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1版
发布日期:
牢记重托追赶超越
【安塞答卷】

百里绿色长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苹果红了,果农笑了
候沟门村党员群众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观看学习十八大精神
安塞河滨公园一角
    ●安塞全景图
●以棚栽、养殖业为主的方界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新型无土栽培技术
●现代化的抽油机生产车间
  这两年,是安塞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年,2016年10月15日,撤县设区获得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批复并正式挂牌,实现了由“县”到“区”的历史性跨越。
  两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复杂局面,安塞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促投资,调结构、促转型,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增、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73.8亿元,同比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3亿元,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15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8元,增长9.2%。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9亿元。
  两年来,安塞区紧紧抓住“省级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区”机遇,扎实推进“延塞一体化”,城区建成面积由2011年的3.4平方公里扩展到4.2平方公里。
  两年来,安塞区民生资金投入年均达到10亿元以上,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认定和省政府“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切实解决了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社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两年来,安塞区以创建“全省文化综合改革示范县”为统领,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用于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2015年12月,安塞荣膺“中国曲艺之乡”,成为全省唯一“五乡”之县(区)。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辉煌
——安塞区加快转型发展,经济社会稳中有增持续向好
通讯员 周建东 冯青花 蔡英 马志青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西视察时,针对县区发展提出了“四个问题”。两年来,安塞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重托,凝心聚力,奋勇争先,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发展战略,致力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致力强统筹、重建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致力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福祉不断增加;致力出精品、创品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致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彰显;致力转作风、建制度,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问 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好县域经济发展?
  
答 加快转型发展,保持经济社会稳中有赠、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15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复杂局面,安塞区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及“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促投资,调结构、促转型,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增、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3.8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3亿元,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15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8元,增长9.2%。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9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现代农业产业开发步伐加快。2016年新建新型日光温室385座,弓棚523棚,蔬菜产量达28.16万吨;完成新建及改造苹果园1.5万亩,苹果产量达12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6个,新发展各类适度规模养殖户298户,完成农作物产量达6.8万吨。工业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按照“招新盘旧”的思路,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油气转化利用等项目,推动园区经济结构调整,新引进非能源类项目5个,园区投产企业达到27个。其中,陕建集团(延安)新型材料项目顺利落户园区,延长石油20万吨LNG完成设备订货,厂区基础设施建设竣工,大唐风能二期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年实现产值23亿元,编制完成了《安塞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安塞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张到13.6平方公里,为园区长期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油气生产保持稳定。全年预计生产原油216万吨,天然气产量达10亿立方米。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壮大。文化旅游“四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冯家营民俗村文化演艺广场、窑洞庄园建设基本完成,QQ农场收益可观;南沟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区完成投资2.1亿元,2016年7月份以来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59个,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站点46个,与中国网库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苹果文化节暨大型O2O交易订货会,签订苹果销售合同3万余吨。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确定实施的35个重点项目和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整体推进顺利,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9亿元。围绕延塞一体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平等化。启动实施老城区供销物流大厦建设,完成城南白坪新区灾后重建暨公共租赁住房安置工程二期和城北区、环城路人行道改造工程,城区建成面积由2011年的3.4平方公里扩展到4.2平方公里。沿河湾国家级重点镇和砖窑湾县级重点镇实施项目15个,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了包茂高速、延志吴高速和安子公路沿线24个美丽乡村建设,全区城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公务服务日趋均衡。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16年完成营造林面积5万亩,补植造林2.7万亩,水岸绿化214公里、道路绿化140公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加快,新修改造基本农田1.8万亩,完成治沟造地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全面启动延河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了城区段河道修整美化工程,堤防工程和河道整治全面完成,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载体,重点推进了产业脱贫、搬迁脱贫、能力就业脱贫、文化旅游脱贫和政府兜底保障等“八大”脱贫举措和五项工作机制,带动全区精准脱贫全面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推行合作社帮带、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和果园托管、支部引领“四种”产业扶贫模式,重点苹果长效致富产业和大棚蔬菜、养殖等短平快增收项目。年完成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政府兜底保障2042户
  民生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全区工程全面完成,延安保小和第三幼儿园建成投运,第二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区疾控中心实验楼建成投运,区体育运动中心正式投用,成功举办全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圆满完成“奥运冠军安塞行”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安塞分会场系列演出活动。《在希望的田野上》精准扶贫文艺晚会在延安干部学院演出,剧《大爱无垣》在省委党校上演并在全市开展巡演。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年社保基金累计支出1.83亿元。
  问 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老百姓生活?
