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徐剑梅
21日中午,出生在华盛顿美国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宝宝”,启程飞往故乡中国。
从华盛顿到成都,航程1.4万公里,直飞约16小时。
当地时间21日清晨六点半,动物园熊猫馆的饲养员们几乎都已到齐,为3岁半的“宝宝”最后一次收拾整理行装。
五大捆青翠欲滴的竹子、一公斤苹果、两大袋叶子饼干、烘焙过的甜土豆、几大桶清水……这些是为“宝宝”准备的飞机餐。
一个干干净净的特制白色大箱子,金属材质,四壁均匀地钻满圆圆的通气孔,供“宝宝”在飞机上临时栖身。
从“宝宝”出生就照顾它的饲养员马蒂·迪里和动物园兽医凯瑟琳·霍普,将一路和“宝宝”做伴,并帮助它适应太平洋彼岸的新家。一位动物园工作人员告诉新华社记者,大熊猫很怕陌生人的味道,有熟悉的气息,会安心很多。
“宝宝”是在华盛顿美国国家动物园出生的第一只雌性大熊猫。2013年8月出生时,动物园全程网络直播,使它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初就成为美国小“网红”。刚出生时,它体重只有43盎司(约合1.2公斤),在美国人看来个头只有一块黄油那么大。很多美国人一见到它,也像黄油般瞬时融化了。
早上八点,睡醒的“宝宝”出现在宽敞的庭院。庭院左侧有棵高大的垂柳,细细长长的柳丝已绽开绿芽。庭院中央,沿草坡搭了一个竹棚,棚顶如同一张竹床。旁边石头下,有个白底黑点的圆球。更远处,一棵树上挂着一个红色的游泳圈。园方说,这些都是“宝宝”喜爱的玩具。
体重约93公斤的“宝宝”好像并不着急找东西吃,它爬上树,挨着树干不停挪动,磨蹭身体各个部位,就像浑身发痒似的。后来询问一名饲养员,她笑着说,“宝宝”这是在给自己“洗澡”呢。
梳洗完,“宝宝”坐在竹床上吃了一些竹枝,转身走上草坡,面对石壁坐下,如同老僧入定。正感奇怪,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宝宝,宝宝。”它闻声起来,挪了几步仰起头。一位女饲养员从高处向它投下两束新鲜竹子,这正是“宝宝”的早餐。
一直以为大熊猫都是懒懒的、慢慢的、憨憨的,但“宝宝”似乎很好动,吃顿竹子早餐也要变换姿势。它先是躺着吃,露出白白的肚皮;接着坐起来,用右掌揪下竹叶往嘴里塞;过一会儿,又用双掌搂过整根竹子凑到嘴前。
快九点半了,太阳升上来,阳光里带着早春微微的暖意。“宝宝”枕着一块石头,酣然入睡。
大约一个小时后,被引入特制箱中的“宝宝”坐集装箱卡车离开动物园前往机场。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赶来为它送行。
饲养员说,“宝宝”在动物园这最后一个早晨的举止,与平常没什么两样。没有迹象显示,它预感到即将来临的离别。
连日来,美国民众惜别的声声祝福,雪片般地涌向“宝宝”。它的身影不时闪现在美国电视台的新闻播报里,美国多家报纸发表了它的身世故事。中国驻美大使馆专门包饺子送到熊猫馆为它饯行。许多美国人在信纸和明信片上写下祝福和思念的话语。在刚刚过去的长周末,动物园外的道路交通严重堵塞,数万民众从美国各地和世界其他地方赶来,就为对它说一声:“‘宝宝’,再见!”。
离别这一天,《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宝宝”的大幅照片,题目是“‘宝宝’谢幕”。更多美国媒体报道的标题是:“再见,返回中国新家的‘宝宝’”“一路平安,‘宝宝’”。
“今天苦涩而又甜蜜”,动物园园长丹尼斯·凯利说,“‘宝宝’就要进入中国(大熊猫)繁育计划,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宝宝”离开后,它的爸爸“添添”、妈妈“美香”、弟弟“贝贝”仍将生活在华盛顿美国国家动物园里,延续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这座动物园与中国结下的“熊猫情缘”。
“她是这样的甜蜜!祝她平安回到中国,我们会非常想念她!”动物园宣布“宝宝”启程返乡后,一名美国“粉丝”在推特上发送了这样的文字。
“宝宝”乘专机抵达成都
新华社记者 余里 左为
在美国出生的3岁雌性明星大熊猫“宝宝”,当地时间21日从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乘坐联邦快递一架专机回国。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后,“宝宝”于北京时间22日19时10分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专机机身涂刷了大熊猫主题图案,十分醒目,招人喜爱。飞机在停机坪上一停稳,航检科、旅检科人员率先登机开展检疫查验工作,询问机上人员及大熊猫健康状况。在随机的美方饲养员陪同照料下,“宝宝”精神状态看上去还不错。
20时左右,经检疫查验合格,装有“宝宝”的笼子被卸下飞机,准备送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在机场,该基地10多名职工代表早早就守候在那里,迎接“宝宝”的归来。
“宝宝”在隔离检疫期间的饲养员唐诚是名“90后”,别看年纪不大,他曾担任过美国海归大熊猫“云子”的饲养员,有着丰富的照顾海归大熊猫的经验。
