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联创快评
让文明节俭过节常态化
李文幸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走亲访友也会应接不暇,然而,在喜庆欢乐的过年气氛中,总是难免出现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牌桌赌博通宵达旦、烟花爆竹随意燃放等不良陋习,与社会文明节俭新风格格不入。
  文明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习俗,不应局限于春节等时间节点,而应该成为常态化。我们应以文明节俭过节为突破口,将文明节约之风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真正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上。
  让文明节俭过节常态化,党员干部是关键。党员干部要带头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勤俭节约,向不文明说“不”。应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让党员干部郑重公开承诺反对奢侈浪费,树立厉行节约的思想观念,强化自律意识,倡树廉洁新风,过一个健康节俭、文明祥和的春节。同时,要完善制度,以严明的制度和规定约束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提高相关信息公开程度,鼓励群众进入到监管环节,增强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对于党员干部严重违反接待规定、超标公务消费、公款消费中的浪费和公款用于私人宴请等行为,坚持零容忍的原则,给予相应的严厉问责追究。
  节俭过年,并不意味着春节不要热闹红火,而是要摒弃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反对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优秀传统美德,过一个既隆重热烈、又简朴节约的节日。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廉洁过节。在春节假日期间,要开展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要组织务工回乡农民和在外工作回乡过节人员交流座谈,共谋改变家乡面貌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计策。
  多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助于丰富节日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可采取居民自愿捐赠和政府资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歌舞文艺表演、篮球、乒乓球体育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等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鼓励市民踊跃参与,开放图书馆、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让居民群众在节假日体验健康快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
  文明节俭过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要让文明节俭过节成为常态化,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优良传统美德和优良习俗,更需要民众转变观念,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创新过年的形式与内容,让文明节俭过年成为春节新风尚,体现更多灵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