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转型发展让延安跨上追赶超越快车道
   过了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为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视察时的“四问”作答,延安全面冲刺,奋力追赶超越,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300元,人均财力5823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3元,增加210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8元,增加779元。
  “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好县域经济发展?”这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视察时,提出的“四问”之一。两年来,延安主动适应新常态、挑战新常态,力克县域经济发展不优、不快的问题,谱写出了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优异答卷。
  A 快转型:大力招商引资,加快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让延安成为投资热土
  闻鸡起舞只为早,追赶超越时时新。
  隆冬时节,万物萧索,延安却处处涌动着“促投资、调结构”的强劲脉搏。
  2017年1月12日,记者来到富县,但见在昔日的荒原上,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在迅速崛起。而总投资216亿元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就坐落在该园区内,从远处眺望,集群式的厂房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项目技术部副经理郭坚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延长石油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项目之一,共引进12项专利技术,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33亿余元。通过对煤油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生产出的聚乙烯、聚丙烯、乙丙橡胶等产品,不仅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135亿元,创利税36亿元。
  为了降低污染,该项目严格遵照国家环保部2015年颁布的企业排污新标准,共计投入价值10.83亿元的环保设施,对原有排污设施进行再升级,达到超净排放标准。
  “这个项目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精细化工使得原料与市场两端的经济优势得以发挥,带动就业千人以上。”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韩仕东信心满满地说,到“十三五”末,富县将打造成300万吨的能源化工基地、500万千瓦的能源基地、1000万吨的物流基地。
  无独有偶。延川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年产六万方液氮的延安首创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延川县文安驿工业园区,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液氮生产企业。提到当初企业选择延川县的原因时,公司总经理张军义说,延川县不仅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而且有很好的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叩门招商,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在土地、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延安龙基药业有限公司也是入驻延川县文安驿工业园区的一家大型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引导全县农民种植中药材,培养农民成为产业技术工人。公司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6.9亿元,上缴利税1.67亿元,新兴的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市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常态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要解放思想,勇于担责,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选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延川县县委书记张永祥说。
  延川县提前加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实现逆势上扬。连续三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35%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以7%以上的速度递增。
  转型发展,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决定着延安未来的发展。2016年10月25日至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和代市长薛占海带领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利用3天时间现场观摩了解了吴起、志丹、安塞、子长等11个县区和经开区园区建设、产业项目进展情况。一路上,徐新荣和薛占海说的最多的就是,招商一定要积极主动、叩门招商,服务一定要精心真诚,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愿意来,能留得住。
  叩门招商、精心服务带来了投资环境的大变化。一花引得百花开,大唐延安热电厂热网工程、延安新区(北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安塞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等一些国家级重大项目在延安落地生根;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延安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暨第二批25个重点项目等新业态项目也落地延安。《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评审工作已进入收口阶段,外送通道、新能源消纳及电网升级工程正在与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洽谈中,延安新区(北区)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黄陵店头2×660MW电厂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一个个驱动我市未来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已经点燃。
  与此同时,全市县域经济集中区经济发展也在稳步增长,据市中小企业局负责人介绍,2016年,全市县域经济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缴税金16.24亿元,同比增长3.6%;入园企业达到362户,从业人员达到37279人。 
  B 找突破:苹果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两翼齐飞,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5年10月27日,在安塞区沿河湾镇方塔村郇升强的果园里,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从郇升强手中接过一颗红润硕大的苹果,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延安的苹果真好吃!真好吃!”荷兰国王的夸赞引得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也让延安苹果的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2016年10月,正是苹果成熟、香飘满园的金秋采摘时节,首届世界苹果大会在延安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的专家、教授,徜徉在果实累累的果园里,参观,品尝,研究果园的喷灌施肥做法,关注果农的管理技术。延安,这个在许多老外心里原先只有红色革命烙印的地级市,在短短的时间内,把苹果产量、面积、质量做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国际园艺学会主席罗德里克·德鲁参观了延安山地果园,品尝了苹果后,竖起大拇指称赞:“延安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把果园管得这么好,特别震撼,堪称楷模。”
  两年来,延安还借助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洛川苹果“重走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大型文化商贸交流活动、第二十三届杨凌农高会等节会平台,向国内甚至世界其他国家推介洛川苹果。
  一次又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和对外推介让“洛川苹果”名声大振,品牌价值连年攀升。2016年,“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达65.9亿元。
  “以前我们这里也种苹果,但是到成熟季节鲜有人来问津,价格也上不去。随着‘洛川苹果’品牌的打响,每年苹果还没有采摘,不少果商已经赶来预订苹果,这就是品牌带来的效益。”洛川县老庙镇板胡村果农杜景奎说。
  和杜景奎有一样感触的还有宜川县云岩镇洛东村村民杜建彤。“我们这里原来种粮食,后来发现还是种苹果能挣钱。”如今,他自家种着10亩果园,同时还做着苹果收运和贮藏的生意,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他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收入,在当地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洛川苹果”品牌的不断升级,不仅让洛川果农的钱包鼓了起来,也带动了其余12个县区的果业发展。截至去年8月份,延安13个县区全部进入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行列,成为陕西第一、全国第一。
  市上大力普及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4项关键技术,并推行“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市苹果总面积达到353.9万亩、总产303.2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苹果无疑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农产品深加工,是延安拉动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又一匹得力“骏马”。
