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小官”办大事
●靳团结(左一)查看大棚建设
●靳团结(右一)与村民进行村务讨论
●闫岩东(右一)与贫困户贴心交谈
●马永涛(右一)带领陕西友谊医院义诊团入户体检
南江涛(左一)进村入户,与村民促膝交谈
  选派“第一书记”下基层,是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按照中、省市委的要求部署,2015年7月,子长县选派188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担当“第一书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年多来,他们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方式方法,得到百姓拥护和好评,为全县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了标杆,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如何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村民的点点滴滴。 
 

靳团结:引领村民走脱贫致富路
通讯员 李晓军

  走进玉家湾镇景家坪村,一排排温室大棚坐落整齐,刚引进的油用牡丹栽植在冬田里,被埋成一个一个的土堆……“我就是要靠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富起来。”靳团结朴实的话语里,透出一股倔强劲儿。
  他自从去年7月份,从该县编办的一名普通人员被下派到玉家湾景家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日夜想着村上该如何发展?群众该怎么脱贫致富?通过他的深入调研和摸索,目前村上基本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温室大棚、油用牡丹的产业发展路子。
  景家坪村的任家砭自然村,是革命烈士任志贞的故乡,任志贞闹红的故事在十里八乡广为传诵,当第一书记靳团结来后,他广泛搜索任志贞的各类故事,多方协调资金,为任志贞的故居进行了维修,布展。2016年6月19日一拨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记者第一次走进了这个山沟沟,《陕农报》的记者王宏海感慨地说:“这就是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啊!比刘胡兰还要早,号称‘刘胡兰之前的刘胡兰’,18岁就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了不起啊!”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靳团结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而今,他依托本村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协调相关单位修缮、改造了任志贞烈士旧居、马文瑞旧居、陕北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等,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旅游景点品位。2016年先后接待全国67家新闻媒体记者采风活动、全国文联采风团、吴岱峰考察团、西安退休老干部考察团、“成长军营训练团”三期等303人次,让每位来客住农家窑洞,吃农家饭,感受原生态农家生活,这不仅宣传了任家砭红色文化,还提高了景家坪(任家砭)红色乡村游的知名度,为群众创收近6万元。在接待中,该村注重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在确定的10户参与接待的农户中,由2户党员中心户分别带动4户农户接待游客吃住,摸索出了一条党员带动农户接待游客的创新模式。在靳团结与该村的积极努力下,建成大棚采摘园17个、休闲垂钓1处、山水农家1处,目前,200亩牡丹园建设正在筹划中,先后被中国世界文化促进会、县非公党工委、书法美术家协会、成长军营授予红色文化基地、现场教学点、美术写生基地、“成长军营”特训基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力争将景家坪村打造成陕北最美乡村之一,纳入该县重要红色旅游线路景点。
  按照县上《关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短平快增收致富产业的实施办法》,针对村上现有的10个蔬菜大棚老化比较严重的问题,靳团结多次走访调研,先后召开三委会和村民大会,确定了在本村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13座。通过讨论、报名、抽签,确定了6户大棚种植户。项目建设前期,靳团结积极协调县蔬菜开发中心、扶贫办派专业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分别争取到县扶贫办13万元(新建一座大棚10000元)、蔬菜开发中心26万元(1米400元)新建大棚的扶持补贴政策。同时,针对部分种植户资金短缺的问题,靳团结积极与镇信合协调,为新建大棚户按照每座棚3万元、2座棚5万元的标准,共计协调贷款27万元。新建的13座蔬菜大棚,2016年收入52万余元,棚均4万元,成为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发展大棚产业的同时,靳团结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豌豆老酱、手工粉条、黄米稠酒等特色加工业,着力打造“任家砭”牌旅游产品,产品深受市场和游客青睐,有力带动了村上第三产业发展。 
 

