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改革与法治让延安破浪前行
    ●2016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我市在凤凰广场开展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
  “县一级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作为,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向市、县委书记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两年来,我市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向中央看齐、与省委对标,健全机制、夯实责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承担中、省23项改革试点,市级出台98项改革方案,完成381项任务。改革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让延安的改革发展沿着法治轨道破浪前行。
  A 探索干部体制改革
  激发新动力新活力

  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
  2015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实施细则(试行)》,重点从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个人品德等方面,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情形细化为38种具体表现,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提供了基本依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说,经济发展有“短板”,干部队伍也有“短板”。找出“短板”、补齐“短板”,有利于不断凝聚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实现延安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目标。
  从2015年12月开始,市委集中对全市13个县区和87个市直部门单位领导进行了综合研判,共梳理出40名领导班子中的“短板”干部。2016年6月27日,延安市委召开常委会,对其中2名工作状态不佳的干部予以免职,打破了不到龄、没犯错就下不来的惯例;对3名“人岗不适”的干部调整了岗位。截至2016年年底,延安共调整短板干部63名。
  延安换届风清气正,调整不适干部,“没有送的,没有闹的,没有告的,没有要的”。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薛耀军介绍,为了使2016年县区换届推荐考察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根据省委组织部相关规定和要求及延安市《县区换届工作实施方案》,将换届考察程序细化为十个步骤23个环节,并在具体工作中,一步一步落实,一步一步推进。通过这些严格规范的程序,有利于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同时,也提高了人选质量,为市委选人用人提供了科学依据。
  延安市聚焦从“抓具体”和“具体抓”出发,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推出了以《2016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和《月通报》《季讲评》《专项观摩》《督查约谈》4个平时考核细则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办法、四个细则”的新机制,自觉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突出鼓励激励,贯穿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主线,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实施一月一通报制度,每月月初对15个县区(新区、经开区)重大项目建设、地方财政收入、安全生产、信访工作等4项主要指标的实时进展情况和在全市的排列位次,及时在主流媒体发布和公示栏公布,让干部、群众知情和监督。截至2016年10月,已组织实施月通报5次,从具体事项突破,激发了各县区抓工作的内在动力。
  实行“一季一讲评”制度,规定每季度的次月初定期召开全市季讲评大会,会议议程由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聚焦6项具体重点事项,横向比较讲评各县区推动进展的成效和完成情况的优劣。在去年一季度讲评会上对一些县区重视程度不够,城中村、城郊村的党建相对薄弱,非公党建面上的工作相对薄弱等50条问题进行了讲评;二季度讲评会上对一些软弱涣散村整顿进展缓慢、等待观望、抓党建与扶贫攻坚工作结合不紧、党员小书包农村党员激活率偏低、学习进度慢、不扎实等56条问题进行了讲评,达到了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分类督导各县区精准发力、立行立改的目的。
  “流动奖牌是工作进度的一面镜子,工作好坏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干部们你追我赶的活力。”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云祥说。据了解,为了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市委在讲评会上设立流动奖牌,变“选马”为“赛马”,有力地促进了全市13个县区的重点工作。
  此举一出,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引起不小反响。一名“短板”干部在给市委组织部提交的剖析材料中说:“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深知自身这几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方面,思想上有所松懈,职务调整之后,心理上的紧迫感下降,有了贪图安逸的心态,对待工作亲力亲为的少了,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的劲头减弱了,吃苦奉献的精神不如从前;另一方面,担当精神不足。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交往的好多都是老同事甚至是以往的上级领导,工作中有时拉不下面子,工作有失误也很少指出,存在‘好人’主义思想,担当精神还不够。今后,我一定会将干部群众对我的期待化为工作的动力,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努力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来回报组织的培育和信任,做一个经得起历史和百姓检验的领导干部。”
  《瞭望》杂志刊文说,延安的干部体制探索改革,以“鲶鱼效应”激发出活力,搅活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不仅使“短板干部”压力山大,其他在岗干部也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干部“官念”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更加聚焦干事创业,也更加珍惜本职岗位。
  B 敢啃“硬骨头”勇闯“深水区”
  延安汽车工业总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业务为生产抽油机、汽车修理。2013年,延长石油集团成立装备制造公司后,该公司业务量急剧下降,2014年3月被迫停产,千余名职工下岗,每月只能拿到很少的生活补助。
  现年51岁的赵东明是该公司的一名下岗职工,他告诉记者:“我们企业已经走不下去了,改制是大势所趋。通过改制,我不仅拿到了12万元的补助金,还享受到了住房、就业等政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企业改制后会进行重组,建立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企业改制,职工享受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活困难补贴、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优惠政策,对改革工作他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延安汽车工业总公司经理刘永太说。
  “我市76户市属企业中‘僵尸企业’达45户,涉及职工6757人,是多年来群众呼声很高、政府想改却又不敢改的‘硬骨头’。”延安工信委副主任、国企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王永波告诉记者。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市先后制定了市属国企改革实施意见和改制工作方案,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活困难补贴、工矿棚户区改造等配套政策,成立职工托管中心,首批6户改制企业全部进驻工作组,通过重组、兼并、破产等方式,全市第一轮6户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共筹集3.6亿余元,安置职工3274人。市政府拿出1200套公共性租赁房,人均优惠7.2万元,基本解决了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目前,剩余39户国企改制工作全面启动。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群众期盼,优先推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基层管理服务创新等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深化改革带来的实惠。
  “过去跑到西安医院看病,每次花费都在1万多块钱,现在洛川县医院设了内分泌科后,看病能节省一半的钱,这里的专家看病也看得好。”延安洛川县杨舒乡南青牛村村民曹振英告诉记者。
  今年70岁的曹振英得糖尿病已经八年多了,以前每年最少要跑三四次,去延安或者西安的医院治疗,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治疗了。
