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怎样献血才算科学保健献血?
  科学献血是健康公民在自觉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依据国家有关献血政策法规及《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自愿到国家批准的采供血机构的献血室(车),在专科执业医师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测和监护下进行的无偿献血。
  科学家发现献血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远远小于非献血者。芬兰库奥皮奥大学的尤卡·萨洛宁研究小组9年间研究了2862人的病历档案,在153名献血者中只有1人患心脏病,为0.7%,在另一组研究对象中,患心脏病的比例超过了12%。萨洛宁研究小组1998年5月在美国的《循环》月刊上发表文章,认为体内含铁量高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体内含铁量低的人高一倍多。试管研究和动物研究结果均已证明这一点,高含铁量有助于形成能损害动脉的胆固醇自由基。献血者患心脏病的比例之所以较低,也许是因为他们献血以后机体内的含铁水平降低了。美国专家指出,非献血者当中已知有心脏病病史的人超过25%,在献血者当中此比例要小得多,只有8.5%。
  保健型献血是健康人在医生指导下,定期适量献血,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英国科学家报道,男子献血可防癌。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与血铁含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有关,经常献血可降低血铁的含量,因此有防癌的作用。育龄期妇女每次月经会丢失一部分铁,绝经后的妇女体内血铁的含量会迅速增高,因此,绝经后身体健康的妇女更应该进行保健型献血。由于血液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内分泌及生理调节功能等密切相关,保健型献血将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

(延安市中心血站宣)