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是我们当前工作的总目标,“三项机制”是实现目标的源动力。组织部门要用足用活“三项机制”这个总抓手,将考核工作与“三项机制”紧密对接,优化指标体系设置,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给担当作为者点赞,为改革创新者撑腰,让平庸无为者让位,不断提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一、加大鼓励激励,让担当作为者“吃得香”。一是注重物质激励。加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励,以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开发、精准扶贫等工作作为依据,对年度优秀乡镇、街道社区、部门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对获得中省市奖励表彰的单项工作,县上再分别配套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二是注重精神激励。健全谈心谈话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特别是对一些长期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干部予以关心和支持。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疏导工作压力、鼓舞干劲。加大评优树模、约谈诫勉力度,通过树先进典型,抓后进整改,把中间的干部带动起来。三是注重选任激励。针对全县干部队伍职数庞大、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及超职数配备干部的人事压力和“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重点从“两点六线”(典型示范点、艰难险重点,征地拆迁第一线、信访维稳第一线、果园管理第一线、包扶工作第一线、环卫管理第一线、党建工作第一线)中培养选拔干部,让“两点六线”成为“三位一体”干部标准的拓展延伸,考准考实工作实绩,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去年以来,将2名基层果业管理人员转任为乡镇副职,1名大学生村官选拔为副镇长;从县直机关和乡镇中选派8名优秀党建工作联络员担任镇办组织委员;选派37名干部参与物流园区、能化园区、陶瓷园区征地拆迁工作;选派1239名副科级干部参与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一对一”结对帮扶。
二、积极容错纠错,让改革创新者“没心病”。要厘清政策界限、细化容错程序并及时进行纠错,确保既让敢创新、能创新的干部抛开思想顾虑,轻舞长袖,又划出行为红线,做到容错不纵容、纠错不避责。一是要厘清政策界限。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进行划定,明晰容错具体内容和范围,精准甄别为公与为私、失误与失职,做到容错不容贪、容错不容罪。细化不同部门单位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把容错的标尺立起来、底线划出来,使干部既能甩开膀子有作为,又能明确界限不乱为,把出错率降到最低。二是要细化容错程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严格规范容错认定程序和步骤,通过细化提出申请、调查核实、认定反馈等程序,对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各类情形积极容错。坚持公平公正、接受监督,切实为敢担当者担当、为敢负责者负责,又要防止打着容错幌子纵容违法违纪的现象。三是要及时进行纠错。要在牢守底线的基础上,提倡少犯错误干实事、不犯错误求创新,并在出错后及时纠正,避免再走弯路。去年以来,对2名干部从轻减轻处理,对17名工作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进行了约谈警示。
三、推动能上能下,让平庸无为者“无市场”。大胆使用干事创业的干部,让表现出色的干部能“上得去”,让不在状态的干部“下得来”,还要做好“下”的干部的“补短”提升,确保“下而能上”。一是拓宽“上”的途径。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切实将好干部选上来。坚持多渠道了解干部、近距离接触干部、多侧面观察干部,对那些能干的、会干的、干的好的干部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敢于大胆使用、破格提拔。在乡镇换届中,提拔4名乡镇长担任党委书记,选拔20名部门单位干部到乡镇任职,提拔19名乡镇一般干部任站所负责人。二是疏通“下”的渠道。细化干部“下”的情形,列出“负面清单”。对不讲政治、不守规矩,履职不力、工作平庸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按照调整转任、免去现职等组织措施疏通“下”的渠道。结合换届,将工作不在状态的3名乡镇(街道办)党政正职、15名副职调回待岗。三是促进“下而能上”。建立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对“下”的干部采取培训提升、领导帮带等方式予以补“短板”,定期了解其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情况,既“搭梯子”又“压担子”,让他们不气馁、添干劲。对德才表现和工作成绩突出的,按照干部选任程序予以重新任职。
对组织部来说,贯彻“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我们要按照市委“跑在前列、争当示范”的目标定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以追赶超越的成绩来检验“三项机制”的实效,为志丹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