁,塬区果业增收,库区旅游创收,劳务三产增收;淤泥河贫困带涵盖隆坊镇3个贫困村,黄陵县按照“依托水源、提升产业、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的思路,稳定传统种养业,扶持中蜂养殖业,发展山地苹果业,走生态扶贫的路子;洛(强)河贫困带涵盖田庄镇5个贫困村,又按照“有序搬迁、川薯塬果、发展三产、多业并举”的思路,引导群众离川上塬,培育翡翠梨、安沟红薯两大品牌,依托西延动车站发展商贸三产,多业并举促脱贫,真正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使贫困带群众持续增收能力大大增强。
  群众想着怎么办,干部想法怎么干。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名贫困群众,该县在实施“八大扶贫工程”的同时,认真贯彻国家“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制定出台了一揽子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和帮扶模式,确保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
  产业+就业,拓宽增收致富路。该县围绕发展苹果产业、设施种养、香草花卉、乡村旅游等,出台了10余项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行“产业托管”“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模式,使全县80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了长效增收产业。同时,以县财政补贴的方式,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就业653名,县内民营企业安置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26名。
  移民+安置,打造宜居新家园。黄陵县针对易地搬迁户制定了“三金合一”政策,将符合条件的339户贫困户全部在县城梨园新区集中安置,计划明年年初搬迁到位。同时,对“三无特困户”免费提供60平米的共有产权房,确保住有其所。
  教育+培训,造血扶贫拔穷根。该县在落实15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出台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六项助学措施,实现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助学全覆盖。同时,针对贫困群众组织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2600余人次,增强了其自主脱贫的能力。
  救助+兜底,特困群众享“特惠”。该县还为因病致贫的730户1815人建立健康档案,对45岁以上贫困人口每年进行2次免费健康体检,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全部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同时,全面落实“两线合一”政策,对671户1088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进行兜底帮扶。
  近年来,黄陵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亿元,建成安置点21个,全县所有村子实现了脱贫,减少贫困人口3913户、15427人,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42元,较上年度增加842元,增长19.1%;贫困发生率同比下降到3.9%,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问 县一级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作为、如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
  答 “成熟一项,启动一项”,让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活力
  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黄陵县坚持“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找准主攻方向和发力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随着一项项改革制度和措施的落地生效,改革红利正转化为更大的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行动。两年来,县委先后印发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文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每月对照项目表倒逼改革进度。该县2015年以来立足黄陵实际部署的135项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法治改革、社会治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红利开始逐步释放。
  “任何一个综合窗口都能办理各项事务,效率比以前快多了。”8月初,居住在县城河西社区的李先生到黄陵县政务大厅办理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手里拿着综合业务受理回执,高兴地说:“以前来要等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在一个综合窗口很快就能办理了,确实很方便!”
  从“一楼式”“多点式”服务转变为“一窗式”服务,服务窗口也从部门“单项服务”转变为政府“全科服务”,这正是黄陵县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经济改革的写照。
  近两年,黄陵县在机构改革方面,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县级取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7项,67项审批事项转为日常管理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理;精简率为32.17%。按照“理顺关系、整合职能、优化结构”的思路,整合了卫生、计生、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职责,使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6个压缩为19个。同时将全县249个事业单位重新进行了科学合理分类,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方式、机构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努力构建全县公益服务新格局。