对于“宝宝”的到来,唐诚表示:“还是有点压力。”22日上午,他对圈舍、办公室进行了例行打扫消毒。下午,他开始准备“宝宝”回家后的第一餐。“所有的食物都要保证新鲜,‘宝宝’将会尝到家乡产的竹子、竹笋以及苹果、胡萝卜、特制窝窝头等。”
据唐诚介绍,为确保“宝宝”安全健康,它回来后不得不和公众暂别一个月,接受隔离检疫。“宝宝”的居所是位于都江堰基地的海归大熊猫专属检疫场,环境清静,能够很好地避免外界干扰,减少大熊猫的应激反应,让它尽快适应新家生活。经过一个月的隔离检疫以及饮食、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调整后,“宝宝”将正式与游客们见面。
大熊猫“宝宝”2013年8月23日出生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它的父母是旅美大熊猫“添添”和“美香”,它也是继“泰山”之后第二只出生在该动物园的大熊猫。按照中美两国的约定,“宝宝”需要在4岁前返回中国。
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介绍,根据中美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签署的长期合作协议,在国外动物园出生的所有熊猫都要在4岁前送返中国,以便在5至6岁按照优生优育的原则择优配对,参与国内的大熊猫繁育计划,最大限度保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国家动物园自2000年12月开始了为期10年的大熊猫合作,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一对大熊猫“美香”和“添添”赴美参与了合作研究。2010年12月,中美双方关于大熊猫合作研究的协议到期,中方充分考虑到美国民众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与美方就新的合作研究协议达成一致。2011年,根据新协议,旅美大熊猫夫妇“美香”和“添添”继续留在美国国家动物园开展合作研究。
探访海归明星大熊猫“宝宝”的新家
新华社记者 余里 左为
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3岁雌性大熊猫“宝宝”于22日抵达成都,开始在家乡四川的新生活。21日,记者提前走访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实地探秘“宝宝”新家情况。
在都江堰基地的隔离检疫区内,“宝宝”的临时新家已经布置完毕。这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海归大熊猫标间”,既有休息室又有运动场,户外运动场上放着皮球和轮胎等玩具。“宝宝”将在这里度过为期30天的隔离检疫,逐步适应家乡环境。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专家魏明告诉记者,中心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安排了圈舍,丰富了隔离检疫区的环境,并挑选了一名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饲养员来照顾“宝宝”。
21日一早,隔离检疫期内负责“宝宝”的饲养员唐诚就开始了每天例行的设施安全检查、圈舍清洁,做好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
魏明表示,在长途运输中,有的大熊猫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比如紧张、不安等。“我们需要通过饲养员的‘爱心饲养’,陪伴它,呼唤它的名字,来抚慰它的情绪,帮助它尽快恢复。饲养员在安抚大熊猫情绪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除了密切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中心也会采取措施帮助它适应新的食物和工作人员。据了解,“宝宝”前期会交替食用美方和中方准备的食物,之后逐渐降低美方食物比例,直到完全转化为“家乡菜”。比如,中心特制的窝窝头,包含玉米、黄豆、大米、鸡蛋等营养成分,口感就会和它在美国吃到的饼干完全不同。此外,“宝宝”还需要逐渐适应家乡产的竹子。
魏明表示,大熊猫和饲养员接触久了,会对饲养员的发音、音调非常熟悉,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中心会努力让它更快更好地适应新饲养员的声音。中心安排的饲养员会简单的英文,会和美方的饲养员有一个交流交接的过程,此次美方饲养员将在陪伴“宝宝”三天后回国。
“‘宝宝’还没有入住新环境,我们最终还是需要根据它对新环境、新食物和新的工作人员的实际适应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调整。”魏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