  答 抓产业、摘穷帽、奔小康整体脱贫不让一个人掉队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后,安塞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大力实施八大脱贫工程,推行五大工作机制和产业扶贫四种模式,精准脱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抓产业学技能拔掉穷根子
  “一棚蔬菜,一棚蘑菇,一年下来能挣个七八万,去年我已经
  4万元的产业扶贫贷款,同时还了一部分债务,过几天准备再把剩下的4万元也还了,这下我就没有负担了,可以安心地过个好年了。”提起种大棚给家庭带来的变化,沿河湾镇高家峁村的拓振东有说不完的话。
  据了解,安塞区像拓振东这样因病致贫的贫困家庭共有
  户,占贫困户的46.3%。针对因疾病、家庭变故、自然灾害而致贫的贫困群体,安塞区提出了“扶贫先扶志,立志拔穷根”的总思路。让贫困群众先从思想上脱贫,树立信心,跨出困境,兴建产业,壮大产业,脱下贫困的帽子,大步奔小康。
  “要想拔掉代际相传的穷根子,就得从长远考虑,让贫困群众能够彻底走出困境,安塞区制定了《扶持产业发展确保实现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坚持长短结合,因户施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帮助贫困户发展苹果、大棚蔬菜、家庭养殖等长效致富产业。”安塞区扶贫开发局局长牛社智这样说。
  2016年,安塞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703户,依靠种植苹果脱贫379户,依靠小型家庭养殖脱贫766户,依靠设施蔬菜脱贫102户,依靠劳务输出脱贫272户,依靠特色种植业脱贫137户,二三产业脱贫47户。
  安塞区根据致贫原因,量身定制创新扶贫模式,开展了专业合作社帮带和产业大户带动两大扶贫模式。
  说起招安镇白渠村的樱桃扶贫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过帮扶单位爱卫办的精准识别,入户走访,整合资源。2015年7月份,招安镇白渠村成立了“安塞白渠富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由白渠村村民小组10户贫困户27人及致富能手白飞飞组成,共28人。白飞飞投资16万元,其他贫困户以国家政策性产业扶贫项目基金的1万元作为投资资金享受年底分红,包扶单位区爱卫办投入10万元。他们用36万元建了43亩樱桃园,年终按4∶3∶3的比例分红,全年收入的40%用于下一年的生产经营,正常情况下,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可达到1万元以上。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没有收入,则实行兜底保障,保证贫困户每年收入20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实现既能利润分红又能挣工资的双赢成效。
  “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还可以帮助合作社或产业大户做大做强,带动整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白渠村帮扶单位负责人倪明慧这样说。
  找路子挣票子摘掉穷帽子
  在扶贫的道路上,安塞不仅踩着优秀经验的脚印前进,同时走出了一条条因地制宜适合本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该区围绕“五大文化品牌”,制定了《关于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举办了多期腰鼓、剪纸、绘画和民间艺术表演培训班。共培训腰鼓演员、民间艺术表演人才238人,其中贫困家庭成员117人。
  出点子找路子,住新房挣大钱。“以前住在农村,农闲的时候想打工挣点钱太不方便了,现在住在城里,一有时间我就干点零散活补贴家用。”住在沿河湾镇扶贫安置房的张向福这样说。
  对贫困“两后生”和进城务工贫困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林果、棚栽、养殖等特色产业和家政月嫂、汽车驾驶等,累计对290名贫困户富余劳动力进行实用技能培训。通过企业用工、政府补贴的办法,鼓励驻塞企业优先聘用未就业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提供了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家庭收入。
  两不愁三保障过上好日子
  安塞区共有2042户3619人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根据实际下实招,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制定出台了健康脱贫、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残疾人精准脱贫、贫困人口兜底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两不愁三保障”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这是贫困家庭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是安塞区委、区政府给贫困家庭的承诺,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真心真情真扶贫,立足立志奔小康。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贫困不畏惧,精准脱贫期间,安塞区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奋力迎战,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2016年安塞实现整体脱贫集体摘帽,这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要不停地‘回头看’,让富者不再贫,脱贫不返贫,真正实现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区委书记吴聪聪在全区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督导会议上这样说。
  问 县一级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作为,如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
  答 正以先行之志、创新之策、务实之风,释放改革更大红利
