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教师职称改革再放大招
  1月8日发布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备受广大老师关注,涉及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度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内容。今后职称评定中的这些事,老师们更能放心了。让正高级不再遥不可及
  在健全职称制度体系方面,《意见》提出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适时调整、整合,探索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根据专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类别,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评正高,中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
  在制度体系方面,早在2015年8月《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了。
  其中已经明确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德才兼备方为真人才
  《意见》要求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师德不过关职称就免谈
  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在上学期师德考核中获优秀等次。晋升初、中级职称,师德考核必须合格。基层一线也要站在职称一线
  《意见》提出,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让职称评定既奖优又暖心
  《意见》已经明确指出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倾斜,唯有切实贯彻才能温暖一线教师的心。
  唯资历、唯学历、唯论文的职称评定要“翻篇”了
  论文不再是门槛,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
  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三唯”的时代要远去
  长期以来,职称评定一直饱受“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诟病,希望《意见》的出台,能够解决众多教师的一大烦恼吧!
  从外语、计算机考试上“松绑”
  《意见》里还说到,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的职称系列和岗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好老师不再被外语和计算机难倒
  《意见》的出台,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对优秀教师的不公平现象,也有利于广大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线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