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到富县过大年
通讯员 辛文静 陈振富 王前锋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陕北的冬虽是灰黄萧瑟,但丝毫遮掩不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热闹、喜庆、富足和蒸蒸日上。一入腊月,年味就逐渐弥漫开来,城里乡下到处都是一派筹备过年的热闹景象。富县的年,带有纯正的陕北味道,也不乏浓厚的地方特色。现在,就让我们踏着年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这里纯正的年味和淳朴的乡情吧!
  杀年猪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是陕北乡村民众的一句俗语,也是当地生活习俗的真实反映。富县乡村大多数老乡都喜欢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者可供自给,多则可出卖换钱。一般来说,“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养猪虽然很普遍,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吃几回猪肉。原因是家里养的猪起码要长过一百二三十斤才能杀或卖,平时杀猪,家里人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只是到八月十五和过年时才舍得将自己喂了一年的大肥猪杀掉。所以在过年时,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过年杀猪吃肉的心情。过年杀猪是农村人的习俗,每年进入蜡月后,乡村中的大事就是杀年猪了。
  过年杀猪要看天气,最好是冷天,越冷越好,再最好下点雪,猪肉能冻住,易放,杀猪过年的气氛可就更浓了。杀猪吃肉人多才有意思,图喜气。农村杀猪时多来几个人是很有面子的事。因此,过了腊八后,天气更冷了,杀猪的人家一家挨一家排着号地进行。整个腊月的清晨,总是被一阵阵猪的嚎叫声惊醒,直到过春节前,全村都在杀猪请客的氛围中热闹地进行着。
  杀猪在农村算是一件大事,因为一般人家每年也就是一两次,几乎相当于过节。因此,杀猪要请行家,俗称“掌刀的”,不仅干得干净麻利,而且不浪费有用的东西,把猪的肉、头、蹄、内脏、血、骨头等各部分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各尽其用,用民间的话说是“能多杀出五斤肉来”。杀猪的这天,要请至近亲友前来聚宴,既为联络感情,也是表示庆贺。
  小吃
  油糕、黄馍、软馍,是富县独具特色风味的三种小吃。它们的起源远不可究,范围广及全县,取材均为富县本地产的软、硬黄米,即软糜子和硬糜子。其味道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
  旧时,每逢春节便成为富县人馈赠亲友的首选年礼,招待客人的佳肴。有春联云:
  蒸软馍炸油糕摊黄黄家家宴待天明
  剪窗花薰版云贴对对户户辞旧迎新
  对联内容反映了当年富县人过大年的欢闹景象。如今,它们以独有的色、形、味,久吃不厌、久传不衰,由家庭走向街头巷尾,出现在熙熙攘攘的集镇,登上餐桌大堂,并受到人们的青睐。除此之外,凉粉、猪血黄、豆豉等也是富县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小吃。
   蒸年馍
  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富县的农村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蒸年馍。走在村里,都能闻到酵子馍的麦香味。这对于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村人来说,过年的时候用白面蒸些馒头,寓意“蒸蒸日上”,也是给来年自家庄稼丰收讨个好彩头。
  人口多的家户能蒸两袋面,从早蒸到晚。蒸年馍是女人的活,往往是关系较好的媳妇婆娘来帮忙、换工,你给她家帮,她给你家帮。与平时的馍不同,年馍味香,有嚼头。在做法上经过发麦酵子、起面、揉面等多道工序。而酵子是年馍能否蒸好的决定性因素,谁家蒸的馍好,媳妇婆娘都来寻酵子。
  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常年干粗活,却心灵手巧,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成为了工艺品。年馍的花样很多,富县塬面尤其是北道德塬上,几乎每家每户都蒸绽馍馍(也有人叫两半截馍)。这种馍馍蒸熟后像熟透的桃子从中间绽开,所以人们称之为绽馍馍。川道最常见的是蒸圆馍,“上尖下圆,日子平安;红点一照,百事都好。”无论绽馍馍还是圆馍,蒸好后,用红彩笔(过去是一根洋火蘸上红水))在上面点上一个红点,图个大吉大利。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动物馍、枣花馍、寿馍、布袋馍等,憨态可掬、形象逼真。所有馍蒸好后,放进蒲篮,贮存起来,一般人家的蒸馍会吃到正月十五以后。
  置年货
  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忙把年货办”。过了腊月二十,就进入置办年货的高潮期。虽然老百姓们在自己家中已经为过年做了很多准备,但那是远远不够的。春联、大红灯笼、花炮、糖果、门神、财神……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年货置办的如何决定着过年的热闹程度。
  富县的每个乡镇包括县城都有集会。腊月的最后一个集会无疑是最隆重最热闹的,街面往往被卖东西的和买东西的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叫卖声,爆竹声,嬉闹声,把年的喜庆逐渐推向高潮。
  为了置办年货,大多家庭几乎是全家出动。从过去的步行、骑自行车到开拖拉机再到如今的小汽车;从把自家的东西卖了再买年货到如今的付现金刷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去购年货的,孩子们完全是出于好奇红火,年轻人纯粹是为了开心凑热闹,而老人们则是出于怀旧的情结,或许还能碰见多年不见的老熟人。
  过去条件不好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去乡镇上赶集,如今条件好了,去县城置年货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赶乡镇上的集,大抵是因为一种情结吧!但不论是去哪里,热闹和喜庆始终萦绕着这一方沃土,到处都是一片祥和、安宁、红火、喜庆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