  不久前,在杨凌农高会延安展区,核桃做成工艺品,蜂蜜做成面膜……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吸引了很多客商的眼球。“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仅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是我市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加快转变的需要。”市农业局局长刘小鹏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市上制定了打造百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领导小组,印发了《延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编制了《延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延安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任务书》,开展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监测统计和景气调查分析,启动建设了8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园区和17个加工型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3.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11亿元,产值9.74亿元;全市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11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6亿元。其中,甘泉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
  C 寻出路: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全域旅游,让更多游客实现“我要去延安”心愿
  2016年10月15日,对于延安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延安隆重开幕。夜晚的天幕下,延河两岸,宝塔山下,礼花燃放,花灯璀璨;延安新区新落成的延安大剧院内歌舞欢腾,追光流影。这是国家首次将国家级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举办地放在了地级市,荣幸地承担了这一任务的延安,再次成为中国瞩目的焦点。
  革命圣地延安,一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红红火火的大秧歌,激越高亢的信天游,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技艺精湛的陕北剪纸……这些具有陕北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观光景点,展现着圣地延安这块古老热土散发的迷人魅力和勃勃生机。
  “延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有广阔前景和坚实基础,也是产业转型、群众增收的现实需要。要自觉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作为富民强市的主攻方向,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使之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为延安沿着文化旅游方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指明了方向。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开发五大旅游板块,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景区内涵,强化全员培训,提升服务功能,形成全景式覆盖、全产业发展、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块“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延安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延安打出了一张独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育牌。
  去年6月19日至22日,珠海港澳社团领袖国情培训班的40位学员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参加了为期4天的培训学习,来自香港的学员甘耀成感叹道:“这次学习,让我们系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革命历程,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深刻领会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内涵与经验启示,真正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来延安,不只是为了吃、住、玩,接受延安独特的红色革命教育,才是我的心愿。延安是我向往已久的精神家园,很感谢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老师们的精彩讲授,我的心愿实现了。”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王家坪分院接受培训的闫一民动情地告诉记者。
  “黄河边,延水岸,黄土筑高原;窑洞前,石磨碾,仿佛回到昨天。风清清天蓝蓝,我要去延安……”一首爆红网络的《我要去延安》唱出了万千游客对延安这片红色热土的深情。正是为了这红色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延安。记者了解到,来延安接受红色主题培训教育的人数已从2014年的2.6万余人上涨到2016年的6.7万余人。2016年,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总院及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三个分院共举办培训班1375个,培训人数达到67227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延安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近几年来,做大做强生态业,发展全域旅游也让延安的旅游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以素有“陕西一叶肺”之称的黄龙县为例,三年来,来黄龙游客呈“井喷”式上涨,由2014年的50余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152.2万人;2016年,黄龙的旅游收入达到9.12亿元。黄龙蜂蜜、核桃、连翘茶等土特产品走俏市场,农家乐、酒店饭店生意火爆,酒店、旅游、家庭公寓供不应求,有力促进了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在白马滩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赵增虎高兴地说:“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我都忙不过来。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的农家乐天天爆满,一天的收入比过去一个月的还要多。”在该县的碧水湾家庭公寓,服务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家庭公寓不仅方便、整洁,而且温馨、安全。周末需要提前三四天预订,旺季的时候,往往需要提前一个周预订,非常受游客的欢迎。
  全域旅游,不仅火了黄龙,打造黄河乾坤湾、黄河漂流、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区、红枣采摘园等景区的延川县,旅游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打造黄河壶口文化景区的宜川县,打造原生态3A级自然景区和黄帝陵人文景区的黄陵县,打造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文化旅游景区的洛川县,打造腰鼓民歌剪纸农民画民俗风情文化、格桑花谷的安塞区,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景区的宝塔区……全域旅游在圣地延安遍地开花、各具妍态,使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喜欢上了“圣地蓝”。
  兴盛在于谋略。延安通过“五大措施”加快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板块,完成枣园革命旧址等十大重点红色景区外围环境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陈列布展水平;加快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院、延安博物馆、延安北京知青文化展览馆等一批博物馆建设,打造延安红色博物馆城;加强对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陕北等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开发,打造新的红色旅游景区和体验式教学基地;加快南泥湾红色文化旅游风景区、延川梁家河和冯庄康坪知青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丰富红色文化旅游内涵;加快宝塔山景区、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局旧址捆绑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红色旅游县、红色旅游镇等工作,着力打造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升级版。
  2016年,延安建成圣地河谷一期以及北京知青文化展览馆、路遥故居、文安驿古镇等文化旅游项目,来延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和18.4%。
  “红色文化旅游与黄土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实现了做强红色文化、做大黄帝文化、做精黄河文化、做美黄土文化、做亮绿色文化的目标,成为带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市旅游局局长马东坡说,“大景区”理念将是延安旅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市未来将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加快开拓旅游市场,大力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模式,使旅游经济成为动力型经济。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彰显着生生不息、奋力追赶的不竭动力;曾经诞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的圣地延安,更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追赶、不甘人后的内生动力。刚刚召开不久的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调结构促转型、追赶超越奔小康,把延安建设得经济实力更强、民生福祉更多、文明程度更高、生态环境更美、政治生态更好已经成为全市230余万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本报记者 思博海 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