闫岩东: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通讯员 乔盼盼 穆小娟

  进入杨一村,“美家购物广场”几个大字格外显眼,宽敞明亮的环境、整齐有序的货架、质优价廉的商品。杨一村村民想都想不到的购物广场竟然在自家门口办了起来,这都要归功于闫岩东。
  自2015年7月进驻杨家园则镇杨一村第一天开始,闫岩东就围绕着致富、扶困、党建这些关键词,为杨一村的未来思索着……
  “以前这里是个农贸市场,卫生条件不好,很大一部分面积也没有合理利用。这问题一直挂在我心上,想得睡都睡不着觉。”2016年9月,怀揣着一颗为民谋利的火热之心,闫岩东不管路途遥远,不顾来回奔波,自掏腰包先后到温州、甘泉、永坪等地学习考察、洽谈交流、听取商家意见、走访企业基地,通过与投资商多次协调和商谈,闫岩东的诚意打动了投资商,成功争取到美家购物超市300万元的投资项目,现已正式运营。一位老伯乐呵呵地告诉笔者:“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这里啥都有,还比城里便宜!超市开到自家门口,真的是太方便了!”
  在促进杨一村农业产业发展上,这个来自县工程质量技术监督站的年轻人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规划建设标准蔬菜大棚122座,45座已建成使用,总投资达900余万元,筹划成立石太山产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山地苹果,新建果园50亩,多次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指导;兴修水利,积极协调修建水井,解决山地苹果灌溉问题……
  说起闫岩东为村里做的好事,村民们如数家珍:村里的数条巷道年久失修,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周边群众苦不堪言。闫岩东结合自身工作优势,反复测量上报,终于协调到了20条巷道的硬化、下水改造项目,2017年开春即可完工;村民杨永生、宜毛燕夫妇相继去世,留下三个可怜的孩子,家里一下子陷入了绝望。闫岩东第一时间自掏腰包送去慰问金2000元,给上大学的老大协调助学金6000元,又介绍老二到外地务工,帮助老三办理了孤儿手续;村民高原因患病多年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闫岩东想方设法协调贷款,帮他建起了牛棚,购买了8头牛,“病殃子”成了养殖户;身体残疾的贫困户黄二怀的女儿需要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闫岩东及时协调转学,还不忘勉励孩子认真学习,努力进取……
  “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就是不一样,他是真心来帮助咱们村民的。”年过六旬的任竹琴对闫岩东赞不绝口。杨一村的村民们都开始慢慢认可并喜欢上了闫岩东,他逐渐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身为第一书记,只有让基层组织活起来,让广大党员动起来,我才能松一口气。”自从闫岩东驻村以来,他多方协调党员阵地建设和广场建设项目资金,维修了党员活动阵地;他按照县、镇领导要求,规定每月25日为党员活动日,并公示了支部委员轮流坐班制度;他亲自组织党员学习,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讲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的勃勃生机;他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实施了“以亲帮亲”,号召在村的党员积极帮助自己外出亲戚党员开展各项工作;他动员年轻有为、进取心强、产业发展能力强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为村上党组织建设和发展注入后备力量……支部委员田艳军佩服地说:“闫书记的党性、素质和能力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全部党员学习。”短短一年多时间,杨一村的党建工作就走在了全镇的前面,先后被8家兄弟村自行组织参观,镇政府组织观摩一次,受到县委组织部、镇党委的多次奖励和表扬。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只要你实心干,就一定会得到村民的认可和信任,那么付出再多都值得。”闫岩东这样总结自己一年多的农村工作生活。 
  

马永涛:张家庄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通讯员 李晓军

  马永涛经常说:“我来张家庄村,不是混日子的,我是真心想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的,张家庄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个来自西安的陕建集团职工,2015年7月被单位派驻到延安市子长县张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个村共有党员25人,60岁以上党员15人,党员老龄化问题严峻,党支部班子成员存在断代的隐患,马永涛多次召开支部会议,认真研究,将该村石侯海、赵随合拟定为张家庄村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村支部书记石连平告诉笔者:“马永涛这个娃娃年青有为,有思想有担当,又肯吃苦,他到我们村上来能吃住在村上,能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为村上的发展定目标设标准,学习‘两学一做’资料的同时,能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大讨论,利用学习总结平时工作中的问题和纰漏。”作为第一书记,马永涛每周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组织全体党员每月定期观看远程教育视频,学习新政策,学习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事迹,让每名党员,更准确地树立自己的目标,提高个人修养和工作方式。在2016年8月,他还组织全体党员驱车50公里前往任家砭学习基地,学习老一辈革命先烈励精图治的精神,让老一辈党员光荣事迹洗礼新时代的党员干部。
  为了让基层党员干部更好地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准则》,马永涛组织三次全体党员、各小队队长观看法制教育讲座,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组织“三委会”成员在村委会办公室利用两天时间,观看中央纪委大型纪录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让大家清楚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是坚决不能碰的。截至2016年底,张家庄村连续三年零犯罪和零上访记录。
  马永涛告诉笔者:“他到村上来,就是想给村民干些实实在在的事,让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脱贫。”他首倡思想先脱贫,多次深入村民家中,告诉他们“扶贫先扶志”的道理,接着他解决了村民土地少的问题,与单位协调资金120万元,治沟造地150亩,村民人均耕地面积翻了两番。在解决了土地的情况下,他引进新技术,对村上三户蘑菇养殖户进行技术改良,成功培育出了适于城市消费人群的棚栽蘑菇,并且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宣传蘑菇大户,指导其开展多种经营模式,极大提高了蘑菇效益。同时,他从宁夏引进黑枸杞成苗试种,如果试种成功,将在全村大面积推广种植。在马永涛的积极协调下,陕西建工集团对张家庄村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一本、二本学费全部资助,三本、大专一次性补贴3000元,2015年帮扶8名,2016年帮扶5名,共计资助8万余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永涛协调陕西建设技师学院,组织一批专业技术老师前往张家村,对年底外出务工回村人员,集中免费进行培训,培训项目主要有电工、管工、砌筑工、钢筋工、抹灰工等热门工种,并使培训人员结业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样来年再外出务工,可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和工资待遇。他还组织17名村民参加杨凌农高会,开阔眼界,增长才干。2016年10月27日,陕西省友谊医院义诊团驱车400多公里从西安走进该村,为800多名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在义诊现场,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为村民答疑解惑,并建立健康档案,凭档案村民可在陕西省友谊医院免费治疗,并为村卫生所送去价值1000余元的血糖仪和穴位按摩仪器。患者王万财感激地说:“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让西安的大夫看病,村上真是对结了一个‘活财神’单位啊!” 
  

