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联创快评
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方能传下去
吴昱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就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2月6日新华社)
  文化是民族血脉,是国家软实力,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有着五千多年深厚历史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最深沉精神追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绚丽夺目的文明篇章,而且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巨大动能,也是当今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撑,把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显然不仅必要而且很迫切,要富有成效地推进实施这项重大工程,关键在于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活”在坚定自信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绝非虚构神话而是举世公认的不争事实,要建设好我们今天的各项事业,就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而这首先要求我们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尤其需要我们笃守文化信仰,坚决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自卑心态。倘若以洋为尊、自我矮化,传统文化难免被忽视、漠视、贬低或者边缘化,只能被遗忘在历史里、沉寂在记忆里,就无所谓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可言,也就谈不上传承和弘扬。
  “活”在吐故纳新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丰富多元,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社会变迁中不断演进,成为世界文化大花园里的瑰宝,就在于我们民族向来奉行和而不同理念,善于吐故纳新、自我超越。我们今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必须继承这一优秀传统,不自卑但也不自大,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变迁性、包容性,放眼文化发展的全球性、民族性和当代性,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激活传统基因,赋予时代内涵,在学习中充实,在融合中传承,在扬弃中发展,积极重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活”在两创行动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更要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在把握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关系、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关系基础上,致力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转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最近热传的“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视频社会反响热烈,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和现代流行乐融合,把戏曲艺术的动作改为广播操来普及传承,既锻炼了身体又普及了戏曲知识。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就需要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和智慧。
  传统文化“活”起来方能传下去,“活化”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自觉自主、创新实践、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