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一书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轮训班举办 ●全市基层党组织普遍设立“问题墙”+“回音壁” 2017年2月7日,春节收假没几天,70名延安市直部门的领导干部就齐聚万花宾馆,参加为期三天半的“学讲话、学准则、学条例,奋力追赶超越”主题学习班封闭式学习。全市13个县区的领导干部同时在各县区参加封闭式学习。
这是延安继2016年春节收假后读书学习班之后的又一次领导干部集体“充电”,与上年不同的是,学习班除了安排集体自学外,还有一个述职评议的重要环节,由领导干部对本部门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述职,与会的其他同志对其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大家在晒成绩、找短板、讲承诺的过程中,形成了追赶超越的新共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延安市委在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加快追赶超越的一次有效实践,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的一次集体“赶考”,也是对全市领导干部的一次集体加油补钙。
2015年2月13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夯实管党治党的基础”作为加快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的五点要求之一提了出来,并针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如何继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问题。两年来,围绕总书记的提问,延安市委坚持在夯实管党治党基础上做文章,坚持用好延安精神这个“压舱之宝”,不断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教育党员干部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大公无私,教育公职人员秉公用权、以民为先、廉洁守法,引导每一名延安人争当延安的形象大使,争做延安模范,使全市上下呈现出一派风清气正、蓬勃发展的良好政治派生态和和谐社会氛围。
A 学习+培训奠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之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的各级党委、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宗旨,坚定信念,作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表率。
基于这一认识,全市党员干部学讲话、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两年来,从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到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从瓦窑堡革命旧址、保安革命旧址到吴起长征胜利纪念馆,依托延安丰厚的红色传统教育资源,全市党员干部把学习革命传统、打牢思想根基变为自觉行动,听讲红色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撰写心得体会,在灾害来临时高扬党旗勇挑重担,处处都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生动实践。
“延安时期,党时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呼吸共患难,同吃同住同劳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我们今天的劳动体验,就是传承延安精神的具体实践,作为选派到农村的第一书记,我一定要在亲近农民、亲近土地、亲近泥土与庄稼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个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干部。”2016年5月10日,在梁家河坝地上参加了一天翻地劳动的吴起县白豹村第一书记杨启卫在工作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也是全市1700多名第一书记的心声。
2016年4月,延川县梁家河村史馆里,围满了听讲的第一书记们。在为期四个多月的十期轮训中,第一书记们吃住在群众家中,在现场教学中体会习总书记当年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大作为,在农家小院里研讨农民致富的新路子,步入课堂学理论,坐在炕头听民声,走进田间地头翻地施肥种瓜点豆。村民刘金莲为一批又一批的第一书记们讲述习总书记当年的故事。望着窑洞里总是迟迟熄灭的灯光,老人感慨地说:“这些年轻人聪明好学,不怕吃苦,延安时期的干部作风又回来了。”
“听了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插队的故事,他那种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就好像浮现在眼前一样。”子长县安定镇三十里铺村第一书记张晓潇说,“我刚驻村的时候,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很大,我对农村工作不太了解,也不知道怎么融入到村民当中。总书记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现在,和村民交往得多了,我发现他们非常热心,我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群众真正需要的第一书记。”
B “小书包”+“问题墙”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 2017年春节刚收假,延安市委组织部便将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去年12月的“党员小书包”学习任务统计情况公布了出来。延安日报社时政新闻部党员记者刘小艳说,这样的通报及时准确,监督性强,是督促大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有效方式。
有创新才能见实效,有监督才能保质量。为了使党员教育常态化、全覆盖,2016年初,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组织部依托人民出版社丰富的理论资源库,以“大数据+小书包”的形式,推出了“党员小书包”APP,将电子图书下载安装到党员手机上,通过“党员小书包”,全市广大党员及时跟进学习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部署、最新精神,同步开展在线测试、知识竞赛,以支部为单位,写心得、谈体会,检验学习效果。
在城市和机关单位风靡一时的“党员小书包”,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起来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平台。而在广大的农村,很多支部都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配发了卡式收音机,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采取“大喇叭+小广播”、一对一结队帮学、上门送学等形式,有效破解了学习难题。有的支部组织党员参加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等娱乐活动,有效增强了党员的在党意识,有的支部将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人物事迹编成说书快板、小剧情等,以说唱的形式传递正能量,讲好身边事,使党内活动形式活、内容新,收到了明显成效。
理论学习为的是开阔思路和眼界,在工作中能够胸有成竹,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出路。而从宝塔区发端、在全市推广的“问题墙”便是一把真正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的金钥匙。
2月11日,陕北的大地还未解冻,但宝塔区冯庄乡杜坪村村民李德贵家的温室大棚里却春意盎然。看着长势喜人的香瓜幼苗,李德贵开心地告诉记者:“去年4月,乡干部来征求意见,我就把没有主导产业的事儿说了,没想到隔了不久我反映的问题被显眼地贴在了村党支部的活动墙上。更没想到的是,5月份乡里就筹措资金开始给我们村整地、建大棚,到了9月,我家的一座温棚、四座大弓棚就建起来了,好好经营,一年收入七八万应该没问题。”
杜坪村缺乏农业主导产业之所以能得到迅速解决,主要得益于冯庄乡推行的“问题墙”做法。2015年4月,冯庄乡党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推行了“问题墙”制度,即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梳理后,搬上“问题墙”,列出责任清单,明确谁来改、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改完,形成详细的整改“时间表”和“施工图”。之后,还要将完成情况和实际效果在“回音壁”上一一回应,接受群众评议。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该乡共有342个问题上了“问题墙”,乡村干部细化落实,已整改了其中的262个。
宝塔区的“问题墙”制度很快在全市推广,成为创新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和践行“三严三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目前,通过“问题墙”,全市共梳理出涉及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1602个,已解决28096个。
采访中,延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严汉平告诉记者,“问题墙”制度直接把基层党建、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聚到一面墙上,晒在群众面前,通过百姓“出题”、党员“答题”、群众“打分”,倒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实践表明,“问题墙”推动了基层工作任务的落实,明显提高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更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C 创新“党建+”模式 为群众脱贫提供强劲动力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2015年2月13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道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老百姓生活?”的问题,像一记重锤,时时敲击着延安各级党员干部的心。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扶贫攻坚的新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学在当下、干在当头,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促、帮、扶等活动。
