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户办起了家庭养鸡
●贫困户发展养驴致富
●生态扶贫
●合沟移民扶贫搬迁点 寒冬腊月,陕北的最低气温逼近零下二十度。在吴起县铁边城镇田南湾村的盘山公路上,县委组织部的干部所乘坐的皮卡车正在艰难地爬行,车上载着米、面、油等慰问“这些娃娃今年已经来了六七次了,没有一次是空着手来的,还不是为了让我们穷人能过上好光景?这大冷的天,怎么说也要让他们吃顿热乎饭?”正在打扫卫生的贫困户张志礼笑着说。岁末年初,吴起县脱贫攻坚年终冲刺战打响,全县1199名党员再次来到3319户贫困户家中,与他们一起聊家常、算收入,总结过去,谋划来年。包扶干部为贫困户送去衣物和食品等,让贫困户能温暖快乐地过年。
措施精任务准干群发力一年脱贫 2015年全市精准扶贫启动后,吴起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经过广泛调研和综合研判,提出三年脱贫任务一年完的战略目标,全县上下团结一致、迅速行动。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以扶贫开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紧紧抓住“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三个关键性问题,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县乡村三级联动,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进攻。经过全县干部和广大贫困户的不懈努力,2015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950元,实现了年末整体脱贫目标。
具体工作中,为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该县严格按照“一见面、五签字、一把关、三公示”的程序(调查必须与农户见面,经农户、村民小组长、村干部、镇驻村干部、镇包片领导五级签字确认后,由镇主要领导负责把关,审核结果在村组、乡镇驻地、县政府网站进行公示,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层层把关,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对全县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进行重新核实),共确定贫困人口3369户8879人,其中产业户2862户7916人,兜底户507户963人。
在扶贫措施上,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五个一批”工程。即:一是移民搬迁摆脱一批。对于地处偏远山区、不具备发展条件,有进城意愿的贫困户,通过组织动员搬迁到县城或乡镇驻地从事二、三产业,彻底摆脱贫困条件限制,2015年搬迁3853户13500人,其中涉及贫困户1055户3693人。二是发展产业致富一批。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同时每年列支300万元,作为贫困户3-5万元贴息贷款的风险担保基金。2015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9205万元,引导产业户2862户7916人发展致富产业,建成苹果园9221亩、大棚177座,共养猪5266头、羊7044只、土鸡9.4万只。采取“企业大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帮带模式,共吸纳贫困户660户1930人参与联动合作发展,人均增收2500多元。三是生态劳务补贴一批。对于没有技术技能的贫困户,鼓励单独或联户在自家承包地上发展家庭林场,实行苗木自育自栽,林业部门按工程项目标准验收并兑现政策补助。采取造林劳务补贴的办法,实施了36万亩新造林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据统计,2015年仅造林一项,就有2000多贫困人口参与劳务补贴,人均收入4500元。四是社会保障减负一批。对于身患大病重病的贫困户,经市上统一合疗政策报销后,剩余部分县财政再按60%的比例给予二次报销。另外,投入了104万元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了一次免费体检,并将此项工作一直延续下去。对贫困子女上学,除享受县上的“五免一补”免费教育政策和省市贫困学生相关补助政策外,普通高中生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中高职生3000元,大学本科生四年12000元。五是政府兜底救助一批。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507户963人,全部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按照人均4300元标准,兑付差额救助资金101.6万元。
为确保包扶政策落到实处,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县上一是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涉农部门、包村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包扶责任,明确各镇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目标任务夯死肩。二是按照领导干部驻村联户结对包扶制度和考核办法,将3369户贫困户脱贫任务夯实到1199名党员干部身上,并下派村委第一书记81名,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三是成立由纪检监察、农业、扶贫、督查考评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不定期深入镇、村组督查,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另外,并将精准扶贫与各镇部门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挂起钩来,以严格的考核倒逼工作落实,确保各项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采取各镇自验与县上复验相结合的办法,由经发、财政、监察、扶贫等部门组成验收组,深入镇村,逐户逐人,与群众一起算账,真正做到“要群众认账”。经过测算,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950元,实现了年末整体脱贫目标。
抓根本盯目标增加收入巩固战果 2015年实现全县脱贫后,吴起县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2016年全县脱贫攻坚主要目标任务是“抓住一个根本,紧盯一个目标”。“抓住一个根本”就是通过巩固提高,使全县巩固户5115户13540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紧盯一个目标”就是紧盯增收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巩固贫困户收入,累计投入资金9290万元,实施了产业、生态、教育、医疗、兜底、基础设施等六大扶贫工程,搬迁安置巩固户1526户4215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为全县群众快步进入小康社会解决了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推进家庭林场建设。2016年全县新发展家庭林场7个,实施荒山造林7.5万亩。每个家庭林场至少带动50户巩固户参与造林绿化,人均可增加劳务收入1600—2000元。此外,县上支持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每亩补助劳务费、苗木费150元和100元的肥料、膜费用。据统计,2016年全年新建果园3万亩,计划用3年时间累计栽植苹果20万亩,人均达到2亩。鼓励农民种植大棚,发展羊子、生猪养殖,县上对新建日光温室大棚每座补助5万元,规模在200只以上的羊场补助3万元,半封闭猪舍补助8000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以山地苹果主导、棚栽蔬菜扩面、特色杂粮提升、畜禽养殖增效的格局,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增收致富产业。还有一道保险,就是该县依据中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关政策,积极争取易地搬迁建设项目,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序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认真搞好历年避灾移民安置房建设、分配工作,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同步配套教育医疗、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等设施,通过打工经商、发展产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年内完成建档立卡在册巩固户890户2136人搬迁任务。最后,加强教育医疗扶贫,该县将所有在册的巩固提升户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报销范围,实行学生助学金全覆盖。特别是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实行政府兜底。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管,对因病因灾返贫的,及时给予社会救助,决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中,贫困户是一个堡垒,如何攻克这个堡垒,吴起县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带来了显著效果。全县贫困户一年内实现脱贫,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在打通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上走出了一条特色路。
通讯员 樊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