  老曹所说的“专家”,就是在“大医院托管小医院”改革中,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下派来的医疗专家。为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延安市在总结完善延大附院整体托管洛川县医院的基础上,2013年12月以延大附院为主体吸纳洛川、延长、志丹3家县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专科医院)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2015年12月又将宜川县人民医院也一并纳入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医疗集团分院现已增至5家,群众县域内就诊率85.3%。医疗集团组建以来,充分发挥延安大学和附属医院的医疗和教学优势,在技术上引领,在教学科研上带动,搭建起信息平台、学术平台、技术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等,推动医疗集团内分级诊疗和资源共享,有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市大力推进国家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市区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释放改革红利1700余万元。建立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2所县级综合医院与48所乡镇卫生院实行远程会诊,8个县级卫生信息平台建成投用,初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轻重分治,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针对上学难问题,推行校际联盟、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县域内教师校长轮岗等制度,交流轮岗校长97名、教师660名,轮岗率达8.85%,使择校热、大班额得到有效缓解……一项项改革,犹如鲜花竞放,引人注目。
  随着一份份实施方案相继出炉、一张张进度表先后汇集、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C 政府权力“瘦身”释放改革红利
  围绕“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助推发展,服务民生”和打造“审批最快,服务最优”目标,延安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环节、层级进一步减少、精减和优化,企业、群众办事难也在一步步缓解。
  近日,记者在延安市政务大厅看到,群众到各部门办理业务的速度很快,因为实行了高效审批,这里已鲜见排长队现象。行政审批改革后,方便的不只是普通居民,企业办事也更加便捷。
  雷昌军是延安延昌装备制造集团董事长,谈起简政放权带来的好处,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企业需要加盖厂房,办理手续只用了3天,改革前办理同样的业务起码需要三个月,快捷了就是好!”
  “以前经常来厂里检查的单位有十多个,光接待这一项就应接不暇,改革后不仅来检查的单位少了,程序也规范了很多。”延安恒丰制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选利深有感触地说。
  据介绍,我市在加快政府权力“瘦身”和机构“消肿”工作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61项,连续两年精简率超过三分之一。精减市、县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97个、事业机构291个。完成镇村改革,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22个减少为96个,街道办由原来的3个增加为16个,撤并行政村1611个。建立了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全面推行了网上审批、限时办结、重大项目全程代办、集中办证等制度。
  “过去经常要跑几趟才能办理,现在只要到市政务大厅很快就能办结,效率比以前快多了。”2016年7月初,正在市政务大厅办理光伏发电项目备案事宜的黄陵县干部龙辉,对窗口服务赞不绝口。
  “手续简化了、时间缩短了、效率提高了”,这是广大群众对全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普遍评价。
  D 疏浚改革洪流化解矛盾淤积
  “我不管!你拉肥干活儿凭啥走我家果园,树碰坏了咋办?”
  “我只是从你地里过了一下,咋会把树弄坏?你这是找我的歪戴帽!”
  富县吉子现社区固险村村民雷东旺和雷西林又在村委会吵了起来,大家已记不清这是他俩第几次争吵,村干部也劝不住。这俩人从去年3月洛川330变电站落户到固险村以来,就吵个没完。
  乡、村干部将此情况汇报给县政法委的“两说一联”办,随后驻村法官、包村领导、联村干部,把当事人叫到一起“说事”“说法”。经深入变电站了解实际情况,最后圆满解决了问题。
  鄜城街道办的吉子湾社区由于“两路”改造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自2014年推行“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以来,通过“说事说法”“有事一叨叨”,群众矛盾怨言少了。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上门入户、不厌其烦的说事说法过程中,解决了百姓的难缠事,让小到邻里村庄琐事、大到社区县城创建矛盾都被一一化解,矛盾纠纷不激化、不升级,邻里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便民机制的创新实践带给富县干部群众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老百姓动不动就上访堵门,现在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纠纷不升级、问题不上交。”该县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培育形成的“两说一联”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让群众的诉求有地儿说,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法治既是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市把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科学制定了《延安市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延安市人民政府2016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延安市人民政府2016年度立法计划》等,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转变工作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提前介入,起草阶段主动参与指导,制定过程全程监督,由起草单位主导的格局转化为政府主导、法制部门牵头、部门积极配合的新局面。
  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是党和政府主导的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2016年上半年,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4件,经审查,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决定不予受理3件,受理101件。截至2016年6月30日,受理的案件已审结87件,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64件,驳回申请人行政复议申请2件,确认违法1件,经复议机构主持协调,复议当事人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申请人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20件。正在审理14件。
  去年以来,我市编发《延安政府法制工作简报》,及时宣传中、省、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新政策、新动态、新情况、新经验;组织市政府常务会议前法律学习活动,制定了《关于组织实施2016年度市政府常务会议法律学习的意见》,并收集编制常务会议法律学习资料两期,对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读。2016年5月,我市开展了全市9个市直部门共890名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培训考试工作,通过此次培训和考试,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规范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法治思维不断强化、法治方式渐成气候的过程中,我市及时以法治方式疏浚改革洪流,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淤积,减少利益调配带来的社会震荡,缓解结构调整造成的转型阵痛,凝聚起无坚不摧的改革力量。
  在延安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延安将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不折不扣完成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功夫,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和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蓝图绘就,风帆正劲,让我们继续扬帆远航,行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上!
  本报记者 李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