  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共享发展成果,黄陵县把重点领域改革向民生聚焦。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实施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制度,2016年县财政为城乡居民代缴医疗保险699.57万元;下发了《黄陵县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建立了社会救助发现和协同机制;制定了《黄陵县关于加强孤儿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实现了孤儿登记乡不漏村,村不漏人。在教育改革方面,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十五年义务教育免费制和教师校长轮岗制,建立了5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合作联盟,初步建立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增量评价系统”和“学习诊断系统”试点工作,形成“内联外合”的大联盟教育体系。同时,本着“资源共享、借梯登高、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黄陵中学与西安高新一中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实现了教学管理互研互学,使合作办学为教育理念转变、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搭建了平台。2015年11月,被省政府授予“省级教育强县”称号。在医疗改革方面,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零负担、县级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在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实现了民生落实处,百姓得实惠、医疗得发展的多赢局面。同时,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医院与西安交大二附院达成协管协议,实行“管办分开”的模式,医院在院容院貌、医德医风、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知名度及群众满意度日益提高。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县。同时,创新食药监管模式,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推行“三管一查一公示”监管模式,夯实监管责任,发挥全县8个基层监管所和196名安全协管员作用,实现食品药品阳光经营,使广大百姓得到实惠。
  问 如何继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答 舞活党建龙头,打造特色品牌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管?农村党员队伍的管理如何严?是各级组织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去年以来,黄陵县按照“巩固、提升、统筹、创新”的思路,注重落细落小,在工作理念、布局、载体、制度、措施上综合用力,推动了干部选任监督、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实现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综合施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该县以强化党委龙头作用为重点,不断加快镇办综合改革步伐。全县11个镇办减少至6个,党政领导班子人数精简至62名,原有的191个村减少为105个,公安、学校、工商等基层站所的党组织关系全部下划至镇办党(工)委统一管理。在每个镇办建立1个“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成立1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厅一网一中心”服务群众平台。在农村开通“村情党情直通车”,依托党员活动室建立便民服务室,推行村干部代办领办制度,并全覆盖式下派第一书记105名,推行“五个一”驻村措施,帮助农村建强班子、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在社区,则以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为重点,建立党小组83个,社区便民服务站14个,“有偿+无偿”的社会化服务队伍8支,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多种服务。机关以建强队伍、服务中心为重点,开展“两进一创”活动。每个机关党支部进农村联系包抓1个村党支部,先后落实帮扶措施477条;每名党员进所在社区认领1个服务岗位,累计开展服务3800余次。行业及窗口单位狠抓形象提升,对涉及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50个行业单位全部进驻县政务大厅,整合156项服务功能,实行集中办公、联合办理。在全县36个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全面推行“无假日”便民服务机制,采取“一人多职、一岗多人、挂牌上岗”的办法,提高便民服务效率。
  深学实做,党员思想作风持续向好。县委书记带头先后面向1150余名领导干部、农村干部、所在支部党员讲了4次示范党课。在用好“党员小书包”的基础上,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外出流动党员量身定制了实体小书包、卡式收音机、“一对一”帮学等自学措施。在县委党校不间断举办轮训班10个批次,覆盖党员干部7000余人次,成立“柯小海先进事迹宣讲团”,逐党委巡回宣讲16场次。全面推广“问题墙(栏)”制度,深入开展“补提树”“回答四问、争当四有”活动,各级累计整改问题40400余项。以正风肃纪、治庸治懒为重点,开展专项督查15次,查办案件142件,党政纪处分119人,从根本扭转了党员干部作风。
  强化机制,党员干部创业动力激增。该县把“三项机制”作为推动从严治党、激发干部活力的有效手段,细化了鼓励激励的评定依据和奖励标准,明晰了容错纠错的运用界限,为干事创业者撑腰,给改革创新者松绑,让为官不为者让位,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积极作为、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活力。对应“三项机制”,该县还出台《干部工作日志》制度,为精准识别、考察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干部创业的活力和动力。2016年,对重点任务推进不力、履行管党职责不到位的9名干部落实了免职调整措施;在乡镇换届过程中,对一线踏实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12名基层干部予以提拔使用,树立了有为者才有位的导向。
  创新模式,党建特色品牌彰显实效。该县在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中,推行“党组织+协会+农户”“党小组+田间课堂”等模式,开展党员“示范园”“示范田”“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先后组建苹果、蔬菜产业党小组34个,开展田间技能培训89场次,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273人,做到“党建”与“富民”相互促进。在党建+社会治理模式中,推行群众说事室、党员调处岗、农村道德讲堂、党员联户代言等制度,先后设立“说事室”105个,确定党员“代言人”380余名,326名党员认领“调处岗”,累计化解各类信访案件、矛盾纠纷174起,实现社会治理向党建工作的有效“借力”。在党建+环境整治模式中,围绕“2+1”三城联创和“美丽乡村”建设,1992名机关党员参与“红袖章上街巡查卫生”活动,1700余名农村党员带头包巷道、认领卫生责任区,先后组织党员群众开展28次集中性整治行动,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党建+精准扶贫模式中,推行机关支部联村、党员领导包户、一线党员领办致富项目等机制,推广“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和产业托管等扶贫模式,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9%,贫困人口减少到206户522人,有力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