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3日
引得黄河水润泽延安城
  出延川县城向东约25公里,绕过两座狭隘的山梁,黄河好似一头昂首欲跃的雄狮,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随意扭出一个巨型大弯,到达延川境内第二道大弯——延水关,这里就是延安黄河引水工程的起点,黄河将从这里滔滔不绝流入延安城区。
  这是一份长久的努力,这是一个多年的期盼,这更是一个城市腾飞的机遇。
  进入冬季的延安,寒风凛冽,在陕西延安黄河引水工程黄延线管道铺设沿线,数千名工程建设者正在寒风中紧张施工,近百台大型挖掘机、岩石切割机、吊车等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人与机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美妙交响乐,蜿蜒的管线犹如一条巨龙,正在快速挺进延安,延安千百年来守着黄河没水吃将成为历史。届时延安新老城区每天将增加6万多立方米供水(远期可达到10万立方米),供水保障率将大大提高。到2018年惠及老区百万人口的最大水利民生项目——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将全面竣工,在黄河之水的润泽下,延安多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仅可以得到解决,还将迎来经济腾飞发展的新机遇。
  黄河引水根治延安城区及北部水资源短缺
  作为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延安是我国21世纪能源化工产业重要的接续地,是陕西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然而,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463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5%,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1%,远低于国际和囯内最低需水线。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和陕北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延安城区及产业转型,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单纯依靠境内水资源已无法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成为制约和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此,我市提出了从黄河和清涧河联合引水的战略性水源方案,以解决延安市及周边区县的长期供水水源问题。市第四次党代会、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引水兴工,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并将延安黄河引水项目作为该战略基础性、支撑性工程,这也是事关延安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工程。
  市委、市政府邀请有关专家多次论证后认为,从黄河调水虽然距离长、投资大,但黄河水量充沛,足以满足延安城区和北部县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将打破延安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制约。经多方努力,2012年9月黄委会增批年取水量7178万立方米;总取水量达8977万立方米。总投资43.85亿元,单体投资创我市水利工程之最。
  延安人有望喝上黄河水
  2016年10月30日,全长20多公里的黄河引水工程黄延线隧洞全面贯通。“作为黄延线最后一条隧洞,姚家山隧洞的贯通为黄延线的贯通和顺利实现城市供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将全力以赴进行主管道铺设,争取早日为延安市供上黄河水。”黄河引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明辉说。
  “黄河引水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建设内容几乎涵盖水利工程所有专业、技术要求高,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移民征迁多,单体投资创我市水利工程之最,对我们建设管理水平、施工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但有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务局的坚强领导,有沿线各级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质保量建设好黄河引水工程,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黄河引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慧明说。
  从延安市区,一路向延川县前行,记者看到,沿线不同节点处,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工人们奋战在施工一线,加班加点开展泵站、水厂、水库和输水管道铺设。目前,黄延线1至6级泵站主体工程完成,杨家山等6条隧洞全长20.67公里已全部贯通,管线开挖完成62.5公里。
  按照工程总体设计,黄河引水工程于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工期55个月。全线设泵站9座、水库2座、水厂2座,泥沙预处理站1座,输水管线境内总长145.78公里,分别由一条主管线(黄河至延安东川水厂)、三条支管线(甘谷驿采油厂至延长县工业园区、延川县至子长、至清涧县)组成。目前,工程参建单位正在昼夜施工,全力会战黄延主管线,力争早日向延安城区、周边县区及工业园区供水。
  据介绍,黄河引水工程途经我市4个县区12个乡镇74个行政村,建成后可解决延安城区、延川、子长、延长和榆林市清涧县近100万人的生活用水,并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延长县工业园、延川县工业园、延长油矿永坪炼油厂、子长县工业园和清涧县红枣产业创业园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  (本报记者 刘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