  两年来,安塞区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突出问题导向,聚力创新攻坚,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呈现出鼓点紧、步履实、成效好的良好态势,制定下发了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方案,确定了100项改革任务,为新常态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活力和动能,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政府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行“四张清单”制度。22个部门、9个镇(街)单位确定权责清单3902项、公共服务事项175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80项、职责边界47项。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五证合一、两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目前已有304户企业办理了“三证合一、一证一码”营业执照,29户企业办理了“五证合一”营业执照,9户企业办理了“两证合一”营业执照。深入推进行政区划和镇村综合改革。2016年10月15日安塞撤县设区正式挂牌成立,并将原8镇1街,调整为8镇3街。全面完成镇村撤并工作,将原211个村撤并为117个村,撤并率达44.5%。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成第一批公务用车改革,2016年全区“三公”经费支出1580万元,较2012年6633.8万元下降76.2%。制定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配套系列政策,成立了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0个镇(街)服务站,建成了中国苹果产业电子商务基地和平台及创客孵化中心、培训中心,目前上线企业已达355家,实现销售额1260万元。制定出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以及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
  农村综合改革。全区土地确权面积39.3万亩,涉及农户3.3万户,现已完成任务的96%,累计流转土地8.75万亩。全面推行实施了特色产业、易地搬迁等八大脱贫工程,建立健全了“一联双包”、扶贫推进等五项工作制度,确保2016年年底完成3745户8075人贫困人口脱贫和3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任务。
  民主法制改革。建立区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四个立法联系点,积极为延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提供意见和建议。成立了由法学专业人士、行政管理实际工作者和职业律师组成的区政府法律顾问团,积极为法治政府建设建言献策。确定了沿河湾碟子沟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实行了“三公开一监督”。
  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一山一戏两馆三村四地多园”旅游核心景区和南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一批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建设。“两馆一站”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到法国、台湾和安徽及延安大学、延安干部学院等地演出。
  社会民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药品“三统一”零差率销售制度,区、镇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分别下降25%和42%。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先后培训11期、555人。加大创业资金扶持,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120笔8500万元,带动就业2980人。
  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双十双百双千”活动(区委常委和10个政法单位包联10个镇(街)的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在全区创建100个“平安法治村”和100个“平安楼院”,开展“千名干部沉下去”和“千名红袖章飘起来”),全区共创建“平安法治村”117个,“平安楼院”105个。区财政每年列支143万元专项救助基金用于司法救助。已对20个案件实施了司法救助,救助额达58.7万元。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中心户制度,创新推行了“三联三有三创”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机制,创建服务型党委10个,创建发展型支部32个,创建示范型党员53名。进一步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容错纠错、鼓励激励、能上能下等各项制度。与省国资委建立了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制度,先后双向挂职培养干部65名。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了派驻纪工委负责人与所驻系统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廉政谈话、约谈、问责等制度和巡查工作制度。目前,已分4轮对全区10个镇(街)和14个部门进行了专项巡查。充分发挥电视“问政、参政、谋政、议政”功能,累计录制和播放电视问政5期。
  自主领域改革。安塞区在抓好中、省、市“规定动作”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自主改革。创新推行了干部驻村工作日制度、苹果幼园代管制度、差异化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农村财务“组财村管”制度等。
