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播种爱心 收获幸福
——我市三名【熊猫血】青年志愿者的献血故事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我市三名“熊猫血”青年志愿者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不远千里赶到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为榆林籍47岁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王妮献血。2月4日,一则题为“千里献血记”的通讯在本报二版头条刊登后,三名献血者的事迹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赞。近日,本报记者分别对三名“熊猫血”青年志愿者进行了专访,为读者讲述这三名志愿者的助人经历,以及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南景瑞:只要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在延安,有一个特殊的爱心大家庭——“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由于这类血非常少见,拥有此血型的人一旦大出血,血站经常调配不到合适血液,因此,该类血型的人常常面临着生命危险。而在延安,这种危险情况却很少有,延安的血库中储存着充足的“熊猫血”。就算是血不够,血站也能迅速与拥有
  阴性血的市民联系上,及时获得帮助。这一切,都得益于“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
  岁的南景瑞是吴起县的一名司机,也是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的创办人。2014年,南景瑞在吴起县城第一次参与献血时,被化验出RH阴性AB型血。对血型一无所知的南景瑞这时才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的正是传说中的“熊猫血”。2014年8月,南景瑞在延安市中心血站举办的“熊猫血”联谊会上,萌生了建立延安市稀有血型群的想法:万一大家有个什么事情需要用血,就可
  有了想法,南景瑞就立即行动起来。当天他联系了50多人加入了微信群。考虑到个人的力量太过微弱,南景瑞联系了延安市中心血站。“血站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他们搜索资料库,向献过血的熊猫血市民推荐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很快,就有不少人加入进来。”2016年3月,南景瑞前往榆林为一个Rh阴性AB型血的孕女捐献了2个单位的备用血小板,他群里的志愿者也曾多次给需要血的患者献血,或到血站直接献血,受到市中心血站的肯定。
  在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市中心血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市中心血站站长石兵介绍,在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者所占比例约为0.3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血站为稀有血型献血者搭建了一个互帮互助和交流的平台——“延安熊猫血之家”
  97742542),每年组织稀有血型献血者开展联谊活动,增进友谊,宣传普及稀有血型知识,帮助稀有血型者转变观念,树立自救意识和互助意识。正是通过这些联谊活动,南景瑞结识了不少“熊猫血”友,为微信群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农历大年初三,南景瑞与“熊猫血”群里的志愿者董静安、周慧在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为47岁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王妮献血时,由于转氨酶过高,不符合血小板抽取条件。回到家后,南景瑞一直挂念着北京急需用血的王妮。2月9日,他与群里子长籍的白英和延川籍的张璐又赶往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为王妮捐献了血小板,让病人及家属很受感动。
  据了解,目前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已经增至118人,而这个群又分A、B、O、AB血型群及几个群主组成的微信群,一旦哪里需要“熊猫血”,他们就在群里发布信息,迅速赶到献血第一线。
  2月11日,南景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这个群体如果发生意外,比常人要危险很多。所以在群里,大家都会相互说,“只要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董静安:我还年轻,我会一直献下去
  延长县七里村镇槐里坪村的好小伙董静安,今年29岁。
  说起董静安的献血故事,还得从他外婆说起。
  2007年,19岁的董静安在上海诺盖斯展览策划有限公司从事策划设计工作。那年,他68岁的外婆因患癌症在上海第八人民医院治疗,急需要输血,可他外婆血型恰好是Rh阴性A型,因没有血源,外婆最终因耽误治疗而去世。从那时起,董静安便发誓要做一个献血志愿者。
  2010年5月,董静安在同事的陪伴下来到上海火车站的献血车前,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无偿献血。
  据董静安回忆,当时虽然决定献血,但还是有些紧张,医护人员问他献多少,他说献200毫升。回答完后,他就听见前面排着的一个小姑娘说要献400毫升。董静安心里泛起了丝丝愧疚,他随之也将献血量提高到了400毫升。“因为是第一次献血,对献血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所以在献血时难免有些顾虑。提高献血量后,医护人员笑着开玩笑说,小伙子还不愿意输给小姑娘。”董静安说。
  献完血后,董静安领到了1袋牛奶和1小袋饼干作为营养补偿,事后也没有感觉到头晕、身体不适等症状。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长久的义务献血历程。
  2015年4月的一天,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村马女士的婆婆带她8岁的女儿去逛庙会。当天中午,她们在庙会上一家面馆吃饭时,孙女不小心将面馆刚烧开的面汤给打翻了,一大锅热面汤全部浇到了女孩身上。随后,女孩被紧急送往延大附院抢救。当时,女孩皮肤的三分之二严重烫伤,因手术治疗需要立即输血。当天,董静安在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看到女孩急需AB型血的信息后,通过电话联系了该女孩的家属,第一时间就去为女孩献了400毫升的血。