黄龙县崾崄乡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使它成为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不少群众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建+”模式,在脱贫攻坚战中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经验之路。
党员李玉亭家中养殖中蜂460余箱,是全乡的中蜂繁育基地。他积极帮助有养蜂意愿的贫困户学习专业的养蜂知识,贫困户张文兴就通过李玉亭手把手教授养殖技术,发展了32箱中蜂,光这一项每年能增加收入14000多元。这是“党建+基地+扶贫户”模式给村民带来的福利。
以党建为引领、以脱贫为重点、以产业为带动、以政策为保障,黄龙县在2015年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脱贫摘帽”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推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2015年之前,网购、拼单、支付宝这些词儿,对于宜川县秋林镇鹿川社区西庄村的残疾贫困户赵军强来说,是遥远模糊的,而现在却和他的钱袋子扯上了关系,作为宜川首批电子商务培训班的学员,赵军强开了一个名为“鹿川山野珍品馆”的淘宝店铺。“从电脑配备、技术支持、再到农副产品包装设计,镇党委给了我们特别大的支持。”在通往电商脱贫的路上,赵军强不忘给镇党委点赞。
2015年以来,宜川县秋林镇党委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难得机遇,积极探索“党建+电商平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针对群众不会操作的问题,镇党委着力培养了一批懂业务的骨干“电商人”,并注重从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鼓励其担任村级团支部书记。同时,镇党委把发展农村电商纳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考核,给各支部戴上“紧箍”,让各支部书记时时刻刻把发展电商的责任记在心、抓在手、扛在肩。不仅如此,在三委会班子换届时,镇上还要求每个村必须确保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熟悉电商业务的党员干部,扛起电商引领大旗。截至目前,全镇建立中国邮政电子商务服务点15个,发展电商17户,为158户贫困户代销农特产品,销售苹果7000多箱,实现销售收入56万元,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从而走出一条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你看,这是合作社帮扶种的400棒蘑菇,现在已经盈利了……”看着长势喜人的蘑菇,富县农民田军战掩饰不住喜悦。
老田是富县富民专业合作社帮扶带动的一个精准扶贫户。
2016年,富县富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小宇在富县茶坊镇史家坪村发展合作社,辐射带动精准扶贫户11户,老田便是其中之一。“感谢合作社对我的帮扶,只要瞅准了好产业,就有了奔头,就不愁日子过不好。”对于自己帮扶的扶贫户,王小宇很有自信带领大家致富。
在脱贫攻坚战中,富县采取合作社带动与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相结合,授人以渔,大力推广“党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有效激活脱贫链条。目前,全县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210家,吸纳村民2570户,已下发产业到户资金128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解决抓党建和抓经济两张皮的难题上,各基层党组织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抓住了新时期党建工作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点,相继推出“党建+产业发展”“党建+便民服务”“党建+社会治理”“党建+环境整治”“党建+项目建设”“党建+深化改革”等路子,用“党建”这把看似无形的“钥匙”激活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为我市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了强劲动力。
D 又见延安时期好作风 “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发国难财……”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曾自豪地总结出了边区的“十个没有”。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刚刚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落脚延安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靠什么赢得民众的支持?靠什么挽救民族危亡、扭转浩荡乾坤?“十个没有”折射出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正是改变人心向背的关键力量。
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中,延安的干部应当有什么样的作风?“革命圣地的党员干部,理应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彻底解决好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如果做不到就不配做延安人,就愧对这片具有光荣历史的土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语重心长地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而高标准严要求,也成为延安市委、纪委监督、考核各级各部门工作实绩、考察党员干部的常态行动。
2015年,延安广播电视台开办了《百姓问政》电视直播栏目,到目前,围绕群众关注热切、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服务管理等热难点问题已播出27期,极大地助推了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市纪委针对“四风”新形式新动向,坚持抓住重要节点不放松,通过异地交叉、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大查纠曝光力度,受到了延安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据了解,2015年,全市共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线索1286件,处理126人,党政纪处分69人,市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9批次59起87人。2016年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85件,处理118人,党政纪处分103人,曝光7批38起61人。
除此之外,延安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两年来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4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65人,严肃查处了延长县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站站长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案等一批“小官贪腐”案件,增强了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和服务意识,市委严格对照《准则》和《条例》,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补短板、提素质、树形象”和“回答‘四个’问题,争当‘四有’干部”活动,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及时调整“短板”干部,充实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班子,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根基。宜川县推行“星级创评”机制,有效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黄龙县响亮地喊出“党务就是服务”,建立起县委服务乡镇党委、乡镇党委服务村支部、村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四级党建服务体系,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办好延安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力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2016年12月16日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彰显了新一届市委班子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
未来五年,延安将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上下更大的气力,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选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好干部,让讲规矩、守纪律、崇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让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让“只见公仆不见官”在圣地延安蔚然成风。只有这样,在奋力追赶超越的征程中,延安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本报记者 谷嫦瑜 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