南江涛:真情为民树口碑
通讯员 王东东

  “只要能看到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他们富裕了,我就放心了”,子长县涧峪岔镇重耳村第一书记南江涛如是说。2015年7月份,在子长县统筹办任职的南江涛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涧峪岔镇重耳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扑下身子,坚持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将一件件为民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和热情,赢得老百姓的赞誉,也践行着第一书记所赋予的责任。
  “村里的事儿就是我自己家的事儿,不然就对不起第一书记这个头衔。”这是南江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上任后的第二天,南江涛就把自己的家搬到了村委办公室,全身精力都投入到了重耳村的脱贫致富上。他把村干部、老党员请到村委会,与他们促膝长谈,了解村里有哪些打算、存在哪些困难,共商重耳村的发展大计;他走进村民家里,和他们拉家常,来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干农活,了解到村民的想法,摸清每家每户最真实的情况,将村民们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了他的民情日记本上。从天亮忙到天黑,2个月后,他走访调查了287户1060人,了解了村里的困难群众、致富能手,摸清了矛盾纠纷,用脚步在自己心里绘制了一幅村情民情“百宝图”。
  近年来,随着重耳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用电量的不断增长,加之线路严重老化,用电高峰时段,电压就不稳定,村里会跳闸断电,极大地影响了该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得知全村村民对电力的迫切需求后,南江涛便跑到电力公司,想要申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却被告知由于重耳村地理位置偏远,电力部门没有意愿投资。南江涛并未就此作罢,经过多方奔波争取,终于得到了陕西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子长分公司的支持,将该村电网改造纳入2016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55万元,安装2台30KVA的变压器。升级改造线路11公里,涉及重耳村4公里,杨河村4公里,方家河村3公里。
  “以前一到用电高峰,村里就会出现跳闸、断电的现象,水抽不到,饭也做不了,农田也灌溉不成,可麻烦了。”村民南世慧告诉笔者,“现在好了,这农村电网改造又升级,我们终于能用到安全放心电了!”
  涧峪岔镇重耳村距离县城47公里,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一直不能流畅看电视,无法上网与外界顺利沟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南江涛第一时间找到通信网络服务运营商寻求支持,经过多次协调争取,最终联通公司投资5.63万元为该村接入了100m光纤宽带。“村里有了这光纤宽带就是好,不但可以从网上纵览国内外大事,查询养殖、种植、商品信息,还可以‘面对面’与亲朋好友聊天。”村民刘世仁欣喜地说。
  重耳村盛产小米、洋芋、香菇、土鸡蛋等绿色纯天然土特产,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南江涛带领村民开网店、进农家、跑市场,让这些深藏农家的土特产搭上了“农村淘宝”的光纤网络“高速路”,让村里的这些“宝贝”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村民们也因此足不出户就鼓了钱袋子。“山里人家最愁没销路,自从家里接入了光纤宽带,把农产品挂到了网上后,我再也不用发愁了。”村民汪占祥指着自家的小米,欣喜地说,“你看,这些都已经订出去了,就等发货了。”
  一年多过去了,南江涛先后争取项目资金近200万元,为村上修路、架电、谋产业,村民们都说他“小官”办大事,心里想的都是老百姓,有了这样的第一书记,生活才有奔头。
  谈及下一步打算,南江涛告诉笔者,他还围绕重耳历史,拍摄、制作了重耳文化公园历史文化旅游宣传片,要通过发展重耳村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打造一个百亩果桑产业示范园,通过深加工生产桑叶茶、桑枣汁、桑枣干、桑枣酱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