  问 如何继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答 探索建立“三联三有三创”联系服务制度机制,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安塞区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和党员示范表率作用,探索建立了“三联三有三创”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机制,即:区委常委联镇(街),镇(街)党委有服务体系,创建“服务型党委”;机关单位联村,农村支部有专业合作社,创争“发展型支部”;机关党员联户,农村党员有服务岗,创树“示范型党员”。这一制度的推行和落实,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带动力显著提升,切实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搭建起了联系服务群众的“直通车”、密切干群关系的“联心桥”、锻造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工作内容注重群众参与,工作目标追求群众满意。
   区镇(街)联建责任实 为民服务群众乐
  安塞区通过建设“服务型党委”,明确了乡镇党委职能定位,推动了乡镇职能转变,执政理念实现了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党在延安时期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每名区委常委联系1个镇(街),镇(街)党委以服务农村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创新管理为重点,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以此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展示良好作风、抓党建促脱贫的一线阵地和窗口,扎实推进了“提升年”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全区10个镇(街)党委都建立了“1531”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便民服务中心,组建蔬菜、苹果、畜牧、基础设施、矛盾调解等五支服务队,开展镇、村、组三级代办服务,发放1张便民服务卡,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有什么需求,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服务队上门服务,做到“群众点菜,政府买单”。2016年6月上旬,真武洞镇陈家洼村的果农接到极端天气的预报后,按照便民卡上电话与镇产业服务队联系,求助镇上派人帮忙给村上690亩山地苹果拉防雹网,镇便民服务队在第一时间组织36名干部赶到村上,用了6个小时拉起了防雹网,使村上的山地苹果在当天的冰雹袭击中没有遭受任何损失。10名区委常委联系10个镇(街)党委,每一个镇(街)都组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镇、村、组三级代办服务群众10153次,成立各类便民服务队57支,312名镇(街)机关、站所干部编入服务队,面对面上门服务1.1万多次,发放便民服务卡3.9万张。
   部门政村大联动 共谋发展谱新篇
  安塞区通过建设“发展型支部”,把农村党支部服务的落脚点定位在带领群众发展上,农村产业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更高了。全区117个村均与联村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履行衔接配合、统筹推进责任的办法,包联单位每月至少要到村上去一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收集意见建议、兴办惠民实事、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联村工作的实践作用和多元效应,确保包联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全区实行季检查、年考核,做到“包扶工作不到位包扶团队不撤离、包扶工作群众不满意要回炉”。同时,创新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便于党员开展活动。落实“支部+企业+党员+贫困户”“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工作模式,确立了“支部搭台、村民参与、企业(合作社)运作、贫困户受益”的运行办法,走出了一条“党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招安镇白渠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书记领办麻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17户群众办起了两个麻鸭养殖厂,其中将9户贫困户吸收到专业合作社,免缴入社股金,采取劳力入股的办法,由合作社代养麻鸭,给予分红加保底收入,保证贫困户只赚不赔,2016年上半年,9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目前,全区共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33个,95%以上的农村产业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转化为扶贫攻坚内生动力,将党员先锋示范力量转化为扶贫中坚力量,延伸了棚栽、养殖、苹果、文化产业的链条,形成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双向发力”“双轮并进”。
  齐心协力谋脱贫 党员示范在农村
  通过创树“示范型党员”,把城乡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放在农村,制定了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和乡村党员联系农村困难户、“五保户”、贫困户的制度,使机关党员干部能够走出办公室,接客观实际的地气,接人民群众的地气,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的每样事情都落到了实处。不断深化拓展党员承诺制,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科技致富的示范,以党员先进性带动和影响群众。结合农村实际,设置政策法规、村务监督、公共事务、产业发展、文明新风等5大类16个岗位。按照自愿认岗、支部议岗、择优定岗、公示明岗、持证履岗五个步骤,设岗定责,便于党员服务农村事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可按需、据事、因人设岗,可一人一岗,可一人多岗,也可多人一岗。分半年和年终两次对党员履行承诺情况进行评议考核,使承诺制成为鞭策党组织和党员不断争先进位的持久动力。同时,将设岗定责的对象扩大到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和非党村组干部,让他们也认岗承诺、服务群众。全区农村有能力的党员4375人,承诺事项8950件,已经兑现789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