  此次献血后,董静安接到了延安市中心血站的电话,告诉他血站每年9月份都要举办熊猫血联谊会。2016年9月23日,董静安应邀参加了延安市血站中心第四届联营会室外拓展运动会,并加入“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此后,他多次与群员互动参加群聚会,认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熊猫血”志愿者,时刻准备用自己的血救助更多的患者,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董静安作为延安旺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职工,被派驻榆林祥和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员。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正值春节放假,董静安回延安与家人团聚过大年。当天,他正在陪家人分享过节的喜悦时,无意中在延安市稀有血型微信群看到,在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住院治疗的榆林籍47岁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王妮,急需Rh阴性AB型血的求救信息,他立即与群主南景瑞取得联系,并决定为王妮献血。董静安的决定得到了父母和妻子的赞同。当天晚上,他就与另外两名“熊猫血”志愿者赶往北京,为王妮捐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三名“熊猫血”青年春节赴京献爱心的事迹,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得到大家的纷纷点赞。市中心血站站长石兵表示,董静安等三名“熊猫血”志愿者的举动,为我市无偿献血志愿者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据董静安介绍,自己喜欢做好事是受母亲影响。母亲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人有困难,我们就要伸手去帮助,哪怕是杯水车薪,也是我们的一份心。”这是母亲平日里教导董静安最多的一句话。
  董静安的妻子高浩琴说:“有时献完血回到家,2岁多的女儿看到爸爸胳膊上的绷带,总会问这是怎么回事,丈夫会很认真地对女儿讲什么是无偿献血,以及献出的血会救人等,虽然女儿似懂非懂,但也会用稚嫩的声音对爸爸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去献血。’”高浩琴对记者说:“以前我还曾对他的行为不理解,认为他只是一时脑热。可他用十多年的坚持,让我知道了做好事不是执念于惊天动地,而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当记者问起董静安在无偿献血之路上走多远时,他说:“我还年轻,我会一直献下去。”
  周慧:我们要帮助更多的人
  周慧是延安市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近年来,她一直活跃于公益事业,把她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事业。
  2014年年底,周慧因身体不适去西京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得知自己是罕见的ABRh阴性血。回到延安后,她偶然得知,延安市血站在当年建立了稀有血型QQ群,并组织稀有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联谊,遂加入其中。回归到这样的大家庭,让恐慌的她安心好多。
  当时,这个稀有血型QQ群已经有一百多人,但因为没有对血型进行分类,所以不便与拥有相同血型的人进行联系。为此,周慧建立了一个ABRh阴性血微信群,并给同血型的人一一打电话邀请加入其中。有了微信群,这些拥有稀有血型的“家人”联络起来就方便了很多。渐渐地,他们互相熟知,关系好比亲人一般。
  自从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后,周慧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就会时常参与无偿献血。除此之外,当她看到有人发布稀有血型的求助信息时,也会第一时间帮助患者联系血源。2016年7月,延安市ARh阴性血产妇白霞由于生产需要备血,周慧第一时间与群里的热心人取得了联系,帮助白霞找到了血源。联系血源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其过程繁杂,耗时又长,甚至有时还会引起一些人的猜疑和误解,但周慧从没有为此放弃对病人的救助。
  2016年4月10日,陕西稀有血型志愿者张荣不慎从7楼坠落,造成双腿骨折,肺部挫伤严重。由于家境贫寒,张荣一家一时无法支付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周慧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自己捐款,还积极动员亲戚、朋友、同事和学生为张荣解决燃眉之急。两天里,周慧共筹集资金4605.66元,数额虽然不大,但就是这样一笔小小的爱心捐助挽救了正值青春的张荣的生命。
  2017年1月29日,大年初二,全家团圆的日子。可是在这一天,延安稀有血型微信群里传来了求救信息。正在北京治疗的白血病患者王妮情况危急,急需三个ABRh阴性血小板来挽救生命。当周慧看到求助信息后,想到患者家属是多么的焦急恐慌,她丝毫没有犹豫,立即与另外两名志愿者奔往北京。对于这样的决定,母亲很是焦急,“你自己身体这么瘦,万一献血晕倒怎么办?”但母亲也知道救人是好事,不能耽搁,尽管不乐意,还是让女儿走了。
  就这样,三位志愿者乘坐当晚10点多的火车连夜赶往北京救命,并且在第二天早上下火车后直达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抽血化验。一个小时后,化检结果显示周慧符合献血条件。但由于她身体偏瘦,医生决定抽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抽血完毕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为了及时献血,她都没有吃上一顿饭。不过令她欣慰的是,当晚,患者鼻血不止,幸亏输入当天采取的血小板,患者才得以脱险。患者女儿感激地说:“幸亏有你们,你们就是上天派来救命的!”
  三位青年远赴北京献血的事情不胫而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么点小事没想到反响这么大,我觉得这是人人都会做的事情。今后,我们还要帮助更多的人!”周慧总是这么说。
  不图一丝名与利,牺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去救助他人。正是她眼中的“小事”,在这个寒冬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周慧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帮助身边的人。她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呕心呖血,她所带的四届毕业生中考英语成绩都名列全市前茅,她多次获得省市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月12日,延安市实验中学副书记刘志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